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質量地度過大學時光,我想和你分享這三點

如何高質量地度過大學時光,我想和你分享這三點

1.

中午和朋友吃飯時,我說,相比較於已經工作的他,作為學生身份的我,比他的生活壓力要小一些。

一方面,生活在校園,在吃住方面的花費相對要少一點;一方面,平時接觸的群體大都是學生和老師,並沒有多麼複雜的人際關係需要費心處理。

現在需要做的,僅僅是好好地規劃在校園的生活,充分利用大學時光,不斷提升自己。

和他交流說,轉眼研一已經過去了一學期,過年之後就是第二學期,時間過得真的好快。

想來自己已經在學校度過了將近六個年頭,專科三年,本科兩年,研一將近半年。

這一段經歷,讓我能夠接觸到不同學歷層次學生的生存狀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亦慢慢對於大學生活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從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的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能夠奪走一個人的一切,唯有一種自由無法奪去,那就是,無論身處什麼樣的情況下,該抱持哪種人生的態度,以及做出選擇的自由

。”

同樣,無論你是在專科,還是本科;無論你是在985、211院校,還是在普通的本科院校,你都有決定自己如何度過大學生活的自由。

學校本身,不應該成為制約你發展的藉口。

2.

對於如何高質量地度過大學時光,我想和你分享以下三點經驗:

一、充分向身邊的人“學習”

大學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但與真正的社會不同的是,大學有一道無形的屏障在保護著我們。

很多學生會抱怨,在大學似乎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踏入社會之後,專業知識太理論化,甚至從事的職業都是與專業無關。

我想說的是,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有一種能夠從旁人身上學習的能力。

在大學,你身邊的老師就是你需要充分學習的對象。

一方面,很多的老師都是碩士、博士甚至博士後的學歷;另一方面,他們的人生經歷比我們要豐富得多;相比較於社會,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單純一點。

當我們有一些不懂的問題甚至生活上的困惑時,可以嘗試向信任的老師請教,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另一方面,這裡所說的“學習”,也可以是從消極的或者你認為很糟糕的人身上獲得。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品德高尚的,亦有品德低下的;有生活態度積極的,亦有生活態度消極的;有寬容大度的,也有自私自利的。

而對待每一種類型的人,我們都要有學習的心態。

從積極正面的人身上學習優秀的品質;從消極負面的人身上學習如何分辨是非,規避惡劣的生活習性。

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對比,才能讓我們對自身有明確的定位—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當你保持時刻學習的心態,會發現,生活每時每刻都能夠帶給自己觸動,伴隨著的是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更加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

3.

二、不隨意評判別人

人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評判標準將接觸到的人分為好人與壞人、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上進的人與不上進的人。

但是,這個世界的複雜之處往往在於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黑與白之間的模糊區。同樣地,我們將不同的人人為地進行二元劃分,也是不客觀的。

一個人的生存狀態是由方方面面的因素組成,家庭、成長經歷、生長環境、教育背景等等。

當我們評判別人時,不能僅僅給別人下一個簡單的定義:ta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種人是好還是不好。

更應該做的是,尊重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為人處世態度。

在學校,我們很容易將身邊的同學劃分為上進的與不上進的。

不上進的同學表現為整天打遊戲、刷劇、逃課、掛科等等;上進的同學表現為準時上課、各門學科成績優秀、愛看書、喜歡泡圖書館。

但我們要知道,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是由多種因素影響,有客觀的有主觀的,有長期養成的,有短期形成的。

而且,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會隨著年齡、經歷、環境等發生改變,並不是一成不變。

比如,一個在大家眼裡不學無術、整天就知道逃課打遊戲的學生,可能畢業之後,他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工作認真負責,積極進取。

如此巨大的變化,肯定是與他各個方面受到的影響有關。

每個人都會發生改變,所以不要用自己當下做人的標準去輕易評判別人。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效應:自我實現預言

它是指我們具備的信念和期待,先改變了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行動則會改變對這些行為產生反應的他人。我們不知道對方的行為起因於自己,卻正當化了那個人本來就是這種人,我想的沒錯的想法。

當你以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給別人下評價時,就已經在帶著“有色”的眼光看待別人,很容易忽視他人身上的優點以及發生的變化。

過好自己的生活,尊重別人的生活態度,不隨意評判他人的是與否。讓自己的價值觀更具有包容性,對待別人你會變得更加寬容,更加從容地去對待不同的人生狀況。

4.

三、培養批判性思維,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

我個人的理解是,培養批判性思維是指一個人要具有獨立思考、獨立抉擇、敢於獨立承擔後果的能力。

這些會影響一個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對事物的認知深度以及對自我的人生設計。

可能有的學生會說,大學偏偏不教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反而教授一些沒有多大用的東西。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是任何大學、任何人可以教授的,而是需要我們自己有意識地培養。

在大學,我們可以嘗試從三種途徑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1)從學習的專業中

一方面,我們可以做一個學習上的有心人。

比如,善於分析上課時老師教授知識點的邏輯,他是怎麼來講透一個知識點的,又是怎麼層層深入的;另一方面,提升自己對於專業的要求度。

我們學習專業課程並不是僅僅學習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思考能力、判斷決策能力、思考深度、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訓練。

當我們試著克服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其實也是思維提升的過程。

(2)與別人的交往實踐中

從優秀的人身上學習做事做人的優良品質,從消極的人身上吸取生活的教訓。

學會反思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總結出普遍性的規律,指導下一次實踐,優化自己做事的思維方法。

(3)從日復一日的閱讀中

有人會說,自己從小就不喜歡閱讀。很可能不是你不感興趣,而是沒有找到閱讀的興趣點,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有時候比起閱讀知識本身,閱讀帶給我們的影響是,能夠讓一顆浮躁的心靜下來,給自己更多思考生活的空間。

充分向身邊的人“學習”、不隨意評判別人、培養批判性思維,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這些是在大學我感觸最深的。希望也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觸動。

最後想說,大學真的是一段很美好的時光,好好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不要讓它成為未來的一份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