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在科學史上理論物理學家的地位比化學家、生物學家、數學家等其他學科專家要高?

小李探個花


其實這點題目說錯了,物理學家一生的奮鬥的目標:諾貝爾獎,這個諾貝爾就是一名化學家!也就是說,一群物理學家爭破了鬥,竟然為了一個化學家冠名的獎。



其實,各個學家都一樣偉大,只不過鑑於學科的不同,造成了人們的錯覺。物理學科探究的是物理規律,這種規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基本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而且可以套用在任何地方。物理規律,既可以用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在高端設備上。不論我們知識多少,每個人都可以理解許多物理規律。這種廣泛的傳播性和用途,造成了人們對物理學或多或少都瞭解。每個人都知道愛因斯坦、牛頓。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學開始,基本上上科學課就學他們。



然而其它學科比如化學、生物學、醫學,都是以具體事物為研究目標的,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化學,它就是一門實驗科學,考得是經驗規律,很少可以得出像物理定律一樣的精確理論。醫學生物學也是如此,都是以地球生命為研究對象,隨便來一個外星人,這些生物學醫學知識都不一定能用。



再者,可以的物理學是任何學科的基礎,是我們宇宙運行的基本規律,所有的其它學科都是在物理學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的。物理學規定了電子、質子、中子、原子核、原子等一切粒子的運行規律。而其它學科,都是在這點粒子的基礎上建立的。所以說,物理學家從各個方面來看,似乎都是要比其它學科的科學家更厲害一點。


科學探秘頻道


你說的基本屬實,但有一點小問題,就是數學家不會被放在科學家裡比較,畢竟數學不算是科學,也就無從談起地位問題。

物理學,當然是擁有著最佳地位。

1

首先,這是因為物理學更加完善。

在成百上千年的積累之後,牛頓成為了物理學的一位集大成者。力學得到統一後,可以說,在當時的觀點看,宏觀自然界中幾乎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牛頓力學進行研究,這也就催生了機械自然觀的誕生。

可以說,物理學從這一刻開始,真正的獨立出來,成為了一門普適性學科。

但你看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很多科學,又有哪一門學科擁有如此廣泛的普適性?恐怕很難找到。這些學科的特點,就是在那些比較普適性的原理中,往往又有著很多的特例。總是讓我們覺得不是那麼完善。

相比而言,具有更強普適性的物理自然就高人一等。

2

也是因為,物理學更本源。

從目前的學術方向看,化學無疑正在走向物理學,生物學也走向了分子層面。至少從我的觀點看,化學可能會消失,徹底走向物理。微觀層面的生物學也會走向物理。

可以說,物理是現代科學的本源,也是解釋世界的終極武器。我們不否認其他學科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可代替之處,但沒了物理,任何自然科學都會舉步維艱。

綜合1,2觀點。物理學自然就傲立自然科學之巔啦

——

補充:怎麼那麼多人覺得數學是科學???

科學,是認識世界的一門學問,要以客觀的物質世界為基礎進行研究。數學和客觀世界沒什麼聯繫,它完全存在於人類的想象中。

科學,需要可證偽,可以通過實驗等方式。可數學完全不能,比如平行線存不存在?在現實世界裡你並無法證明。只能說,在不同的公理體系下,數學命題才能證明。但哪個公理符合我們世界?對不起,沒有。

綜合以上兩點。數學和科學八竿子打不著。數學應該更類似一種哲學,或者邏輯學。放在科學裡,不合適,也沒必要。


sAviOr本座


那你這感覺不對呀!(哈哈)

不管是物理學、化學還是生物學,它們都有一個統一的稱號~科學。理論上講,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有很多,他們當中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路是一樣的!


任何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執著的,因為三心二意的人也不可能成為科學家!正是因為這份專注,導致大部分的科學家對名利這方面都不是特別注重。通俗一點的講,你知道諾貝爾獎的得主到底有多少嗎?他們都叫什麼名字?不知道吧!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獎項,對應著無數種學術!我們之所以會認為物理學比其它的學術更加的有用、有價值,是因為物理學可以充分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物理,自然而然就認為物理學更加的偉大!



