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疫情 II

走出疫情 II

核心觀點:

1.雖仍受輸入性病例的困擾,但經過近兩月的艱苦抗擊後我國新冠疫情已得到明顯控制。相比之下,疫情正迅速擴散至百餘國家和地區,如此傳染力對全球化的經濟會有多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國際原油及資本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各國宏觀經濟政策能否有效對沖諸多風險?2.全球化下產業鏈相互交織,本次疫情的衝擊將比以往更為複雜。有不少跡象表明,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程度可能堪比次貸危機。全球PMI已創近10年來的新低,美聯儲超常規緊急降息也預示著疫情的潛在強度。我國各行業此次所受衝擊或普遍強於次貸時期。3.與次貸危機時期相比,當前諸多經濟體的總需求政策應對空間顯著收窄。主要發達國家已接近或到達零利率的非常規狀態,央行量化寬鬆的效果邊際遞減。上輪危機後各國政府債務槓桿率居高不下,這或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未來的發力程度,我國也有類似擔憂。4.展望未來,基於新冠病毒的傳染特徵,本輪疫情的國際傳播或將進入加速期。疊加近日國際油價衝擊,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和金融市場不確定性顯著增大。當前我國政策仍聚焦於復工等結構性措施。隨著戰疫基本完成及內外經濟壓力進一步凸顯,逆週期政策將加碼推進。

一、引言

經過近兩個月的艱苦抗擊後,我國新冠疫情已得到明顯控制,除武漢外本土新增病例數已經清零。國內防疫的重點已轉為防止輸入性疫情。相比之下,疫情正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擴散至百餘國家和地區,如此傳染力對全球化的經濟會有多大影響?在此背景下,近日國際原油及資本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各國宏觀經濟政策能否有效對沖諸多風險?

二、疫情對全球衝擊有多大?

各種跡象表明,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程度堪比次貸危機。從領先指標PMI上看,2月份中國製造業PMI下滑至35.7%的歷史性低位,甚至比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更低。在2月份疫情尚未全球擴散的情況下,全球PMI已創近10年來的新低。隨著國際疫情的加重,未來全球PMI及世界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走低。

圖1:此輪疫情衝擊堪比次貸危機?

走出疫情 II

為應對疫情等影響,美聯儲3月初在非議息會議上意外宣佈大幅降息50個基點。近20年來,除了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及“911”恐怖襲擊的特殊時期以外,美聯儲的類似舉措只發生在次貸危機期間。此次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操作或折射出疫情對經濟衝擊的等級。

圖2:聯儲緊急降息預示疫情的衝擊等級?

走出疫情 II

注:美國2020年1、2季度GDP為外資機構預測均值,目標利率參考CME“美聯儲觀察”。

與次貸危機衝擊最為嚴重的時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國各行業營業收入普遍下滑幅度似乎更大,餐飲旅遊、商貿零售及房地產等服務業尤為明顯。

圖3:我國各行業此次所受衝擊或強於次貸危機時期

走出疫情 II

來源:WIND,根據各行業協會及市場預測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與次貸危機時期相比,當前全球化的程度顯著提高,各國產業鏈的融合比以往更為深入。鑑於中、日、韓等世界重要製造業國家都受到了病毒衝擊,本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可能比次貸危機更為複雜。

三、各國政策應對的空間有多大?

與次貸危機相比,當前諸多經濟體的總需求政策應對空間顯著收窄。貨幣政策來看,次貸危機時期美國和歐元區的政策利率尚在4%或以上,日本的政策利率也為正;但目前歐、日政策利率已多年為零甚至負利率,美國政策利率一再下降後與零利率的距離也已較小。越來越多經濟體的國債收益率已到達零利率、負利率的非常規狀態。如各主要經濟體的央行繼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其效果也可能邊際遞減。

圖4: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空間收窄

走出疫情 II

財政政策來看,次貸危機時期各國政府槓桿率尚處於較低水平,但次貸危機後各國政府負債居高不下,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未來發力程度。鑑於各國財政在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支出負擔也高於以前,其依靠財政刺激經濟的能力或大不如前。

圖5:債務高企掣肘全球財政發力?

走出疫情 II

展望未來,基於新冠病毒的傳染特徵,本輪疫情的國際傳播或將進入加速期。疊加近日國際油價衝擊,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和金融市場不確定性顯著增大。當前我國政策仍聚焦於復工等結構性措施。隨著戰疫基本完成及內外經濟壓力進一步凸顯,逆週期政策或將加碼推進。

圖6:我國如何啟動總需求擴張政策?

走出疫情 II

四、基本結論

一是全球化下產業鏈相互交織,本次疫情的衝擊將比以往更為複雜。不少跡象表明,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程度可能堪比次貸危機。全球PMI已創近10年來的新低,美聯儲超常規緊急降息也預示著疫情的潛在強度。我國各行業此次所受衝擊或普遍強於次貸時期。

二是與次貸危機時期相比,當前諸多經濟體的總需求政策應對空間顯著收窄。主要發達國家已接近或到達零利率的非常規狀態,央行量化寬鬆的效果邊際遞減。上輪危機後各國政府債務槓桿率居高不下,這或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未來的發力程度,我國也有類似擔憂。三是展望未來,基於新冠病毒的傳染特徵,本輪疫情的國際傳播或將進入加速期。疊加近日國際油價衝擊,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和金融市場不確定性顯著增大。當前我國政策仍聚焦於復工等結構性措施。隨著戰疫基本完成及內外經濟壓力凸顯,逆週期政策或將加碼推進。

【作者】

伍戈: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曾長期供職央行貨幣政策部門,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任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

徐劍、文若愚、高莉:長江證券研究員。

李宇航、竇子豪、杜欣澤、李雅楠、項墩偉、駱桁、高童、黃郅棟、薛帥傑:長江證券實習研究員。

近期研究:

1.預見經濟:叄月,2020年3月1日

2.走出疫情,2020年2月24日

3.復工,還是防疫?,2020年2月12日

4.預見經濟:貳月,2020年2月1日

5.降成本中的利率,2020年1月13日

6.貨幣與經濟:新年雜談,2020年1月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