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如果活著,孫劉聯盟會破裂嗎?

大馬哈魚12


關於周瑜如果活著,孫劉聯盟是否破裂這個問題,我有以下觀點:

我認為瑜如果活著,孫劉聯盟依然會破裂

1. 實際上,孫劉聯盟是時勢的產物,面對勢如破竹的曹操,江東集團面臨著兩個選擇:其一,幫助劉備,共擊曹操,但幫助劉備就等於是養虎為患;其二,不幫劉備,卻又面臨著曹操進而進攻江東,唇亡齒寒的風險。最終,他們結成了“孫劉聯盟”,故而,孫劉聯盟並不是擁有共同利益的一體,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得不組成的產物。

2. 周瑜並不是孫劉聯盟的維護者和始作俑者,真正看清楚形式的是諸葛亮和魯肅,是二人極力促成孫劉聯盟,也因為此事,才引發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舌戰群儒,周瑜自視甚高,並不太看重劉備陣容的實力,直到被諸葛亮幹翻。

3. 即便周瑜活著,孫劉聯盟也會隨著時局而產生變化,可能劉備做大,東吳和曹操聯合對抗劉備,東吳做大,劉備放下仇恨和曹操聯手,也不是不可能,形勢大於人,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安身立命都是奢望,所以所謂的聯盟根本不牢固,暫時而明確的,組成和瓦解都只是一個時局問題

4. 孫劉聯盟的破裂,也是劉備做大.70萬兵,並不需要聯合孫權自保所致,要不然,即便關羽張飛諸葛亮死於東吳之手,也斷不會破裂。

因此我認為瑜如果活著,孫劉聯盟依然會破裂。只是時局的問題而已。

 










鑑史客


如果沒有魯肅,孫權與劉備的聯盟在周瑜活著的時候就應該破裂了。

周瑜給孫權出的主意中,主要就是如何瓦解劉備並分別予以殲滅。《三國志》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這裡沒有提到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魯肅!魯肅說:“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我們剛剛佔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

說孫權怕劉備難以馬上解決,所以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也是說的通的。這樣以來,孫權借不借荊州於劉備對魯肅、周瑜而言就無所謂了!借也得借,不借又不敢不借。還不如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反正是已經要不回來了!對外就說借給劉備了,也顯得孫權很有格局,還宣誓孫權才是對荊州擁有主權,又迴避了與曹操在荊州直接開戰……

這一借就借到了周瑜之死,這個節始終是存在著的!無論周瑜死活,這個節終歸是要被解開的,原因就是孫權對魯肅的評價:“(無關的就不再引述,很長…)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孫權對陸遜說的話。可以看到,孫權對荊州耿耿於懷!因此,周瑜活著,這個節就由周瑜去解;周瑜死了,這個節就由魯肅去解;魯肅死了,這個節就由呂蒙去解。

這三個人中對荊州的態度沒有什麼區別,都一致認為荊州就是孫權的!時機一到必須回收。周瑜、呂蒙就不用說了……!單表魯肅: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意思就是關羽不過就是孫權成就霸王大業之路上的垃圾而已,順勢驅逐消除。

事實上,魯肅並沒有說大話,呂蒙收拾關羽比探囊取物還要輕鬆!兵不血刃,拿下荊州斬首關羽父子甚至都沒用“策馬”!(呂蒙)

在魯肅眼裡關羽、張飛根本就用不著顧忌!在周瑜眼裡卻成了“熊虎”之將?經過呂蒙親身體驗,魯肅無疑是正確的👍!這就告訴我們,只要不把荊州交給孫權,無論周瑜死活都必須破壞孫劉聯盟。


中行偃1


個人感覺周瑜如果活著,孫劉聯盟不會破裂。

孫劉聯盟之所以破裂,是因為呂蒙殺掉了關羽,引起劉備的復仇。而周瑜在世時,雖然多次和諸葛亮不合,但他們只是個人的比拼,並且從中有魯肅為他們調解,從而維持著孫劉聯盟。

