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財經》新媒體 劉洋/文 王小貝/編輯


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2019年末,疫情的突然來襲讓線下餐飲店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曾如火如荼發展的茶飲行業也未能倖免。果茶“重度用戶”李丹妮此前一直保持了每週3-4杯果茶的購買頻次,在兇猛而至的疫情期間,她不得不放棄購買。“最開始的半個月都不敢買,直到進入3月才開始在網上下單購買,點單頻率明顯下降了。”李丹妮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說。

曾經大喊靠奶茶“續命”的女孩們,在疫情突襲下,紮實地體驗了沒有奶茶的日子。對於消費者來說,沒有奶茶並不是世界末日,但對於茶飲行業來說,沒有了消費者卻等同被扼住命門。

據《茶飲疫期生存報告》顯示,在參與調查的茶飲企業中,超9成門店在疫情期間停業。其中65.56%門店全部停業,另有25.38%僅剩幾家店堅持營業,全部在營業的僅有9.06%。而在未營業的情況下,相比去年同期,65.86%門店幾乎零收入,19.34%門店下降50%~80%,合計佔比85.2%。(注:此疫情期特指2020年1月25日~2月9日。)

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整個疫情的到來對茶飲企業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因為茶飲企業主要依託門店的形式,需要人流量帶來消費,我們估計疫情結束後,應該有接近1萬家茶飲店受到較大沖擊,甚至面臨倒閉或解散。”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說。

衝擊與自救:

門店歇業,成本猶在,企業不得不拓寬邊界

根據恆大研究院的測算,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整個餐飲零售的銷售額恐較去年腰斬,約損失5000億,而餐飲在其中佔大頭。

“目前我們根據疫情發展情況、當地政府要求與商場通知開關門店,門店都停止或減少堂食服務。”喜茶工作人員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

瑞幸咖啡工作人員也對《財經》新媒體透露:“由於餐飲行業的特殊性,公司於1月21日開始啟動應急預案,關閉部分門店運營,1月23日全面關閉武漢門店運營,且公司大部分的門店都處於關閉狀態。”

此前,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曾公開表示,“在疫情期間,品牌在全國開出的420家線下門店大部分都暫停營業了。”

門店歇業讓企業不得不承擔數月無營業收入的損失,而除此之外,多數茶飲企業以直營模式經營,門店的租金、人工成本、食材損耗等亦成為關店期間的重負。

據瞭解,喜茶及奈雪的茶的門店數量均在400家左右,直接管理的員工數量超過1萬名,人力成本巨大;此外,兩者門店面積多在200平方左右,是普通奶茶門店面積的3-4倍,成本壓力驟增。與此同時,線上銷售過程中,企業還需承擔大量員工防疫工作,如外賣員工的消毒、口罩、防護等。

在重壓之下,企業不得不拓寬賽道,一方面最大程度減緩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也讓品牌在疫情期間持續曝光,為未來發展做鋪墊。“無接觸配送”是商家在此次疫情中的重點路線。

瑞幸工作人員透露,在疫情期間,其無人零售系統“瑞即購”,“瑞划算”、為消費者提供“無接觸”購物。

1月8日,瑞幸咖啡宣佈跨界智能無人零售,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瑞幸咖啡計劃通過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兩款無人零售終端機,重點覆蓋辦公室、校園、機場、車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和社區等場所。

喜茶工作人員也表示,l疫情期間,喜茶所有的門店都關閉了POS機,僅接受喜茶GO微信小程序或是美團外賣下單。針對小程序下單、到店取茶的用戶,可以在部分設有智能取茶櫃的門店進行手機遠程一鍵開櫃取茶,全程無需接觸任何人員。據瞭解,喜茶目前共有150家門店配備了取茶櫃。

在外賣方面,喜茶也提供全程無接觸配送。全國範圍內的“喜茶GO”小程序外賣和美團外賣,均支持無接觸配送,用戶需通過訂單備註以及電話告知等方式,引導騎手將商品放置在指定位置。此外,奈雪的茶在美團、支付寶、微信小程序中也都可實現無接觸配送。

與此同時,茶飲企業在互聯網營銷上也可謂“煞費苦心”。疫情期間,樂樂茶發起“雲吸奶茶”活動;奈雪的茶也在微博中發起了類似活動,以視頻方式教授果茶製作方式;喜茶通過視頻教授飲品、甜點製作;瑞幸則通過復工大券包、飲品“充一贈一”優惠等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圖:2月18日,樂樂茶發起“雲吸奶茶”計劃,共享髒髒茶的製作過程。

