一個常敗將軍,一生只打了一場勝仗,卻扭轉了秦國瀕臨滅國的命運

歷史上沒有一個有為君主身邊他們的身邊總要有。有能力的臣子輔佐。而有一個將軍。雖然經常打敗仗。但是因為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的歷史。他是誰呢?

眾所周知。人們都是以為秦國之所以能滅六國。是因為秦國的歷代君王奮發圖強,厚積薄發。但是如果秦國在春秋時代就差點滅亡,歷史還會這樣嗎?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他想趁機爭霸中原,但是要爭霸必定要有會率兵打仗的良將,最終他看上了一個叫百里視的年輕人。

百里視就是今天的主角,能臣百里奚之子。史稱孟明視。

一個常敗將軍,一生只打了一場勝仗,卻扭轉了秦國瀕臨滅國的命運


首戰告敗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秦穆公也是相信的,於是任用百里視為將軍,首戰攻打鄭國。

在軍隊途經滑國時,被一個來自鄭國的商販瞧見了,於是這個商販將自己扮成鄭國的使臣,他騙百里視說:

“鄭國早已得到了消息,大軍在前方以逸待勞,已經恭候多時了。但是國君還是覺得秦國比較強大,希望兩國交好。”

這個大膽的商販說完拿出了財寶賄賂百里視。

百里視覺得鄭國已經做好了準備,真打起來自己也佔不了多大的便宜,於是就返程回國。

可是秦軍返程的時候路過崤山,竟中了晉國的埋伏,被殺的潰敗,

百里視本人也被俘。

好在晉襄公的母親是秦穆公之女,在她的說情之下,百里視才有驚無險得放回秦國。

回到秦國秦穆公不僅沒有怪罪百里視,還特意出宮接他,並自攬責任,這讓百里視萬分羞愧,感動得不得了,發誓永遠忠於國君。

一個常敗將軍,一生只打了一場勝仗,卻扭轉了秦國瀕臨滅國的命運


接連失利

過了兩年,百里視自認為做了充分地準備,可以擊敗晉國報當年之仇了。

秦穆公派其出征,不成想晉國的準備比他還要充分,百里視又一次戰敗而歸

百里視自穿囚服,跪求秦穆公嚴懲,然而秦穆公不僅沒有責罰還加以鼓勵,使得百里視又振作起來。

又過了一段時間晉國聯合其它國家一起攻打秦國,百里視下令全軍縮在城內只守不攻,結果接連丟了兩座城池。

雖然秦國上下都紛紛上奏彈劾百里視,但秦穆公又一次力排眾議,派出這位打了三場敗仗的百里視率軍出征,這時的秦國戰鬥氛圍非常好,大家上下一心,發誓要給晉軍還以顏色。

扭轉局面,一掃前恥

百里視率軍渡過黃河後,下令毀掉所有船隻,自斷退路,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濟河焚舟”。

一個常敗將軍,一生只打了一場勝仗,卻扭轉了秦國瀕臨滅國的命運


秦軍將士深受感染,全都視死如歸,他們作戰勇猛,勢如破竹,不僅奪回了之前丟掉的兩座城池,還把晉國的幾個重鎮給佔領了。

歷史上把這次戰爭叫做“王官之戰”,此戰後,秦國與晉國的地位調了個兒,數十小國還有部落都臣服了秦國,秦穆公終成霸主。

一個常敗將軍,一生只打了一場勝仗,卻扭轉了秦國瀕臨滅國的命運


此戰也直接扭轉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常敗將軍”百里視功不可沒。

為什麼此戰之後,局面扭轉呢?

當時晉國已經擊敗強大的楚國成為中原霸主,而秦穆公和百里視共同打敗晉國,動搖了晉國的霸主地位。雖然,此戰之後秦穆公不能稱霸,但是卻讓晉,楚等國轉變戰略,使得秦國獲得足夠時間壯大自己。

而秦國也在這之後稱霸西戎,開疆擴土,為秦國崛起打好了基礎。

一個常敗將軍,一生只打了一場勝仗,卻扭轉了秦國瀕臨滅國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