而周瑜去世後,增加了東吳特別是周瑜手下眾將對蜀國的憎恨,一心想著為周瑜報仇。同時關羽鎮守荊州時,傲視群雄,對東吳眾將特別是呂蒙更是不屑於顧,從不放在心裡,新仇➕舊恨更加激發了呂蒙的報復心理,所以一心想著要斬殺關羽,導致最終關羽敗走麥城,被呂蒙斬殺,從而導致孫劉聯盟破裂。


sunnyf888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發生在諸葛亮“三氣周瑜”期間,主要人物為諸葛亮和周瑜。原文如下:

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軍士傳說:“玄德、孔明在前山頂上飲酒取樂。”瑜大怒,咬牙切齒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行至巴丘,人報上流有劉封、關平二人領軍截住水路。周瑜愈怒。忽又報孔明遣人送書至。周瑜拆封視之。

書曰:“漢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致書於東吳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別,至今戀戀不忘。聞足下欲取西川,亮竊以為不可。益州民強地險,劉璋雖闇弱,足以自守。今勞師遠征,轉運萬里,欲收全功,雖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後也。曹操失利於赤壁,志豈須臾忘報仇哉?今足下興兵遠征,倘操乘虛而至,江南齏粉矣!亮不忍坐視,特此告知。幸垂照鑑。”

周瑜覽畢,長嘆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吳侯。乃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言訖,昏絕。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周瑜派魯肅前往荊州,向劉備提出打算出兵進攻益州,欲以假途滅虢之計偷襲荊州。此計被諸葛亮一眼看穿,並做了針對性部署。等到周瑜大軍來到荊州城下,諸葛亮埋伏的伏兵殺出,將周瑜團團包圍。隨後,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周瑜,奉勸周瑜放棄進攻益州的念頭。周瑜看罷,長嘆一聲,病重而亡。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周瑜發現自己的計策被諸葛亮識破後的表現,叫做“怒氣填胸”,意為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首創的一句成語。

上面介紹的這段小說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叫做“三氣周瑜”。周瑜的計策屢屢被諸葛亮識破,最終氣絕身亡。臨死前還說出了一句後人耳熟能詳之語:“既生瑜,何生亮。”不過,歷史上周瑜的結局並非如小說所言是被諸葛亮氣死,這一點在《三國志周瑜傳》中有著明確的記載:“瑜乃詣京見權……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

周瑜辭行的目的何在呢?目的是為了說服孫權讓自己與東吳的奮威將軍一起率部攻佔劉璋所佔據的益州。孫權也答應了周瑜的請求,周瑜隨即返回江陵準備出征,但在途徑巴丘時因病去世。

周瑜之所以會提出奪取益州的計劃,除了儘快壯大東吳的力量之外,還有另一個更為深層的考慮,那就是限制劉備集團的迅速擴張。自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迅速佔領了荊州所屬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四郡,實力大增。而從當時的局勢來看,爭奪益州必定是劉備集團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周瑜認為,劉備一旦得到益州,將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也會對東吳集團造成嚴重威脅,這也是他在遺書中指出的“劉備寄寓,有似養虎”的原因。故此,他向孫權提出奪取益州的建議,希望能搶先奪取益州。如果周瑜不是因病去世,這個計劃一定會付諸實施,屆時孫劉聯盟將面臨瓦解。






影視職員


孫劉聯盟破裂其實是早晚的事,只是破裂到什麼程度而已。呂蒙明顯沒把握好這個度,直接把關羽給殺了,導致劉備發瘋,傾全國之力去討伐東吳最後卻被陸遜給算計了,來了個火燒連營八百里,使得蜀漢最終一蹶不振。

就算周瑜活著,當時東吳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關羽直接把曹操給打趴下的。說白了,東吳自己當時是三家勢力中最弱的,而且由於缺少騎兵,也是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最小的,畢竟一群步兵在平原上跟騎兵對砍,以當時的水平來說那是找虐。

所以呢,東吳不會讓任何一方當時有機會去統一另外一方,只有保持這個平衡,東吳才會有可能有機會去實現統一的夢想,別說周瑜活著了,就算當時是魯肅當大都督,估計都會暗地裡給關羽使點絆子,但是最終結果可能是東吳趁機佔據荊州南部,將北部留給關羽,而且不會將關羽逼入絕境,甚至可能還會幫關羽一把,讓關羽可以全身而退。

