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新詩嗎?新詩,現代詩,自由詩,古詩如何分別?

箭陵霄的詩


新詩是指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在中國流傳開來的寫作方式。它是以早期英法詩歌為藍本,以中國白話的方式表現出來,具有典型的時代特色。

直到後來在加入一些西方哲學因素之後,新詩才在向現代詩過渡。但是在過渡的同時,也在吸收中國古詩的技巧滲透其中。

現代詩是新詩的發展,是經歷長大成熟了的新詩。它和早期的新詩比較用詞用字更考究,更簡練。不管是口語化還是超觀實的詩歌,你嘗試換一兩個字看看,便會明白這一點。這是隨意中的不隨意,是大智慧。

與古詩的區別在於,跳出格律框架,不受無形的格律束縛。但是要知道,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古詩的格律是為了服從音樂的節奏而人為的框架,從早期四言五言,到四六句,再變身為曲牌,到元散曲,這都是不斷地服從人們的審美的需要。

最注意審美這個詞。並不是古詩不美,而是當人們長期被一種格式束縛久了,就好比你媽經常在你耳邊嘮叨一樣,時間久了,誰都會煩。在古詩中堆久了的人,也希望新的替代品出現。

這就是詩詞發展的必然現象。

任何一個看不懂現代詩的人,必須明白,能夠獲獎的說明評委認可,評委認可的詩,一定是絕大多數寫詩人認可的。

不要拒絕閱讀,美是發現,也必須先到達。


此路無邊


新詩就是現代詩,就是自由詩;現代詩,

自由詩也叫新詩,或叫白話詩。它可以

不押韻,不分句式長短,不受字數限制,

甚至不打標點。但也必須講究意境。

由於自由詩太寬鬆,太無拘無束,就讓

很多人鑽了空子。以為一句長一點的句

子就可以分成幾行變成詩!

如“我一直十分熱愛我那偉大的祖國母親”

為了變成詩,他會這樣排列一一

一直

十分熱愛

我那偉大的

祖國

母親

我讀了一些像上面那樣排列的所謂“現代

詩”,經常為他們一字不漏地縮寫成了兩

三個句子!真叫人哭笑不得……

古詩就大不相同了,不但對字數、句數、

標點有嚴格的要求,還要講究韻律,節

拍,詞性,語性的相應與否,講究工整,

講究對仗,講究意境等等。

母親


廣法居士


感謝邀請。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個人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樓主所提的四個詞,前三個可以歸納為同一個含義,後一個是單獨的概念。



1、什麼是古詩?


要嚴格來說,古詩(古體詩),指的是唐代以前的詩;唐代以後至五四新文化運動這段時間的詩,為近體詩。這是從文學史來劃分的。它們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古體詩不受格律限制,而近體詩有較為嚴格的格律要求。也就是說,我們所熟悉的唐詩,更大的一部分應該是近體詩,而非古體詩。只不過我們習慣了叫古詩罷了。


要寬泛一點來說,那就跟著中國歷史的代際劃分來加以區別,即以1911年為界(最晚到1919年五四運動),之前的成為古詩,之後的稱為新詩。



2、什麼是新詩、現代詩、自由詩?


這三個概念是有重疊的,或者要籠統地說,它們所指的其實是同一個概念:即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界,之前稱古詩;之後到我們現在的,稱新詩或現代詩或自由詩。先明白這一點,再來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麼叫?


新詩的“新”,源自於五四新文化運動。那時候提倡白話文,反對古詩那種用典的,艱澀的寫法,而主張要用口語化的語言,來表達人的真情實感。所以,新詩又被叫作“白話詩”,最主要的詩人(倡導者),就是胡適和劉半農。比如胡適寫過《兩隻蝴蝶》,大家可以讀看看是什麼感覺:

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隻,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大家可以看,早期的新詩,其實形式上還是和古詩的格式一樣,還是七絕的形式來寫,只不過語言方面,是用大白話來說的,簡單明瞭。