小編在上學的時候特別喜歡生物學。當我第一次拿起顯微鏡看微觀世界的時候,那時我才發現生物學也是那麼的深奧!我們雖然不能直觀地觀測到它們,但是它卻真實的存在!偉大的科學家,每時每刻都在專注地探索一些未知領域的事物!


在普通人的眼中,這些科學家並不是特別的出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新奇到我們這些普通人都無法理解,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普通人的眼中,一些科學家表面上給人的感覺並不是特別偉大,但是他們的成就卻非常高。總結一點:科學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如果有,那就不再屬於科學了!

(關注“半仙”讓你瞭解更多的科學小知識)


諸葛半仙兒


答:事實的確是這樣的,總體上說,物理學家的知名度明顯高於生物學家、化學家等等,其中的原因和物理學的特殊地位有一定關係。


我們縱觀科學歷史,會發現一些耳聞能熟的科學家中,物理學家佔了絕大一部分,比如伽利略、愛因斯坦、牛頓、麥克斯韋、法拉第、楊振寧等等。

然而其他學科的名人,論影響力就沒有上述幾個高,比如化學上的門捷列夫(元素週期表發明者)、拉瓦錫(近代化學之父),生物上的弗萊明(發明青黴素),沃森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當然如果你接觸生物和化學領域多的話,這幾個人也是耳聞能輸的,可普通大眾就不一定知道了,但是愛因斯坦和牛頓他們肯定聽過。

其中的原因,還是和物理學的特殊地位有關,在科學類的學科中,物理學處於基礎地位,雖然說數學比物理學更基礎,但是數學只是一種工具,研究科學的工具。

比如有這麼一個說法:只說牛頓是一個數學家的話,簡直就是貶低了牛頓的地位。

牛頓發明的微積分固然重要,但是牛頓對人類的最大貢獻,主要還是物理學上的,牛頓建立經典力學,然後在經典力學之上建立的科學技術,讓人類文明實現了一次騰飛,從這方面看,物理學的突破似乎比其他學科更重要。

還有一個例子,萊布尼茲和牛頓幾乎在同一時刻發明了微積分,而且萊布尼茲的微積分更先進,但歷史對牛頓的評價遠遠高於萊布尼茲,主要的原因還是牛頓在物理學上的建樹無人能及。

另外,在學科的普及性上,數學作為最基本的學科,普及率要高於物理學,畢竟我們從小學一年級甚至更早就開始接觸數學,在數學和物理的學習上,我們會發現這麼一個特點,就是數學好的人物理學不一定很好,但是物理學很好的人數學絕對非常牛。

關於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還流傳有這麼一個段子:

工程師的房子著火了,他拿出了一個滅火器,最終把火滅掉了。

物理學家的房子著火了,他花了半天時間,研究了一種新型滅火器來滅火。

數學家的房子著火了,結果數學家不幸身亡,第二天人們發現了他遺留的筆記本,上面寫著,我找到了一個滅火的絕妙方法,只可惜房子太小我無法實施。

而其他科學類學科,本質上也是物理學的延伸,比如化學就是建立在物理學之上的學科,而生物學又是建立在化學之上的學科,兩兩之間甚至存在重疊,比如化學動力學,分子生物學等等,這樣註定了物理的地位更加突出。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以前化學老師曾經和我們說,化學的盡頭就是物理,基本上所有的物理學家都是數學家。所以物理學家基本上可以涵蓋化學 數學


大賤天君


大錯持錯,理論物理是二戰以後才出現的名稱,之前沒有這麼個提法。二戰之前物理學就是物理學,不分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的,當然任何物理學家都有側重,但絕沒有隻做實驗不做理論研究,或只做理論研究不做實驗,或乾脆苦思冥想閉門造車。

