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春節將至,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安排時間去祭祖,打開那本厚厚的《黃氏家譜》,尋找著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然後在最親的人名下畫上標註線,我的思緒,就這樣隨著那枯黃的紙張,飛到了很久以前。

家譜的“黃家人才”專欄中,沒有我爺爺的名字,可能是因為他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有關。爺爺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多年了,在我的記憶中,他為人和善,膽小怕事卻多才多藝。書法和象棋是我和堂弟黃衝的偶像。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爺爺對我們加入“共青團”、“積極入黨”的這些事情不反對也不鼓勵的態度讓我很不理解。直至今年,我在奉節縣檔案局查詢到老人家的檔案,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爺爺年輕時也是一個積極分子,後來在這方面吃了大虧。

在檔案局的電腦中,輸入黃孟翔這個名字,裡面記錄著幾百條檔案信息,在這些信息中,我將爺爺黃孟翔的簡歷進行了粗略的梳理。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黃孟翔,生於1910年7月28日,四川省奉節縣人士,1930年--1933年在北京宏達中學高中部畢業,1933年9月在奉節縣東城小學,南城小學,城關女學教學四年。

1937年至1945年在公平中心小學教學,其中任校長2年。1946年至1948年在四川省屬奉節中學教學2年。從1950年2月起,分別在公平曇花小學、青政小學,板屋小學、明水中心小學教學共28年,1977年7月正式退休。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1958年5月15日,以開明人士的身份成為了奉節縣第二屆人大代表,後曾任奉節縣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

據檔案顯示,我爺爺於1935年,加入國民黨,分派在公平鄉作為偽國民黨第二區、第三區黨務委員,1945年至46年為第三區書記,1947年參加偽三青團,任公平鄉“保民”代表。後來,因此被管制,被打入了右傾黑五類,直至1981年1月22日,被落實政策,給予了“個人成分定位教員”的結論。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原來爺爺被打成了黑五類的,一個平和善良的教書先生,受過各種各樣的批鬥和酷刑,難怪他對我們要求積極入黨的這些事的態度是那樣子的。

爺爺一生,娶了三個太太,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原配武氏生下了伯父和父親,二配匡氏生下了我的姑姑,三配陳氏乃川東遊擊隊副司令員陳代侯之妹,沒有生育孩子。因為前面的兩個奶奶去世早,我們知道的很多關於爺爺的故事,都是從陳氏奶奶口中得知的。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小城講不完的故事,她是一篇詩,一首歌,用相機記錄她那動人的曲。