之後,一批從西方留學歸國的文人,引進了西方詩歌的寫作手法,從形式到語言,到意象等等,都是模仿西方的。這時候,中國的詩歌寫作,就出現了完全不同於古詩寫法的樣子。比如戴望舒、徐志摩、卞之琳等人,當時有一批的詩人都是仿造西方詩歌寫法進行寫作的。當時有份特別有名的刊物,叫《現代》。有很多詩人就在這本刊物上發表詩歌作品,寫法就是從西方各種文學流派吸取營養。這一批作家,包括上面說的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廢名等等很多人。這些人,就被稱為了“現代詩派”。這大概是我國現代詩的開端。



現代詩的寫作其實一直持續到現在,只不過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寫作風格不斷出現而已。比如八十年代非常有名的朦朧詩(舒婷,顧城等人為代表),它也是屬於現代詩。這樣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所謂的“現代”,第一,和歷史進程有關,特指1911年(最晚是1919年)之後的詩歌;第二,和西方文學流派有關。這一概念下的中國詩歌,大部分都是學習借鑑西方的各種文學流派的寫法。


至於自由詩,這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所有的自由,包括反對格律的自由,形式的自由、語言的自由等等方面。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寫一首詩,追求的是自然的表達,不需要那麼多條條框框的束縛。其實凡是寫過詩的都知道,這種心理也只有在剛開始學習寫詩的時候,自己給自己找的藉口而已;真正摸索到寫詩的門道了,每個詩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章法”。而章法,不就是某種意義上的限制嗎?所以,我個人是以為,自由詩是一個偽概念,不成立的。


我是小阿蠻,專注於詩詞研讀和寫作,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大家。謝謝。



小阿蠻


你知道什麼是新詩嗎?新詩、現代詩、自由詩、古詩如何分別?

新詩起源於五、四新文化運動。

五四前夕,也就是1917年2月《新青年》雜誌刋出了胡適先生的《白話詩八首》是最初對新詩的嘗試之作。《新青年》第四期卷推出了胡適、劉半農、沈尹默的白話詩被稱為新詩的出現,可以說是新詩的曙光。

1919年5月4日,也是人們稱為"五四"運動。北京學生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承認日本接管德國侵佔我國山東的各種特權的無理決定,行動很快擴大到全國。她是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運動,愛國主義成為中華民族的主旋律。核心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其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和科學是五四運動的核心。

隨著五四運動的一聲炮響,新詩也應運而生,成了一種新詩體。她打破了近體詩嚴格的格律束縛,創造了很多新樣式。語言上運用白話,形式上不講究格律,韻律上分為押韻和不押韻兩種。也即是不必象近體詩一樣,有絕對的押韻規律。

同時,這種新體截,寫作較為自由靈活,也就有人稱為自由詩了。

這種新詩體裁出現,猶如雨後春筍,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很受當時文人墨客的歡迎並付諸實踐。一直興旺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其中,遠的不說,且說何其芳、賀敬之、戴舒望等等詩人,就連郭老也寫這種體裁作為革命鬥爭的武器。毛主席也提昌青年人應以新詩為主。

再說古詩。古詩也分為古風、近體詩(色括律詩和絕句)、詞、曲。這其中律詩和絕句要求不僅押韻,而且講究平仄和對仗。古詞和曲子要求就更為嚴格了。這裡就不多講了。

所謂現代詩,我不喜歡,也不讀它。只是知道八十年代出現的矇矓詩,讀過一點,不知寫的什麼,甚至比古詩還摸不著頭腦。我在九十年代與一位寫矇矓詩的朋友聊詩,我問他的矇矓詩是什麼意思,該作者竟然回答不出來!近些年又出現了現代詩。本人更加不懂了。感覺是將平常說的話,把它分成行,就是現代詩吧!說是詩沒意境,說是散文又沒有散文的特點,我試著讀了一些,諸如名主編們獲獎作品,由於本人學識太淺,實在不敢恭維。讀起來不知是什麼味道。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名言。總之中華民族是一個詩歌的大民族,中國也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是否應該吸取古人詩歌的精華,讓當代詩歌繁榮昌盛,是當代詩人為之奮鬥的目標吧!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如果我有性趣寫點小詩或

作文的話,這使是我的座右銘。


高樓避愁


新詩,無論從時間上,形式體裁上,還是它的歷史意義上,都堪稱是里程碑式的新生產物。

這裡,分開了略言一二:

一,什麼是新詩?

