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英語嗎?學習英語有什麼用?

土豆哥哥辣椒弟弟


“學習英語有用嗎?“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問這個問題的群體主要是學生以及工作完全與英語不沾邊的上班族。而我的答案是:有用,太有用了!因為英語好讓我能夠脫穎而出公費留學英國,因為英語好,所以我順利的金融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因為英語好,所以我可以給老外當翻譯,也可以教學生英語。

其實,會英語的上班族往小了說,會引來不會英語的同事的羨慕,往大了說,會英語可能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升職加薪機會,因為誰也不敢保證你們公司的業務不會有遇到外國人的時候。君不見,連小區的大爺都會時不時的學點英語,為啥?因為小區來過外國人,因為他會點英語,所以升職加薪了。連一些商戶乃至清潔大媽都有不少是會英語的,為啥?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中國工作和學習,碰到的機率變高了,如果會英語,業務可能會多,也可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以提升咱們的國家形象。其次,如果會英語,公司在裁員的時候,你相當於比別人多了一個技能,那麼你被裁掉的可能性會小很多。如果英語很好,那對你自己的業務能力會有莫大的提升,因為畢竟很多技術和服務標準都是外國定的,而且也是用英語寫的。

如果你是一名學生,英語要考試,你學也得學,不學也得學。雖然現在高中增加了小語種,但畢竟屬於剛開始,師資和經驗以及配套的教材,教輔等學習資料和學習方法都還處於摸索階段。所以你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語。為什麼?因為唯有英語這一門科目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分,因為唯有英語這一門可以幫你拉大與別人的差距。有英語這一門優勢,你在學習其他科目時會更加的輕鬆。

如果你是旅遊愛好者,那你更得會英語了,不為別的,只為遇到外國人的時候,或者去外國的時候,你不會被騙,或者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的求助。因為英語是世界語言,說英語的人佔大多數,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你會英語就像你掌握了一門工具一樣,對你只會有好處不會有任何壞處。


EnglishDreamWorks


用處大不大,因人而異,但我知道,多學一樣本領,你就能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我之前是個英語渣渣(現在也是),雖然讀了很多年英語,但看到單詞,還是會心生恐懼之情,因為真的是一竅不通



在這裡,我想說學習英語非常有用,最大的用途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並且有條件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

想想要是學會英語,不管是去外國還是翻牆去看國外的論壇,總能先別人一步瞭解到外面的新鮮信息,再加上自己的甄別信息的能力,總能有為自己所用的東西

還有一點,學好英語,如果以後沒錢用了,可以去兼職賺外快(現在翻譯一篇技術文章都幾百上千),總之好處多多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出國轉轉,近點的日本、韓國、泰國,遠一點的澳大利亞、歐洲等等,你會發現,沒幾個人可以同時掌握、日語、韓語、泰語、德語、西班牙語等等; 但是你只要會英語,基本出行沒有問題,可以省掉很多事




早起的混子


So happy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first question is related to whether I could be skilled at

English.Frankly

speaking ,jus so so,哈哈 In this era,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can speak English.

現在來說,一般來講,估計都是會一些,無論是相對好點的,或者是相對弱點的,估計國人對英語的喜愛,會讓每個國人,都會點英語。


第二個問題:The second o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astering English

這第二個問題呢,涉及到了英語的用途

其實這個呢,it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想法吧

  1. 一些人呢,出於喜歡,比較喜歡這個語言,我其實也是比較喜歡罷了
  2. 還有些呢,就是工作中必須掌握,比如說:翻譯的工作,工作中,大量的運用
  3. 還有一些,也是比如說:英語教師,其實就是這樣,但是英語教師呢,和翻譯不太一樣,其實呢,就是在講知識點,不需要你的口語如何如何,Hence,I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second case.
  4. 還有一些呢,是職稱考試,這個需要你英文

還有一些呢,是輔導孩子學習,估計也得把英語pick up within a short time

T sum it up,it really depends on different situations,ranging from your likes to being a translator!

我個人呢,就是希望朋友們利用身邊的機會,去練習英語,練習運用,這樣的話,提升的比較快,漢語我們都是天天在練習後,自然就掌握了,such is human nature,很正常的事情,不過熟練工種而已吧


個人水平有限,有哪裡說的不好的,多多交流!