這樣的話,孫劉聯盟會破裂但是不會引起劉備的強烈反撲,以當時來看,劉備甚至可能會默認東吳對荊州的佔有,畢竟在爭奪完漢中之後,蜀漢勢力有了很大增長,但是單獨北伐曹魏的話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還需要東吳在合肥一線牽制曹魏。

之後孫劉聯盟相互扯皮,打打嘴炮之後,東吳給點賠償啥的,明面上可能還會重新簽訂個聯盟盟約啥的。

說白了,東吳是這麼想的,反正現在我也統一的可能性最小,你倆先打,誰弱我就幫幫誰,咱先保持平衡就好。


楓葉0829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關係,只有永恆的利益。判斷兩個國家或者兩個集團關係好壞,應該看它們是合作的利益大過沖突,還是衝突帶來的利益高於合作。那麼周瑜如果活著,孫劉聯盟會破裂嗎?我們來看下當時的情況。

首先孫劉為何要聯盟?因為曹操大兵壓境,孫劉實力皆不如曹操,所以兩個小個子需要聯手在赤壁共同對付曹操這個大個子。而周瑜死的時候,北方的曹操因為赤壁大敗,短期內無力再率大軍南下威脅孫劉集團。沒有外部共同的敵人,孫劉聯盟短期內存在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此時三方勢力,曹操一方據有中原依舊實力最強,孫權坐擁東南實力第二,劉備駐紮荊州附近兵力最弱,控制地盤最小。那麼擺在吳國面前的路有兩條:1.考慮到曹操這個長期威脅,吳國當下實力難以獨自抗衡,應該扶持弱小的劉備集團,壯大盟友的力量,堅持孫劉聯盟。2.放棄孫劉聯盟,吞併劉備集團,向西擴張,拿下川蜀,統一南方,與曹操南北爭鋒。

第一條路比較穩,很容易達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加上長江天險,使得吳國立於不敗之地,不用擔心被曹操吞併。但是弊端也很明顯:1.這麼做最受益的是劉備集團,而不是孫吳。2.三分天下的格局一旦形成,曹操是很難統一天下,但對吳國來說也等於關上了統一天下的窗口。

那麼周瑜是什麼態度?周瑜是鮮明的主戰派,在死之前提出了進軍益州拿下漢中繼而北伐奪取天下的圖謀,孫權也是同意的,可惜天妒英才,周瑜病逝了。孫吳集團,原本是傾向於走第二條路的,那就是奪益州漢中,壯大自己,讓孫吳具備獨自抗衡曹操的實力。這種戰略必然與劉備集團產生衝突,那麼孫劉聯盟很有可能破裂。周瑜是孫吳集團實施這條風險大收益也更大策略的關鍵人物。第二條路最符合吳國的利益。但是周瑜病逝之後。吳國失去了可以進取巴蜀的統帥人物。此時再走第二條路,在軍事上行得通的概率大幅下滑,這種情況下,孫吳不得不選擇第一條路走。周瑜生前對待劉備集團是主張控制打壓的,而周瑜病逝前為何會推薦魯肅這個主張孫劉聯盟的人作為自己的後繼者。因為他清楚他去世以後,孫吳集團已經沒有可以壓制劉備集團的軍事統帥了。既然壓制不了,倒不如聯合抗曹。


虎說拔刀莫回頭


周瑜是怎麼死的,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耳熟能詳,諸葛亮三氣周瑜,最後周瑜口吐黑血,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自此周瑜下線。

周瑜是個什麼分量的人,孫權的大都督,吳國的三軍之首,要知道在三國那個冷兵器時代,打仗全靠天時地利人和,兵法在那個時代是非常看重的。

周瑜在三國的軍事才能用幾個字來描述:海戰之王。與之對應的是曹操:陸戰之王。他倆所擁有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打大規模的戰鬥。

