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馬未都作為古玩收藏界的元老,已經不僅被定義為收藏家,他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度理解與感悟讓人歎為觀止。馬未都的收藏也不是為了滿足個人願望,而是希望能讓中國人深度品鑑中國文化。談到設計,馬未都也有自己的思考與見解,他對“匠人精神”與“設計智慧”的解讀也能夠為當今處於多樣化社會的設計界以啟發。

迴歸傳統,尋找文化內核

中國的設計面臨著缺乏自己清晰的脈絡、各種風格層出不窮的現狀,這樣的現狀源於歷史的影響:對於中國,設計一詞屬於“舶來品”,最早從日本引進,並非社會的自然產物,從而導致傳統設計缺乏整體而系統的思想基礎,主觀設計意識較差,這種情況至今也沒有很好的改善,中國社會依舊存在審美低下的情況,高雅的作品缺乏市場。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迴歸傳統,尋找文化內核

中國的設計面臨著缺乏自己清晰的脈絡、各種風格層出不窮的現狀,這樣的現狀源於歷史的影響:對於中國,設計一詞屬於“舶來品”,最早從日本引進,並非社會的自然產物,從而導致傳統設計缺乏整體而系統的思想基礎,主觀設計意識較差,這種情況至今也沒有很好的改善,中國社會依舊存在審美低下的情況,高雅的作品缺乏市場。

因此,面對這樣的現狀,馬未都表現出深深的憂慮,他認為,要形成屬於自己的設計智慧,設計師應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閱讀和理解,守住自己的文化特徵才能推陳出新,而對於設計界而言,中國設計需要新的設計理念的支撐,擁有屬於自己的哲學與美學理念,擺脫歷史上“流俗”的趨勢,並在此基礎上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走出去,形成屬於自己的國際影響力,這種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堅持也是馬未都始終秉持的理念。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聚焦內在,重拾匠人精神

今年以來,設計界關於“匠人精神”的討論層出不窮,如何重拾“匠人精神”是每一位設計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馬未都個人無比推崇“匠人精神”,他認為“匠人精神”並非匠人自己的精神,而應該是一種全民族的共同意識,然而他認為在中國這樣以價格為標準的競爭機制中,“匠人精神”很難發揚。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在德國和日本,市場競爭基本圍繞質量進行,然而在中國,價格的攀比往往更佔上風,他提到,即使在上海這樣一個精緻的城市中,他入住的每一個五星級酒店的衛生間在使用兩年以上都會出現質量問題,高檔場所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質量問題也可想而知。因此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質量上乘的作品無人問津,“匠人精神“得不到應有的支持,社會環境讓”匠人精神”無處安放。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對於如何重拾“匠人精神”,馬未都提到他自己的經歷,他曾在烏鎮遊覽時偶遇一家竹器店,他在看到店裡最貴也是最精緻的竹編器皿時毫不猶豫的買下了,“當時跟我一起的朋友覺得很不值,但我覺得特別值,因為只有我買下了,他才有信心繼續做下去,如果我們誰都不買,這樣好的工藝可能就要失傳了”,他本以為這樣的工藝只存在於日本,因此在中國看到這樣的作品感到很驚訝,因此我們能夠看出,並非是中國的工匠缺少“匠人精神”,是中國的消費者乃至消費市場缺少對“匠人精神”的尊敬與讚賞。馬未都認為,只有社會開始追求高質量而非低價格時,設計界的整體設計質量才能得以提升,“匠人精神”才能得以發揚。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無愧時代,設計質量先行

馬未都希望能憑藉自己的力量做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他曾表達對於“謳歌”品牌的汽車的讚賞,該品牌曾聲稱可以將汽車送給把它開翻的人,馬未都認為它所承載的是日本人對於自己產品質量的信任。當談到馬未都與設計師石大宇一起合作的觀復九宮壺時,他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茶道表演中,茶藝老師都是左手執巾,右手執壺,這是因為茶壺的斷水功能很差,但是在古代這樣的情景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設計的‘九宮壺’就要求必須有最好的斷水功能,無論急停或緩停,我們都可以保證沒有一滴水留在壺嘴上”,但是馬未都的話語中又透露出一點點無奈,他又把話題拉回到匠人精神。

馬未都說如果沒有觀復這個品牌的影響力,也許這樣“矯情”的一把壺根本賣不出去,或許這是每一個有著“匠人精神”的設計師與工匠的悲哀,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匠人精神”的重振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應該是社會整體對這種精神的尊重與追求。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馬未都:‘工匠精神’被誰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