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貴州畢節烏龍谷老黨員劉延喜同志


中國新報貴州訊(記者 劉延平)居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響應國家號召參與返鄉創業發展生態農業烏龍谷雪桃的這些天,耳聞目睹了許許多多家鄉的人和事,在中國新報記者的腦海裡,一直想寫一篇《還是老共產黨員“硬火”》的文章,文章中擬選擇三位烏龍谷六十歲以上非常能幹的農民老共產黨員劉延超、劉延喜和馮恭志……


追記貴州畢節烏龍谷老黨員劉延喜同志

沒料到的是,自己這篇文章還在醞釀之中,3月8日晚上,參與發展烏龍谷雪桃的助理侄兒、農村歌手麻陸突然來電:“么叔,你在哪裡?我過來接你,四叔他,他走了……”

追記貴州畢節烏龍谷老黨員劉延喜同志

噩耗傳來,當天下午才隨“四叔”大兒子劉剛車一道,從烏龍谷經撒拉溪到龍鳳魔芋基地,然後抵達畢節城調研瞭解一次性醫用口罩市場的中國新報記者,無疑當頭一棒,幾乎一下被打暈過去……

麻陸所喊的“四叔”,就是中國新報記者本人的親堂四哥,更是腦海中擬選擇的三位農村老共產黨員中的一員,他叫劉延喜,是烏龍谷的名人:年輕時候,他在雲南思茅當兵六年,做部隊軍醫,並在部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轉業後,他回到家鄉畢節撒拉溪鎮齊心村烏龍谷,幹起了赤腳醫生,兼起了村裡第一位拖拉機駕駛員……他今年到八月份就是古稀之年了。

回顧劉延喜同志的一生,在空氣清新、昔日偏僻如今距離高速公路撒拉溪匝道口僅7公里的烏龍谷,他是驕傲的。近半個世紀前,地處興隆街上的中國新報記者表姐張祥瓊,不顧偏僻,前來烏龍谷與劉延喜喜結良緣,把青春和汗水獻給了美麗的烏龍谷。

醫術高明的劉延喜,是在部隊學的軍醫,前些天中國新報記者去他家串門時,他還告訴說,他年輕時候在部隊,就給許多官兵做過手術,也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夜郎無閒草,黔地多良藥,像家鄉隨處可見的一些草和樹,都是很好的中藥,比如折耳根、車前草和金銀花等。這就難怪,他獨特的醫療技術,在烏龍谷所在的齊心村,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讓村民們的鮮血沒有白流。

在醫技上,劉延喜技術精湛,尤其是非常善於縫合傷口和中西醫結合用藥,以及根據病情采取一些比較特殊的措施,先後治癒了若干村民的疑難雜症。

追記貴州畢節烏龍谷老黨員劉延喜同志

追記貴州畢節烏龍谷老黨員劉延喜同志

還記得,中國新報記者自己小時候,共有四次大的外傷:第一次是在對門巖上爬上樹割木葉,掉下來摔傷下顎,縫了9針;第二次是夜間在公房裡玩耍,回家過程中,不幸摔下一丈多高的地坎,跌傷右眼上部,縫了5針;第三次是去門前河溝爬巖割草途中,不幸從巖上掉下,摔傷左眼下部,縫了7針;第四次是下雨天,光腳牽牛去大樹子學犁地,路上腳下不幸一滑,頓時鮮血染紅了腳印,縫了11針……這四次外傷都是劉延喜親手縫合治癒,這種縫合不像普通農村婦女那樣簡單的縫補衣服,而是在鮮血直冒的傷口上,用彎鉤針直接縫肉縫皮,這對一個身高近1.8米的大男子漢來說,實為不易。

要知道,在昔日只有一條季節性馬路的烏龍谷,如果村民受傷,等花一個多小時人背馬託送到六公里開外的撒拉溪鎮街上,那可是要流掉多少村民的鮮血呀,包括中國新報記者自己的這四次。

不僅如此,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救死扶傷的過程中,劉延喜一向先治病後收費,在烏龍谷,只要村民患病到他家,或者請他出診,他都是先把病看好……他不僅收費便宜,而且還給一些付不起費的村民免費。