目前被大眾追捧的大多是理論物理學家,因為他們口才好,心思縝密,長與媒體等有影響的外行打交道,放大了他們的重要性和地位。


迷痴顛愚


因為物理學的發現這就是一個很困難,長期的過程,再到總結規律,發展一直到應用,又有幾人能堅持下來,成功後能被認可又是一個非常堅辛的過程。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力生磁新理論的成功雖然是2001年的事,但在這之前又有誰能想象的到負出了多少,之後又做出來了單極子磁場,應用方面徹底的解決了地磁成因問題,又解決了地質運動規律,單極子磁場實驗有望解決有控核能問題,只是我一個人在努力,受限於很多因素,怎麼辦只有靠自己,做到那算到那,只要還有一口氣。


青松73413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

物理學就是研究物質的最根本結構和運動規律的學科。微觀從費米子玻色子,宏觀到我們的宇宙。物理學是所有其他自然學科的基礎。數學是物理學的工具。

理論物理學家,可以說是物理學家中算命大師。他們用樸素的哲學做指導,用精美的數學做工具,用理性的大腦做歸納和演繹,用紙和筆就可以預言星系的運動,看不見的電磁波,時空的變換,和對稱的粒子。他們站在了自然科學金字塔頂尖的那部分,所以引人注目。

化學這門自然學科,從門捷列夫之後,就走到了盡頭,慢慢地成為被物理學所替代的第一個自然學科。

生物和生命科學,一步步沿著神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方向深入發展,在漫長的將來,它會成為被物理學替代的第二門自然學科。

數學是人類挑戰自身智慧極限的一門科學。可以成為所有自然學科的研究工具,也可以成為一款智力遊戲。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一樣,都是站在自然科學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撮。

這幾位就是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神一般的存在。











裳暖暖智能服裝廖傑


我認為,在所有的所謂自然學科裡,理論物理學最富有人文學科的相關特性,甚至極致的理論物理學它極致性的結論和人文學科哲學的理論是殊途同歸的,當然前提是這裡所講的哲學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極致性哲學思想。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因為相形見絀的緣,覺得數理化學得好的人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天才。再即稍長的時候,那時我在粗通一些認識論,甚至開始形成了一些個人有關認識論的心得體會後,我便逐步意識到一個人即便精通數理化也不過爾爾。我認為,數理化之所以顯得玄妙高深,它表面的原因只是因為符號的非人文性特徵而顯得冷漠所然,其事理原因在於它是簡約的符號組合所形成的公式確實做到人類對某種自然現象和客觀規律的有效認識,儘管這個有效認識的標準的尺度始終是人類在一廂情願把持。但無論如何,一切符號其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它只是作為達成人類某個主觀性認知架構時的儘量簡潔的鏈條環節,它不是起點,更不是終點,本身沒有任何實質含意。事實上,人類對絕對純粹的外部世界是無法做到相應口徑對等的絕對認識,人類所有的認識在本質都是一種基於給定背景下的映襯性認識,也即包括愛因斯坦相對論在內的所有玄妙理論,在客觀上都存在被第二種方式完美表達的可能,否則該理論作為形態變無法為世人所理解,更不可能為世人所認同。數理化也是人類理性方式和理性規則的某種邏輯運用的產物,所以一切數理化公式相對於人類理性方式而言都是形而下性的,都只是多維可能的某一種,我甚至認為用普通語言也同樣能闡述清楚數理符號所形成公式所表達的思想。所以,從“理論”上,既不難,更不神聖,有些人相對容易做到熟能生巧罷了。就信口胡扯這些。


南海石57583028


沒覺得,理論物理學家感覺都是神化成分多吧,而從生產力進步,推動人類物質文明發展角度,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化學與生物的貢獻最大,特別是材料和生命科學,只說一件事吧,DNA雙螺結構的發現,對人類的影響評價再高也不過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