在中國詩歌史上,能堪稱新詩的,是指“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所產生的自由體詩歌。

首先,新詩做為新文化運動的先聲,給白話文運動注入了一股清新,鮮活的血液。從此,翻開了詩歌創作全新的一頁。

新詩隸屬於現代詩歌的範疇,從時間上劃分,它指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建國後,這一時期所創作的詩歌。

從形式上劃分,它首先打破了一千多年以來,格律在形式上對詩的束縛,以自由體的形式,含蓄,明快,活潑的語言表現自我和反映現實生活。內容上,它注重於意象的擇取,疏於修辭手法的運用,從而使詩人的情感更趨飽滿和豐富。

二,分類。

1,古詩:從時間上劃分,是指“五四運動”以前所產生的詩歌。從內容形式上劃分,它包括古風,騷體詩,樂府,古體詩,近體詩等不同形式體裁,不同內容特點的詩歌。

2,現代詩: 從時間上劃分,是指“五四運動”前後到二十世紀末所產生的自由體詩歌。從內容上劃分,它包括新詩,及諸多流派的自由體詩歌。

三,內容特點。

古詩相對於現代詩,要求要嚴格得多,尤其是近體詩。古詩在字數上是從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逐步發展而來的,在唐宋形成了它固定的模式,以五言,七言,五律,七律而見長。平仄韻律只是就律詩而言,古體詩要求則很寬泛了。

古詩,可以說是語言的精華,一字多解,溫敦寬厚,寓意深刻,常是語猶盡而意未盡。

現代詩歌,形式多樣,流派眾多,有長行,有短句,有有韻之作,有無韻之文,輕於語言修辭而重於意象的擇取。

四,代表人物。

古詩自古風《詩經》起,出現了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開創了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繼而風骨遒健的“建安七子”,田園詩人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蘇軾等無數的詩歌聖手,給詩歌的藝術長河增添了光輝的色彩。

現代詩歌自胡適以白話文創作的《嘗試集》始,湧現出了無數的現代歌手,他們所創作的詩歌各具特色,語言清新活潑,音韻自然流暢,內容豐富多彩。如徐志摩,戴望舒,馮至,卞之琳,郭沫若,臧克家,顧城,北島,舒婷等無數的現代歌手。


黃土情愫


新詩是相對於古代的格律詩詞、古體詩而言的,分界線差不多是五四運動白話文興起,後者又被當時的文化人成為舊詩。新詩基本上沒有格律了,只是在押韻方面分兩類,一類是認為押韻還是要的,所以一般隔句尾字押韻,用韻就不嚴格了,還有一類新詩詩人認為沒必要押韻,於是這類的新詩就差不多等同於現在自由詩了。但新詩在遣詞造句方面,還很具五四運動白話文詩文的特色,和現在普通話寫的自由詩、現代詩都有一點點的區別,區別不大,或者說本質上沒有區別,新詩也罷、現代詩或者自由詩也罷,那些詩人們都曾經學習過西方現代詩。下面欣賞一首郭沫若當時寫的新詩,品嚐一下新詩的趣味——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雲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這首詩就是一首典型的新詩,郭沫若作於1921年,當時郭沫若正在日本留學,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這首詩不長,遣詞造句已經和舊詩有很大區別了,基本上是白話文的了,但郭沫若在這首詩裡還是有押韻的,應該還可以分為上片下片,用的韻不同,上片二四句尾字是“林”和“星”,下面是“糊”和“珠”字。此外在句子用字用詞上,還是有點舊詩味道的,似乎郭沫若那時候還未能完全擺脫舊詩遣詞造句的模式。

新詩,現代詩,自由詩,古詩如何分別?新詩,上面已經簡單講了,它產生於五四運動白話文興起後,是相對於舊詩而言的;你這個所謂的“古詩”,應該就是五四時期詩人口中的舊詩,也即今天我們所說的古代的詩詞,包括古體詩、近體詩和填詞等等;現代詩其實可以和自由詩一個意思,都是指現當代的自由詩,比如上面圖片裡的這首卞之琳的《斷章》,再比如顧城的: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 《遠和近》

或者英國的意象派詩人托馬斯·歐內斯特·休姆的——

秋夜裡寒冷的一觸

我外出漫步,

看見紅潤的月亮倚在樹籬上

像一個紅臉的農夫。

我沒有停下來說話,只是點點頭;

