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方方:縱使萬箭穿心,也扛得住

曾是湖北作協主席的方方,在這次的武漢疫情中,大膽直言,尖銳批評,引起社會極大關注。而“封城日記”,更是將她推向了風口浪尖。

作家方方:縱使萬箭穿心,也扛得住

方方


01

“我的一份質疑書”

作為一名現實主義作家,方方的作品尖銳直面現實,她一向聚焦於社會底層人群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愁,她對底層人群始終抱有一種悲憫的人文主義關懷。

此前,方方引發巨大反響的是2015年4月18日,她以湖北省作協主席的名義,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一篇6千多字的“我的一份質疑書”,實名舉報湖北獲魯迅文學獎的某詩人,在職稱晉升過程中,涉嫌違規操作,並明確指出,她質疑的對象是湖北省人社廳。

今年伊始,由武漢始發的重大疫情,在我們新中國歷史上,恐怕是史無前例的,疫情所引發的巨大影響和慘重損失幾乎波及到每一個人。

且不說直接遭受疫情毀滅性影響的個人和家庭,就是普通人,內心也充滿著種種疑惑和未解之謎,因此大家對於此次事件的種種消息都表現出極大的關注。

作家方方:縱使萬箭穿心,也扛得住

方方

由於武漢封城,困在城中的方方,以一個作家的敏銳度,也切身體會著置身其中的城市究竟都在發生著什麼。

講述和記錄時代的重大事件和風雲變幻,這既是一個作家的職業本能,也是一個偉大作家應有的社會責任。

當然,並不是說具有批判和批評精神是評價一名作家是否偉大的標準,也不是說當下能站出來勇敢發聲的作家就是好作家,這複雜的問題還是交個歷史去給出答案。

這裡想探討的是,作家在複雜的社會狀況中,如何能頂住各種輿論壓力,堅持自己的獨立判斷和獨立思考。

02

喜歡有態度的文學

1990年代的某天,方方和作家蔣子丹討論現代派文學,她說:我覺得中國小說,特別是現實主義小說,至今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我想把這件事情做完。

所謂現實主義小說,就是冷靜客觀地觀察社會,貼近現實,陳述人生的另一種可能,這在當時就是一個新的創作形式。

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尋根文學,方方想尋求一種新的創作形式,她將目光投向現實主義題材,這是她喜歡的一個小說理念。

它展示的是與社會現實平行發生的另一種現實,是一種可與我們自己的生活互為對照的、更具真實性的存在。它讓小說走出了魔幻世界、歷史演義、英雄傳說以及市井驚奇,而面向整個芸芸眾生。


展現弱勢群體的生活現狀,為他們發聲,有鮮明的傾向和價值判斷,使文學不再只是之前供文人雅士欣賞、消遣、把玩的乃至純粹審美的小眾產品,這是方方的文學理念和文學情懷。

作家方方:縱使萬箭穿心,也扛得住

方方

方方說她喜歡有態度的文學。

秉持一種人道主義精神,方方的小說始終關注現實社會中最普通也最普遍的那一類人,她的作品對普通人的命運充滿了同情憐惜和人文關懷。

方方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也源於她自己的生活經歷。

她1955年5月生於南京。 1957年,隨父母遷至武漢。

上高中時,她父親不幸去世,家境突然變得困難。1974年高中畢業後,她被招工當了搬運工人。就在那個時候,她瞭解到底層社會形形色色、不同類型的人深切感受社會底層人群艱辛的生活處境和卑微的社會地位。

1982年從武漢大學畢業後,方方曾在湖北電視臺做紀錄片。在他們去鄉下拍片時,看到當地農民的知足常樂以及對窮困命運的毫不知覺,這種巨大的生活落差她深受震動。

但她也並不認為,底層群體就是不幸福的,他們也有愛恨情仇、生離死別。

他們的世界,與我們的不同,但也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他們從未覺得不認識自來水很丟人,因為對山裡的一切,我們也有著同樣的無知。

在《論語·子張》中,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瞭解別人真實而具體的生活境況,但應該持有一種悲憫的心態,而不是隨意評價或否定別人。

