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育我們

五、教育我們

鄰居來我家玩,看見家裡很亂、東西隨便亂放,就指責我說:嘉旭呀!你媽媽天天為了你們、早出晚歸的辛辛苦苦掙錢、養你們姐弟,你們連幫著收拾收拾家都不能嗎?我聽後面紅耳赤。問到:“什麼是乾淨的家呢?”鄰居說“炕上要被褥疊整齊了蓋上被單,其他不應該有什麼東西了,地上要掃乾淨,沒有塵土,鍋要刷乾乾淨淨,箱蓋上不要亂七八糟、要擺放整齊”.....

聽了教訓,我就開始收拾家、幫著媽媽減輕家裡的負擔,記不得是幾歲了,感覺像是還沒上學吧!就開始收拾起家來,第一次收拾乾淨了、媽媽回來找剪子找不到,原來所有的小東西、都統統讓我收拾進面袋子裡了。哈哈哈!真笨啊、媽媽回來聽我講後,就一樣一樣告訴我該怎麼辦,記得是媽媽說以為我小,還不想讓我幹什麼呢。帶好弟弟就好,可打那天起我就再不用別人來指責我該怎麼收拾家了,直到如今。

記憶中的媽媽從不做衣服穿,也更是不買衣服,基本上都是鄰居給,或者單位的工作服。好多年冬天、也都是工作服外面穿一個棉大衣就好了,圍脖都是十幾年一個,好幾個地方都露窟窿了。

媽媽也不在意這些,冬天自己穿單位發的棉膠鞋,給我們姐弟兩找認識的人省幾元錢、跑去嶺東做鞋的合作社買、給我們燙絨面的氈底棉鞋。

給我們天天晚上把鞋放在爐邊烘烤,第二天穿起來暖暖呼呼的,鞋墊也是兩個換著墊,從不讓我們腳底下涼著了。媽媽不會針線活,半夜起來縫新棉褲給我們。她自己的棉褲開線了,大針小針的縫一縫對付了一年又一年。外褲永遠是兩條黑褲子換著穿,有一個都讓大腿根磨壞了、去縫紉店換一塊三角墊補一下,就又是一年。我看在眼裡,朦朧依稀記得、總想媽媽怎麼不買一條新的穿啊。

媽媽冬天從不帶手套,給我們姐弟到是準備了用毛線繩編織的帶子一邊一個手套,這樣一搭在脖子上也不會丟。媽媽卻為了省錢,不給自己買棉手套,東北80年代還是比較冷的啊。寒冬臘月的也為了我們省省省...

媽媽很少攀爸爸給我們的生活費,爸爸離家的時候帶走了1100元賣房子的剩款,房子歸媽媽,我的撫養權在媽媽這裡、弟弟的撫養權是爸爸,但是爸爸沒有固定住所,弟弟暫時媽媽撫養,爸爸付撫養費每個月16元。

當媽媽一聽說爸爸結婚了、內心就很不舒服,就帶著我們姐弟去爸爸單位要撫養費的事情,爸爸給了兩個月就又斷了,媽媽也不十分計較,多是出出氣也就算了,總是靠自己支撐這個家。

有那麼一年夏天,媽媽單位處理伐油,就是油榨用油條麻花過勁的豆油、媽媽買了十幾口大缸、一擔一擔的自己挑回家,鎮靜後,將清清涼涼的上半部分按一個價位賣給需要的人、中間不部分邊賣邊送的給一些需要的人,剩下的媽媽給姨姥家餵豬用。還有的底子媽媽拿來澆地,媽媽在我們的後院種了茄子、柿子、尖椒什麼的,也就夠了我們自己吃吧!

媽媽讓我帶弟弟、我學會關愛與分享,讓我們姐弟學著照顧彼此,榮辱與共,體會家的意義與責任;與鄰里要禮貌、要學著尊重彼此,不貪不佔;與同事之間不卑不亢、無知食不貪、無知財不貪,做事不佔小便宜,不讓人家取笑;與親屬之間、盡力而為、能幫則幫,一定要知恩圖報、受人點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與同學之間要有借有還,不欺軟怕硬、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學分永遠不是我媽媽的要求,只是知道我們都還好,能夠照顧彼此,能夠幫助老師做點事兒,和同學沒有打仗鬥毆就好,吃飽穿暖,自尊自愛就可以。我們姐弟相對學習還不算太壞,弟弟也沒有出什麼大錯、初中畢業我們一起被媽媽找朋友安排到了學校管理嚴格些、教師學術水平稍微好一些的24中就讀。弟弟高中畢業就當兵了,那時還不到16週歲。我基本從小學到高中、到後期委培的大學、期間都是班級的班長,學習也就是中上游差不多吧!

鄰居家有電視、我們家還沒有,我和弟弟在媽媽晚上還沒有下班的時候,就帶著小板凳敲鄰居的門去看電視,像兩隻小狗狗一樣蹲在牆角,看著鄰居的臉色行事,不動不鬧。

後院的趙姥一家是媽媽的遠房親戚,對我們姐弟比較照顧、也算是憐憫吧!挨著我們不遠的張姥家是醫院的院長,更是禮貌待人,我們都給他們填了太多麻煩,媽媽也在力所能及的相處中、儘量回饋予以償還我們的不便。

也許是我有點大了吧、那次弟弟和我在張姥家看電視,因為是夏天、他們家吃西瓜給我們、我們沒有要,弟弟比較小,大概是7.8歲的樣子,媽媽去接我們的時候,坐下了和鄰居嘮幾句閒磕,弟弟看見垃圾桶裡的西瓜皮還帶有紅色的西瓜肉就拿起來啃啃,媽媽當面呵斥弟弟,弟弟說“人家給的我沒有要,難道他們仍了的,我啃啃瓜皮還不可以嗎(淚奔)”?媽媽尷尬的帶著我們走了。第二天窗邊有一個大西瓜在那放著、我們都不知道誰給的、我和弟弟猜想是爸爸吧!媽媽說或許是張姥家送過來的...

我打那天起就再也沒有帶弟弟、去過張姥家看電視了,他們還特意問過我媽媽怎麼孩子也不過去了,媽媽就岔過去了。我們和媽媽誰都沒有提起這個事情,也許媽媽內心有了波瀾吧。

��\u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