奶奶說,爺爺一輩子很坎坷,經歷了很多災難,所以才那麼膽小怕事。解放前,我們家是一個大地主家庭,當時奉節縣老縣城從“萬里城牆”到“鐵匠街”全是我們家的產業。這些產業都是他祖母萬氏的“陪嫁”。他有5個妹妹和2個弟弟,作為家族的長子,他也很爭氣,愛讀書愛學習,家境好,還是北大畢業生。(奶奶口傳有誤,實際是北京宏達中學高中部畢業)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武氏奶奶在我父親5歲地的那年因病去世了,匡氏奶奶是在姑姑3歲的時候,因爺爺的地主成分問題挨批鬥,實在受不了那些“酷刑”而上吊自殺了的。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關於爺爺如何挨批斗的事情,我的伯父內斂,而從不對我們說起,我的父親也很少說起那些傷心的往事,我初中畢業的那一年,父親送我到奉節城裡面參加“正考”的路上,給我講了一次。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土改,讓我們家失去了祖產,只在“五道拐”給我們留下了兩間小屋,爺爺被“管制安排”到了公平教書,伯父就留在城裡面了,父親和姑姑也隨著到了公平區。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爺爺到了公平後,落腳在西龍村的“明水田”,那裡曾經也是我家的“田課”,一家幾口人住在一個四合天井的小院,農民分了房屋後,我們家只有一間房,大概只有40平米左右。(我開始有一點印象,因為我和姐姐都是在那裡出生的)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我父親說,他為什麼是一個急性子,毛起來了,就有點無法控制,就是因為,爺爺挨批斗的時候,他跑上跑下的嚎哭而種下的“病根”。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有一個冬季,天上下著雪,一群農民把爺爺捆到了明水田的那口“大堰塘”堤坎上,強行脫掉了全身的衣服,只留一條內褲,光著身子站在那堰塘的風口上,然後搬來一架“風車”,讓風車口對著赤條條的爺爺,一個農民使勁的搖動手柄,讓冷風最大限度的打向他,另外一個農民就用挑水木桶將堰塘裡的水,傾罐到風車裡面,當冷風和冷水同時被潑大到爺爺身上的時候,爺爺抽筋式的被凍得亂跳。父親說,當時那兩個農民的笑聲,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匡氏奶奶也就是在那次批鬥後的第二天早上“上吊”自殺的。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那些農民的智慧真的不一般,怎麼想起用這樣的“整人”辦法?一個教書先生究竟能夠壞到哪裡去?我父親的眼眶溼了,說話也有些抽咽。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我爺爺的毛筆字,當時在公平也是出了名的,他的字,平正溫和,正如他的個性,我在他的影響下,也很喜歡寫毛筆字。記得我在上初中的時候,每年臘月三十,我們就會在“地壩”上擺上筆墨,為幾個生產隊的鄉親們免費寫春聯,客氣的老鄉還會送兩顆水果糖給我。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爺爺的象棋水平一般,只是走得很穩當,我覺得他缺少開拓冒險的精神。每到春節前夕,伯父會帶著弟弟黃衝到公平來過年,那幾天,就是我們三個人“切磋”的好時機,起初,我們不是爺爺的對手,後來爺爺只能是手下敗將,在旁邊觀看我與弟弟對弈了。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爺爺退休,父親接了班,就一直與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喜歡寫作,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爺爺的影響。記得,每天下午放學回家,就會看見爺爺坐在堂屋中間,手拿著一本《紅樓》閱讀,奶奶就坐在旁邊聽,一邊做著“針線”。這時,爺爺就會讓我坐在他身邊寫作業,我是一個非常貪玩的娃兒,爺爺就拿出鬧鐘給我定出時間,鬧鐘叫了,我才能去玩,我總是在爺爺讀紅樓最上心的時候,偷偷的把鬧鐘的時間向前調整,往往一個小時的時間,半個小時鬧鐘就“響鈴”了。只要鈴聲一響,爺爺就問,作業做完了沒有,我說做完了,他也不檢查,就直接收起紅樓,就開始與我下象棋了。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爺爺很節儉,總是對父親和母親講,這一個月用上一個月的錢,不能超支,要有計劃。父親每次發工資了,就是挨吵的時候,父親知道爺爺喜歡吃魚,每到發工資的那天就會買魚回來,請奶奶做給他吃,爺爺一邊猛吃著自己喜歡的魚,還一邊罵父親不該“鋪張亂費”,奶奶就在旁邊笑。我母親不理解,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吵架,說我老漢不要臉,做好不見好。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其實,我爺爺就是這樣的人,有一年,他的學生“蘇飛躍、李遠來”等十多位,來探望他,帶來了十幾只“斑鳩”,老人家也是一邊“猛吃”一邊吵他的那些學生不改破費。

回憶錄:我的爺爺黃孟翔

 

合上《家譜》,讓它平靜的躺在書架上,而它上面的文字,依然在腦海飄蕩。經過風浪的人,才知道要怎樣“小心翼翼”的生存,有艱難困苦的過去,才懂得如何珍惜當前的生活。過去了的就過去了,我回憶著,自己僅知的這些點滴,並不是要去“報仇雪恨”,而是把故事變成文字,去記錄某一個時代的印跡,勸慰著我和我的後輩,要真實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