曹操揮師南下,要吞併孫劉。諸葛亮自知劉備的軍事集團力量薄弱,只有和孫權聯手才能有勝的可能性。

周瑜也深知吳國的處境,曹操打完劉備接著就會打到江東,唇亡齒寒。

孫劉的聯盟是當時對付曹操最好的選擇。這一點諸葛亮知道,劉備知道,孫權知道,周瑜也知道。抱團才能活下去。

火燒赤壁,諸葛亮來了個借東風燒的曹操是片甲不留,丟盔棄甲。

共同敵人曹操打敗了,那孫劉聯盟還能穩固常在嗎?答案是不言而喻,他們必然會走向破裂。孫權,劉備心裡都很清楚,這個天下他們都想擁有。

一山不容二虎,只能有一個能做皇帝。

這點從孫劉兩個陣營在合作之初就可看出端倪,周瑜對諸葛亮是嚴防死守,到最後發現此人不除,他寢食難安,兩個最聰明的人之間總是能想到一塊:天下只能一個人擁有。兩人都是各為其主。

所以周瑜就算還活著,孫劉聯盟也會破裂。

這是由那個肉弱強食的時代性所決定的,由不得他們選擇。

斯人已逝,留下緬懷,借蘇軾的一首詩以表心意。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關注哦



老周參謀


周瑜還活著,劉備就一個小弟,根本不會有發展的機會,更不要說佔領益州了。

如圖:赤壁之戰後,周瑜佔領南郡,劉備佔領荊州南部。

此時,荊州南部四郡幾無人口,窮困潦倒得需要接受江東補給,這就是周瑜秘密要求孫權扣押劉備,有底氣要求把關張趙調去打仗的由來。因為劉備窮。人口少糧食少,想徵集士兵都沒辦法,無人口無錢糧。

這個時候,劉備總共不到2萬士兵。

此時,劉備大大方方去找大舅子孫權,希望借南郡給自己養兵。對於孫權來說,江東佔領南郡很雞肋,土地人口還有,可就是得面對曹仁、劉璋、劉備三股勢力,運輸補給還需要經過劉備佔領的夏口。

最關鍵是,曹操始終針對江東,在合肥方向給予江東太多壓力,而江東長於水軍,陸地上面對曹仁都打不過。所以孫權魯肅都主張借南郡,讓劉備頂到南郡與曹軍對峙。自己的壓力就小。

但是,周瑜作為都督,方面軍統帥,堅持拒絕這個方案,他認為劉備是飢餓的老虎,現在用錢糧還能勉強控制著,一旦借到富裕的南郡,劉備就會沖天而起。

事實也如周瑜所料:210年周瑜病死,接任者魯肅就同意借南郡。不到一年,開始不到兩萬士兵的劉備就帶領2萬士兵入蜀,諸葛亮張飛趙雲又帶領1萬多士兵增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還有4.7萬士兵,也就是說,南郡這麼一個地方,8年為劉備新提供了近7萬兵員,還養活了一票人。

所以,俺認為,周瑜不死的話,劉備只能窮困潦倒地再打幾年野人。215年甚至更早一些,曹操可能已拿下漢中甚至益州了。劉備的發展機會...呵呵。


四川達州


孫劉聯盟破裂跟周瑜活不活著沒有什麼關係,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之前聯合這是必然,三方勢力只有曹操最強,所以孫權與劉備就聯合起來,等到赤壁之戰結束以後,劉備既不歸還荊州還要奪取益州,眼看著劉備一點點做大孫權怎麼能坐視不管,孫劉聯盟破裂早晚的事。

如果周瑜活著眼看著劉備拒不歸還荊州也許周瑜幫著孫權奪取荊州的步伐則會更快一些,周瑜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有勇有謀不說沒準還會想出萬全之策既奪回荊州也不傷了孫劉聯盟表面的和氣,三方勢力其實起到了平衡的作用,這點道理周瑜還是明白的。

只可惜周瑜去世了,後來孫權也奪回了荊州,但是卻因為殺了關羽惹怒劉備,引發了一場戰爭,雖然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白帝城託孤以後劉備就去世了,但是後來孫劉聯盟還是重新建立起來,可見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只要利益在關係就在。





