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抗疫進入關鍵階段,但具體行動跟之前差別似乎不大


英國抗疫進入關鍵階段,但具體行動跟之前差別似乎不大

新冠肺炎疫情在英國加速擴散之際,政府宣佈抗疫從遏制進入延緩階段,但在行動上幾乎沒有新舉措,批評者稱延誤時機。

英國政府週四(3月12日)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決定,抗疫行動即日起從第一階段的防堵進入第二階段— 拖延。

宣佈了新的措施:出現發燒和持續咳嗽症狀者在家自我隔離一週,無論之前是否去過疫情嚴重的國家或是否跟確診感染者有過接觸。

從週五開始, 學校組織的出國旅行活動一律取消,已經有疾患的老年人不建議去乘遊輪。

許多人期盼、呼籲的取消大型群體聚集活動和關閉校園等抗疫“硬”措施都不在決策之內,因為“時機不妥”。

約翰遜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疫情是一代人遇到的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疫情還會繼續蔓延,“坦白地說,更多家庭將有親人夭折。”

話音剛落,輿論譁然。

有人認為約翰遜在“豪賭”,有人批評政府“沒睡醒”,正在延誤遏制疫情惡化的時機。

還有事先組織集體請願要求關校門禁大型活動者在社交網站傾訴失望和憤怒。


英國抗疫進入關鍵階段,但具體行動跟之前差別似乎不大

群體免疫

原先普遍的理解是一旦進入延緩階段,就需要開始“社會疏離” 措施, 包括取消大型活動、關閉校園、鼓勵和建議僱主允許員工在家遠程工作。

延緩的目的是推遲新冠肺炎疫情峰值到來的時間,儘量避開冬春流感季醫療系統資源和人手緊張的高峰期,另外也希望氣溫逐漸升高後病毒傳播受到自然遏制,疫情可以緩減。

截止週四,英國確診感染病例接近600,10人死亡,近3萬人接受了病毒檢測。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倫斯勳爵認為感染病例應該介於5千到1萬人之間。

有不少評論認為政府的延緩戰略建立在“群體免疫”原則上,即數量眾多的人接觸病毒從而獲得群體免疫,有限的醫療資源則用在重症患者的救治。

類似的英國民間做法是孩子出水痘時其他小朋友的家長會把自家孩子帶到病孩家聚會,就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獲得免疫力。不過新冠肺炎和水痘難以相提並論,後者至少有疫苗和成熟的一套應對方案,而新冠有很多未知數。

雖然許多人對此感到憤怒,認為是拿公眾做試驗,也有為之撐腰的聲音。

英國內閣行為透視團隊(又稱助推小組)負責人哈爾彭教授支持這個原則。他認為老人和有呼吸系統疾病的50萬英國人需要隔離和保護、救治,因為一種新病毒在健康人群中流傳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群體免疫力,當七、八成人對病毒有抵抗力時,病毒的傳播性就會顯著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