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圖:奈雪的茶官方微博

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圖:樂樂茶官方微博

對於企業的自救舉措,朱丹蓬談到,疫情期間,線下門店更多的是做外賣、預約等業務。這一方面能夠降低整個運營成本,提升現金流流動性,增加利潤;另一方面,也能夠降低企業整體運營的管理費用支出。

“自救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關鍵是企業在自救的時候如何去規避一些風險,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這個是核心。”他進一步談到,企業實施自救,對企業自身及社會經濟發展都是一件好事,只要遵守法規法律,與當前的防疫抗疫形勢相適應,都是可行的。

生機與未知:

消費正在復甦,但前路如何仍未可知

進入三月,李丹妮感受到疫情的影響正在逐漸減弱,對於果茶的“執念”讓她連續三天下單,過足了果茶癮。“現在已經恢復了正常的購買頻率,大概兩三天喝一杯。和疫情之前相比,喝的品牌和頻率基本沒變化,只是購買方式全靠外賣,暫時不敢去商場。”她說。

隨著各行各業陸續復工,茶飲行業的消費需求展現出復甦跡象。“(奶茶行業的)機會在於從整個市場消費面來講,熱情仍然保持得很強勁,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在)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情,喝奶茶被排在第2名。”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表示。

而經此一役,“無接觸”似乎成了茶飲企業的未來發展的共識。瑞幸和喜茶均表示,在未來,“無接觸”將成為主攻方向。

據瑞幸工作人員介紹, 2月24日,瑞幸咖啡全國大部分門店已經恢復正常營業。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瑞幸利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為用戶提供網上下單、即買即賣即走的用餐服務,並結合無接觸配送等模式進行日常經營,減少對門店客流的依賴。

“2020年,無人零售是我們的重要戰略,接下來我們會加快無人零售的佈局。無人零售終端有零接觸、免排隊、距消費者更近等優勢,和現有的瑞幸門店網絡互相補充,疫情的影響也凸顯了無人零售的需求、加快了其發展速度。”瑞幸咖啡工作人員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月21日,天眼查數據顯示,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新增“零售藥品、醫療器械I類、II類 ”等與醫療相關的業務,這也讓外界一時紛紛猜測,瑞幸是否要在其咖啡店賣口罩。

喜茶方面則談到,目前門店運營正在恢復。此次疫情中,取茶櫃的應用助其實現了“無接觸配送”,未來會在更多城市積極推廣,在為消費者提供便捷服務這一方面進行更多創新嘗試。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報道,稱奈雪的茶最早將於今年在美國進行IPO,計劃融資4億美元。對於未來發展規劃,截至發稿,奈雪的茶尚未回覆《財經》新媒體記者。

來自電商在線的數據顯示,2010-2019年,國內奶茶企業新增12萬餘家。其中,2018年是奶茶經濟爆發之年,一年內奶茶企業註冊數量達2萬餘家,喜茶、奈雪的茶均拿到億級融資,樂樂茶也在2019年拿到上億融資。

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拓賽道、玩跨界、拼營銷……疫情重壓下茶飲行業的自救術

此前,多位茶飲行業高管曾透露了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的全年營收,分別為35億元、30億元、9.6億元。

消費者需求依然龐大,在資本的助推下,茶飲行業發展的想象空間仍在,是否意味著前景也足夠樂觀?目前來看,形勢有待觀望。

過去幾年,伴隨著茶飲企業的瘋狂擴張,許多行業問題裹挾其中,燒錢依然處於進行時、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是否能夠經得起資本市場的檢驗仍未可知,加之疫情的影響,2020年茶飲行業的洗牌或將加速進行。

瞭望產業研究院便在報告中指出,儘管茶飲界的“網紅店”風生水起,但在歷經爆發式增長之後,不得不面臨發展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考驗。對啟動資金低、進入門檻不高的茶飲行業,模仿者同樣洶湧,不過退潮也同樣來的迅猛,兩年前席捲華南地區的貢茶、熊貓奶蓋等茶飲品牌早已沉寂下來。

匯生國際融資有限公司CEO黃立衝在接受《財經》新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城市化進程中,茶飲產品的需求量自然會增大,但該類產品依然屬於傳統的消費服務業,資本市場還是更關注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客觀來說,這個行業的進入難度不大,但是要做到如同星巴克一樣的程度,還是非常難的。”他談到。

(注:李丹妮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