追記貴州畢節烏龍谷老黨員劉延喜同志

因此,在烏龍谷,劉延喜受到了廣大村民的普遍尊重。

做拖拉機駕駛員時,在為集體運輸生活物資的過程中,劉延喜腿部曾負傷折斷,這給他留下了終身的傷殘和不便……

由於多年的操勞,偏僻農村生活工作的艱辛,步入花甲之年後,劉延喜自己疾病纏身,先後患上了哮喘、腎結石等多種疾病。

追記貴州畢節烏龍谷老黨員劉延喜同志

中國農民是最勤勞、最勇敢和最節儉的,他們一般不會退休,哪怕是花甲之年後,進入古稀之年,甚至是耄耋之年,劉延喜是他們中的一位。

儘管自己的身體已經不行,每天咳嗽不已,出門或在家都戴著口罩,但劉延喜仍然不進醫院,常年累月,每天早出晚歸,壘石坎,挖田地,栽洋芋,種苞谷,發展雪桃……

在近三個月返鄉發展生態農業的日子裡,幹體力活體重已減少18斤的中國新報記者,儘管每天也算早出晚歸,但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在田間地頭,不時遇到劉延喜四哥的身影:身材魁梧的他,始終戴著口罩,不停的咳嗽……

還記得有一天,太陽很火,下午兩點過去鍋圈巖瀑布旁給烏龍谷雪桃剪枝,半路聽到咳嗽聲,抬頭一看,是劉延喜四哥在陽光下的路邊正壘石坎,剪枝到下午七點過天快黑返回時,四哥他也還在那兒一邊咳嗽一邊壘石坎……這直接一下震住了路過的中國新報記者。

一分辛勞一分收穫,辛勤勞動的背後,自然會出現豐碩的成果。2019年,69歲的劉延喜與比他小5歲的老伴張祥瓊,兩老發展農業喜獲豐收:栽種的苞谷,收入200多背籮,創歷史最高紀錄;自家煮熟食,用洋芋、包穀面、蔬菜喂出的6頭肥豬,過年前自家殺兩頭與兒女們共同分享,賣4頭得3萬多元,其中最大一頭550多斤,收穫1萬多元。

“拖550多斤重的大豬到興隆去,當手裡接過1萬多元的現金時,我當時心裡高興得幾乎連方向都沒有了……”65歲的張祥瓊、中國新報記者自己的小學老師、親表姐、四嫂頗激動地說。

劉延喜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哥,其大哥劉子安參軍後,隨部隊去中國東北阿爾山天池保衛邊疆,前些年已離開人世。

當中國新報記者問“四哥”他為什麼不進醫院治療和檢查時,老師張祥瓊眼裡噙著淚水說:“他太節儉了,我們家不富裕,他雖然在部隊幹了六年,按規定有一定補助,但他始終沒有得到相關補助,家裡連點像樣的房子都沒有,么兒劉夢龍29歲還一直在外打工,至今未婚。他特別捨不得錢呀。再說呢?他醫術高明,應該知道他自己的病,他或許不願把這層紙捅破,不願讓家人知道後為他操心,我估計他患的是,是肺癌,只是他不想告訴我……”

前幾天,全國黨員給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捐款,儘管村裡其他個別農民老黨員只捐五元,但劉延喜卻捐出二十元,並讓老伴也捐上5元,他說: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我就是少吃兩碗麵條,也要捐點……

就在劉延喜天黑後永遠離開的三月八日,早上他還與老伴同兒子劉剛去撒拉溪街上趕場,買回4包第二天就要給烏龍谷雪桃用的復活肥,下午他又與村民們一起修即將通過自家旁邊的串戶路。

“他走得哪個會想到有這麼快呀?就十多分鐘的時間,那天晚上七點過的時候,他還從我家門口這裡下去挖藥回來,說他有點不太舒服……”一旁的中國新報記者三嫂朱明珍補充說。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劉延喜四哥是中國農民中最普通的一員,作為一名老農民共產黨員,儘管劉延喜很少得過優秀,但他事實上是優秀的;作為一位烏龍穀人,擁有多個第一的劉延喜,是驕傲的;作為一個回到民間的部隊軍醫,劉延喜勝過許多赤腳醫生,救死扶傷近半個世紀,挽救了若干村民的寶貴生命,值得烏龍穀人永遠尊重。

“四哥,你一路走好……”

“四嫂、表姐、張老師……你好好保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