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一個孩子,很多人笑話我不生二胎,怎麼辦?

常得利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十分需要生二胎,而不是跟你別人的閒言碎語來決定,畢竟生二胎後帶孩子養孩子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沒有外人比你更瞭解更能綜合評估自己的條件是否適合生二胎,所以為什麼要把這麼重大的決策留給別人來把握呢?

靜下心來,自己分析自己的各方面情況,包括且不限於如下一些方面:

1.經濟實力,除了目前還需要預估到未來至少5年左右;夫妻雙方工作是否穩定,現金儲備是否足夠,房子夠不夠大,車子是否需要更換(如果有2位老人同住,夫妻2人+孩子2個+2位老人的話,那普通的家用小轎車就有點不夠住了)

2.時間精力,結合你自己的工作以及空餘時間,以及是否有老人幫忙;多生一個孩子可能目前的各種工作量都要至少再翻一倍。

3.對家庭其他成員(比如對第一胎)的影響。

多生一個孩子是容易的,但是生下來之後長長的養育之路是需要耗費父母大量心力的,這些都是需要你們甚至考慮的。


若一悅讀


這個問題也是我的痛點

天天老母親催

如果我在自己本家生兩個完全沒問題,由母親半帶著,自己就在身邊不遠工作,完全沒問題。

但是現在我目前的狀況,還真不允許,我有時候覺著自己很沒用,沒魄力。

13年就來到老丈人這邊一直到現在,幹過幾份工作,也做過幾次生意有虧有陪現在又回到工作中,工作也不順利,不是倒閉就是各種問題。孩子6歲了馬上疫情結束要上小學了,在哪裡讀都是問題,本來老丈人是退休老師普通的公立可以讀,對象也不願意,要讀個好的,她也做生意虧了,現在外面工作微薄工資,每天回到家,就是孩子在哪裡讀書,要買學區房按揭一套,我真不知道怎麼回答,老母親每天方正式微信語音,你表弟誰誰又生了一個,母親一個人過,在家守著幾套房子,過年到現在沒出過門,在湖北,還有慢性病,說看你照片看著流眼淚,必須給我生個孩子回來陪我,我帶著,這樣我那個對象估計很難答應,我不知道怎麼辦,我都想我不是人。怎麼去做,你們才能都滿意,父母那邊給回覆再給我五年,一事無成我回家,她不回我也回老老實實上班。

很多時候各種聲音過來,你跑那邊去做什麼,那邊要房沒房,要車沒車,家裡什麼都有,你把把父母知道丟在家等等!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成分也不一樣,這兩年真難!希望大家生活越來越好!


番茄是太陽的眼淚


我一直是一個自信滿滿的正能量的人,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每天打扮漂亮上班,下班,生活兩點一線輕鬆自在,直到2016年我懷孕了打破了我原有的生活寧靜,本來年齡大了懷孕多不容易最後決生下我的第一胎寶寶,孕期反應太大至到生前一直吐,孩子出生後雙方父母年紀也大了無力幫我帶孩子,我決定放棄自己經營店面專職帶孩子,家裡的經濟就來直老公一人,為了更好的給予我們生活老公出國打工一天工作12小時,最難熬的是老公在異國他鄉生活習慣不一樣,看別家的孩子不知不覺的長大成人,自己帶孩子自己動手做飯所有的家務自己一人力挺,3年間見到我的朋友都說我老了20歲,2020年過年的時候親戚聊天說誰又懷二胎了,問我準備什麼時候要二胎,父母也在身邊笑笑說有2個孩子,孩子3歲了我剛熬過這堅苦的日子想都不敢想生二胎,老人一聽我沒有生二胎的想法臉色沉了下去……




廣元阿狸


我個人認為,自己想生就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還有是否願意生二胎,生後孩子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誰帶?這期間工作不?不工作是否生活水平會降低很多等等問題?

我是一直以來計劃生二胎,結果老天爺卻給了我二胎3孩,我還是很感恩,賜給我一對雙胞胎,至從懷上老二後就停止工作,現在它們已經7歲多了,自己從生下來一直帶,這當中有酸甜苦辣,好在已經挺過來了,堅苦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把屎把尿的日子也過去了,希望會越來越好。

二胎還是兩夫妻想生就多生一個,不想生,一個培養好也是很好的,不能為旁人的訴說改變自己的初忠,養孩子必定是一生的工課,而不是一時,希望對你有幫助。



涵媽與3寶的果園生活


從二胎政策開放之後,就不斷有親戚、朋友,甚至不熟的人都會問到我什麼時候要二胎。以前我會說不打算要,他們就會長篇大論說要二胎的好處。我說壓力大或沒時間,他們會說趁年輕熬熬就過去了。總之有一大堆說服我的理由。

其間我確實有被說服了,也準備著要二胎,但卻沒懷上。於是再有人問我二胎的問題,我老實回答說“我在做準備或懷不上”。之後我發現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能讓別人不再大道理下去。如果是不熟悉的人問二胎問題,我直接告訴他們我有兩個孩子了,基本也能成功堵住別人嘴。


請記得我是我


“全面二孩”政策在我國各地正式實施後,感覺身邊的寶媽打招呼都不一樣了。以前是“吃了沒”“你家娃呢?”如今是“有二胎沒,要不要生?”不得不說很多夫妻有明顯的生育慾望,但也有一些考慮到無力承擔高昂的教育費用所以遲遲不敢生,他們認為,二胎就是一個“甜蜜的負擔”。