周圍是惆悵的群星

臉白得像城裡孩子。

——《秋》

其中,自由詩和現代詩也可以是兩個概念,即現代詩主要指現代派詩,比如意象派的詩,但自由詩的概念更廣,包括現代派詩,包括一切現當代的非遵守古典格律的詩歌,中外皆如此。


天淞子


新詩和自由詩指的是同一種用通俗易懂的白話寫的詩歌。現代詩就是當代的(現代的)詩人寫的新詩,或者說是自由詩。新詩寫作是從五四運動白話文改革開始的,代表詩人有胡適,聞一多,郭沫若,劉半農等人。

後來新詩詩歌慢慢的分化為各種流派,如湖畔派,新月派,象徵派,七月派,九葉派,現代派,朦朧派等等。以上這些是我國近百年來新詩發展史上的流派。

新詩的代表作品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戴望舒的《雨巷》,郭沫若的《女神》,卞之琳的《斷章》。當代的西施名篇代表作有汪國真的《熱愛生命》,席慕容的《七里香》,余光中的《鄉愁》等等。以上詩篇推薦大家欣賞閱讀。

古詩是和新詩相對應的一種詩歌形式,可以說是民國以前的詩人所作的詩篇都是古詩。古詩包括了近體格律詩,詞,曲和各種唐朝、南北朝以前的非格律詩。古詩由於歷史悠久,名家輩出,名篇多如牛毛。白馬就不一一列舉了。

不論是新詩還是古詩,它都應該體現我們本民族的獨特的高尚靈魂和智慧。令廣大勞動人民閱讀之後能產生共鳴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效應。





白馬侃詩文


新詩,又叫自由體、自由詩、現代詩,就是用白話文寫作、不講究合轍押韻的詩歌。最初的白話詩,是翻譯體——用白話文翻譯外國的詩歌。後來,發展成化用古詩的意境,以白話文創作,有“不均齊美”等形式特點。如今的新詩,有形式散文化和內容晦澀難懂等不良傾向。

古詩,又叫格律詩。內容上講究用典(典故,不熟悉歷史的話,不好理解。比如劉禹錫《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中的“故宮道”,指南朝故都金陵故宮之道);形式上講究用韻、每一句的字數比較均齊,用文言文創作。比較典型的古詩是律詩和絕句。四六體(駢文),是一種介於古詩和散文之間的文體。

總之,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是古老的藝術,也是一門精巧的技術活。幹這一行,需要天賦和訓練。


慈善文化研究


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所產生的詩歌。是以白話為主,有別於古典的詩。

古詩,是指現代人對古代詩詞、曲賦的統稱,也就是舊體詩。是對格律有著嚴格要求,不容有半點忽略。按格律添寫,錯一格、韻便做出律論(也就不能算做絕、律、詞等)。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大至產生於清末。較古詩更寬松,一般不太拘於格律,比較自由。

自由體詩,是現代詩的一種。有別於古詩、古風等,不講究格律。是白話的口語詩,講究簡練。不拘行數,字數。但要講究涵意與修辭,要講陰陽起伏,押大至相近的韻。


眸子8552


新詩即是現代詩,產生於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時期,摒棄文言語法句式而改用現代白話文創作,與舊體詩(舊體詩分兩類,一是格律不嚴、篇幅長短自由的古體詩,包括樂府、古風、民歌等;二是興起於唐代講究格律的近體詩,分律詩和絕句兩種)相區別,其顯著特點是擺脫了舊體詩的體式和章法的桎梏,題材更廣泛,形勢也更靈活。現代詩中也有講究押韻的,如徐志摩聞一多等人為代表的新月詩人就提倡新詩也要講究格律與形勢美,二人代表作《再別康橋》《死水》就是如此。二人之外,講究格律新詩人中最突出的是馮至,他借鑑西方,引入十四行詩,格律絲毫不比舊體詩寬鬆。新詩中也有不講格律不押韻、篇幅與句式也不限,全憑自由發揮的,就猶如你所說的自由體,如上世紀80年代的朦朧詩人就是這麼寫。個人以為無論舊體詩還是新詩,既稱之為詩,還是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講究句式整齊和押韻,這樣讀來才上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