在方方的作品中,既貼近現實,又擁有慈悲情懷,同時兼具鋒芒,與社會同流但不合汙。有明確的價值取向,能持續為底層人民發聲,這樣的作家無疑是令人尊敬的。

作家方方:縱使萬箭穿心,也扛得住

方方


03

武漢封城日記

1月23日凌晨,武漢封城了。方方困於城中,她開始以日記形式記錄這個特殊時期的所聞所見、所感所想。

剛才《收穫》程永新給我信息,說不妨寫寫“封城記”。聞此始覺,如果我的微博還能繼續發出文字的話,我還應該繼續下去,也好讓大家知道武漢真實的近況。(1月25日)

隨後,方方提到口罩問題,這也是當時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沒有口罩,我們可以待在家裡不出門,但是最重要的問題是醫護人員,他們也缺口罩和醫用防護物資。

瘟疫的猝不及防讓幾乎所有人都疲於應付,大家爭相購買口罩等防護物品,可是需求量太大,春節很多工廠又是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因此產生了諸多問題和矛盾。

在驚慌失措中,很多人也開始條分縷析事件的突然爆發和演變軌跡,於是武漢市在疫情初期暴露出的種種“神操作”也是讓人們炸開了鍋。

方方指責,在這樣的時候,社區還舉辦什麼“萬人宴”,“基本上算犯罪行為”。1月21日省裡舉辦大型歌舞聯歡會,“有多麼僵化愚蠢多麼不善變通多麼不實事求是”。

估計很多人和方方一樣,聽聞種種這樣的信息也是氣憤不已。

這場重大的疫情災難,對整個國家來說是一場大的考驗,而對個人來說,也是不小的考驗。對有些人的行為,方方極為看不過眼。1月31日,她在個人社交平臺發佈信息:

現在我雖然不是湖北作家協會主席,但我還是個作家。我非常想提醒一下我的湖北同行,以後你們多半會被要求寫頌文頌詩,但請你們在下筆時,思考幾秒,你們要歌頌的對象應該是誰。如要諂媚,也請守個度。我雖然人老了,但我批評的氣力從來不老。

這樣的尖銳直言,恐怕會讓一些人心裡不舒服。

作家方方:縱使萬箭穿心,也扛得住

方方

由於疫情的突然降臨使人毫無防備,致使各種問題集中尖銳地爆發,很多患者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遺憾離世,許多家庭被逼入絕境,甚至支離破碎。

方方尖銳指出,在這場疫情中,可以清晰看到人禍的比重。“覆盤之後,那些瀆職者,一個也不寬恕,一個也不放過。”

惟願我們能有記憶:記住這些不知名的人,記住這些枉死者,記住這些悲傷的日夜,記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在這個本該歡樂的春節中斷了人生。只要我們尚且偷生在世,我們就要為他們討個公道。對於瀆職者不作為者不負責者,我們必須一層一層追究,一個也不放過。否則,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一個個用停屍袋裝走的人們———那些和我們一起共同建設共同享受過武漢的人們!

方方為死去的“冤魂”叫屈,“多少人在這場災難中家破人亡卻尚未見有一個自責和道歉的人……”

然而,攻擊者叫她閉嘴。“不是你該過問的,你就別過問。”

因為“封城日記”,因為種種尖銳的言論,方方被置於輿論風暴的漩渦之中。除了眾多引發共鳴的讀者力挺之外,也有不遺餘力攻擊方方的人大放厥詞,說她是神經病,是祥林嫂,說她嚴重地以偏概全,製造恐慌情緒,甚至建議將她開除出中國作協。

方方當然也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全力以赴,對抗疫情,熬過難關。

…………

不能一一列舉。我們都是沉默的大多數,但我們可以為正義和良知站隊,為這個社會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勇敢者致敬,希望他們的犧牲或逝去都不會被人遺忘。

方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

作家方方:縱使萬箭穿心,也扛得住

方方小說改編的電影《萬箭穿心》劇照

2012年,方方的中篇小說《萬箭穿心》被拍成電影,是部非常不錯的電影。普通人的真實疼痛太過於戳痛人心,但,“縱使萬箭穿心,也扛得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