關於二胎,要考慮的問題太多太多。比如:

1、帶娃分工問題。

二胎誰帶呢?還是寶媽自己帶嗎?那寶媽是全職帶娃呢還是一邊上班一邊帶娃?公婆不幫忙,寶媽還要上班的情況下,這個二胎就真的沒人照顧了。



2、要考慮經濟條件。

在一線城市裡,大家都知道養一個孩子有多不容易,成本有多大。尤其是現在的工薪家庭,車貸房貸再加上養活自己和1個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再要一個,生活將會變得很艱難。



3、要考慮夫妻兩身體健康。

高齡生娃真的很危險,我覺得如果媽媽年紀太大了,還是不要生了。因為這不僅對孩子不好,對女人的身體也是非常危險的。



4、要考慮大寶的感受。

有一些家庭為了生二寶都偷偷瞞著大寶,導致二寶出生之後,大寶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開心了。而且二寶出生後,大多數家庭重心都在二寶身上,完全忽略了大寶。所以啊,在一個家庭裡,生二胎一定要考慮大寶的感受,多陪伴多關注,才能讓兩個小寶貝的關係更融洽。



所以啊,想生二胎,必須要具備這幾個條件:


1、有人幫你帶

這個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生了二胎就得考慮誰來帶孩子。有的選擇自己帶,那麼就要面臨失業,不工作,沒有收入來源等風險。

有的選擇讓婆婆和媽媽帶,就要學會先處理隔代教育的矛盾;有的選擇找保姆,可現在各種保姆暴打孩子的新聞湧出,還是會各種不放心。當然,最好是能夠承擔起帶兩個娃的活。



2、有個靠譜上進的老公

都說有個好老公是生二胎的重要條件,的確不假。如果你一直抱怨老公總是甩手掌櫃,完全不在乎你的付出,甚至覺得帶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

這個時候,如果你還堅持要二胎,那生下來欲哭無淚的只會是你自己。相反如果老公體貼,能夠懂得你的付出,關心你,幫你一起照顧孩子,那麼再生一個也是值得的。



3、有雄厚的經濟條件

越生越窮,越窮越生。這是非常現實的事情。若要二胎,我覺得經濟條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從懷孕到生產,到上學,養育成人都需要金錢的堆積。如果本身家庭條件就不好,生二胎只會加重了家庭的負擔。當然,如果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那這種問題就不會存在了。



4、有足夠的精力陪伴娃

對於孩子來說,再多的禮物都抵不過父母的陪伴和關心。很多父母生了娃不養不教,直接把孩子留在農村,讓爺爺奶奶帶養。

如果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精力和陪伴,就不要給自己挖坑了。那樣對孩子的成長不是愛,而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如果各方面條件都可行,那麼也沒什麼好顧忌得,勇敢大膽的去迎接第二胎吧。


畢竟對一個家庭來說,不管是一個還是兩個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生他,而是培養、教育,讓他更健康快樂的長大,這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和義務。



90後寶媽謝謝


6.二胎政策全面放幵,

50後、60後糾結著:到底是要多一個兒子逐是要多一個孫子

我要看

70後糾結著:到底生不生、到底能不能生;

80後糾結著:要是丈母孃和老婆同肘做月子,到底照顧準;

90後、00後糾結著:以後看到小p孩到底叫弟弟還是叫叔叔..


崔叫獸搞笑視頻


人生有自己的規劃,生一生二還是仨,不是別人能“笑”出來的,你生出來也不是送他,孩子只會管你叫媽。

每對夫妻有自己的家,家中要不要再添個娃,全是夫妻二人的造就,也要夫婦二人含辛茹苦養大。今天旁人笑話你不生二娃,明天還會笑話你把幾個娃帶的像個“傻瓜”。

別人永遠會笑,生活從來不易。


莞得寬


你好,我覺得別人笑話不笑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夫妻自己的想法,還有你那個孩子的想法。

首先,你們夫妻兩個感情穩定嗎?你們是不是有上進心的人呢?生孩子真的不要想著說要準備多少錢才敢要孩子,個人的觀點是,一千萬可以養孩子,一百萬也可以養孩子,甚至一萬還是可以養孩子,只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庭,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有條件給孩子好的物質生活當然是最好的,沒條件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努力給他們我們能做到最好的,這就可以了!

然後是,你家大娃對要弟弟妹妹有沒有什麼想法?如果他(她)有表現出強烈的要或者不要,那麼我覺得你們要多考慮考慮他的想法,我家是大娃強烈要求要生個伴,我們才決定要二胎的!

最後是,女方的身體怎麼樣,如果身體不好,那麼千萬不要去冒險!畢竟命要緊!生孩子是一輩子的事,孩子是上天給我們最寶貴的產業,如果給予了他(她)生命,那麼就一定要對他(她)負責!這就是我的想法,謝謝


平潭伊妹


他憑什麼笑話你,沒有生二胎什麼時候成了被人恥笑的一件事了,拖國家後腿了還是怎麼滴?全憑自願呀!不要盲目跟風,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要不要生二胎!

重點來了:首先,生二胎的話,你有這個經濟基礎嗎?有給你看孩子的嗎?你老公是個靠譜的人可以照顧好你嗎?你身體狀況允許你生二胎嗎?如果這幾項你一點不符合,二胎的話都會讓自己很累!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要二胎的好處,此處我就先省略了,但是我們要把先過好我們這一輩子的基礎上,再考慮要不要二胎,畢竟,受罪辛苦的都是我們女人!永遠沒有比愛護好自己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