婉兮歷史


三國演義裡你都應該知道了官渡之後曹的人口、資源可不是江東能比的,而且是倍數差距。

孫劉聯盟

漢中梓潼再出去一步又如何?山險自己都倒黴。除非二爺在荊州。

周瑜不死,他還不是選二爺。難道向廣陵北海?以周瑜的眼光不可能,雖然我沒資格談論軍道,但是東吳門口的刀不拿掉,談什麼大業,自己立場。周瑜即使如正史說的氣量大也會先上保險。所以孫劉也不可能結金石之盟。那天下就不會是東吳的。畢竟再牛的戰略眼光,沒有遠見部署是不可能實現的。

荊州必須拿,諸葛亮的戰略眼光周瑜應該更清楚,關羽在那裡擺著,一旦同盟就算推掉曹操,那東吳就沒好日子了。周瑜如果沒有在進軍西蜀的途中死去,那孫吳統一天下也不大可能,但是劉備和孫權的關係會比魯肅時期更為緊張,赤壁之戰後,周瑜是主張打壓劉備,和劉備爭荊州的,而魯肅則主張對劉備妥協,聯合抗曹,兩人在戰略上是有很大分歧的,既然我們假設周瑜沒有早死,而是繼續存活,那就意味著周瑜的策略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實施,周瑜在赤壁之戰後有兩策比較毒辣,一是主張趁劉備來見孫權的時候,將劉備軟禁在吳郡,給他大規模修築宮室,多給他美女和珍奇玩物,讓他沉迷於聲色之中,再分開關羽、張飛二人,各自安置一方,讓像周瑜我這樣的人帶著關張打天下,大事就可定了。不過孫權鑑於曹操虎據北方,對江東虎視眈眈,當今是用人之際,於是沒有采納軟禁劉備這一策。

第二策最為關鍵,周瑜提出由自己和奮威將軍孫瑜共同向西,奪取益州,吞併漢中,聯結關中的馬超,對曹操形成側翼威脅,在關中地區對曹操形成牽制後,孫瑜留守益州,周瑜回師襄陽,北伐曹操,從而一舉定天下的大戰略。這一戰略得到了孫權的批准。這一戰略有高明之處,也有不高明的地方,有點虛實相生的味道,呂思勉先生評價“此瑜之計所以為雄”。

不高明之處在於,攻益州,山險阻隔,路途遙遠,補給困難,孫吳軍士也水土不服,拿下那裡還是有難度的,而且劉備借不借道給周瑜,是個問題,劉備不是傻子,如果在荊州坐等周瑜打下益州,就等於被孫權東西夾擊,成了三明治,所以,他放周瑜過去的可能性不大。

高明之處在於,周瑜可以名為取西蜀,實則取荊州,玩假途滅虢。

周瑜這個大戰略會面對以下四種情況,一、如果劉備不借道,為難他,他就以此為名攻打劉備,奪取荊州諸郡。第二個,如果劉備給予他軍事通行權,他就可以玩假途滅虢,在帶領孫吳大軍途徑荊州的時候,趁機滅了劉備,拿下荊州。第三種情況,劉備給予周瑜軍事通行權,並嚴密戒備周瑜的行動,周瑜無機可乘,那周瑜就可以直奔益州了。不過益州也是不好拿下的,如果周瑜能拿下,就可以留孫瑜在那裡,自己回來奪取荊州。總之這三種情況,都還可以接受。第四種情況比較遭糕,就是劉備放周瑜去打益州,周瑜戰線拉得太長,拿不下益州,兵困馬伐,損兵折將,無功而返。不過以周瑜的軍事水平來看(圍攻南郡歷時一年多,要不是劉備幫他,他還拿不下來南郡),這種可能性還真有。。。

但是需要指明的是,不能過高地估計孫吳軍隊的戰鬥力,即使我們假設周瑜這套假途滅虢的計劃實現了,拿下了荊州和益州,將南方三個州連成一片,想要北定中原,消滅曹魏,一統天下,那也是不太可能的,自保南方尚可,定鼎中原不可。

先說這麼多,之後再補充,歡迎點關注和點贊。[祈禱][贊][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