謝謝大家的閱讀,謝謝!

也希望認識更多,喜歡英文的朋友們!



和大成老師學英文


我會英語啊!來是炕末去是夠!見面先要說哈嘍!地地道道的標準發音,連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的學問,咋就知道了這麼多呢!總是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你說愁不愁人呢!哎,就這樣吧!就有這條件啊!沒辦法!過於低調是不是更像是一種炫耀了呢!像我這種特別優秀的人,總是要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的!其實我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缺點也是挺多的,最致命的缺點就是,找不著缺點!我自己也納了悶了,為啥我就沒有缺點呢!想了快半個世紀了,終於想明白了,我是真的沒有缺點!像我這樣的人雖然不多,但還是有的,為啥呢?因為我可以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實在編不下去了,有沒有想揍我一頓的!其實這也不怪我,就怪提問題的題主,昨天跟我說了答題中大獎的事!是50!萬?nonono!是50!看好了!塊!50塊!然後還告訴我得超過300字,為了這50塊,我拼了!今天我玩命也得湊齊300字,至少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幾率了吧!但我還是有點不放心,一個字一個字的數了一遍,到這裡的時候,字數是:超過300了!哈哈!不就是英語嗎?難不倒我!最後用英文結束今天的胡言亂語,估得兒拜!


炎焙焙


外語很重要,但不需全民學!

手機騰訊網曾發起的15萬網友參加的調查顯示,網友一邊倒地贊成高考取消英語或降低英語權重,認為在學習英語上耗費的精力超過了其他學科,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超過八成的人覺得英語在其工作中“基本沒用”或“完全沒用”;57%的人認為高考應取消英語。

本文通過分析典型國家的外語教學及其效果來反思中國的英語教學。

1. 外語很重要,但不需全民學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這和其他工具一樣,需要我們花費很多時間學習如何應用這種工具。學了一種外語如果長時間不用,就會對應用這種工具感到生疏,甚至失去應用這種工具的能力。為此,要想學一種外語,首先你要問自己,你準備用這個工具做什麼?是為了搞科研查考外國文獻,還是為了出國留學?沒有目的地學習外語,無疑是費力不討好的事。

當然,對把外語作為工具謀生的人來說,外語就必須要精通了,半吊子外語是要誤大事的。

2008年2月7日,我去埃塞俄比亞歷史古城阿克蘇姆的路上,有一個鎮子叫阿德瓦,歷史上著名的阿德瓦戰役就發生在這裡,而引爆這場戰役的導火線卻是一個翻譯。

埃塞俄比亞1889年5月2日與意大利簽訂了《戊沙勒條約》,該條約先由意大利特使用意大利文起草,然後由埃塞俄比亞翻譯格拉茲瑪赤·尤賽夫翻譯成阿姆哈拉文,埃塞俄比亞皇帝米尼力克看了阿姆哈拉文本後就簽了字。

後來卻發現,意大利文本第十七條規定“由意大利負責埃塞俄比亞對歐洲各國的外交事務”,而阿姆哈拉文本的第十七條則給翻譯成了“米尼力克皇帝在處理外交事務時,可以讓意大利參與調解”。顯然,翻譯者將原文的意思曲解了。

出現分歧後,米尼力克要求意大利修改意大利文本,但意大利堅持這個條約的有效性。兩國談判無果,訴諸武力解決,最後埃塞俄比亞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為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了人類文明的傳播,為了吸收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國家必須有一批優秀的外語專業人才。但是,這並非要求全民學外語,就像國家需要音樂人才,而無需全民彈鋼琴一樣。否則,舉國學外語,勞民傷財,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2.外語在英國初中是必修課,但在其他教育階段只是選修課

作為英語發源地的英國雖然努力向全世界輸出英語,但英國人卻對外語學習缺乏熱情。

根據英國的《2002年教育法》,英國的外語課程只對第三階段(11-14歲,相當於中國的初中)學生作為必修課,而在其他教育階段,外語只作為選修課。其實,英國很多小學根本就不開設外語課,很多學生自然也就沒有選修的機會。英國有5門課從小學到高中貫徹始終,它們是:英語、數學、科學、信息技術、體育。

英國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在14歲至16歲的學生中,不學外語的人比20世紀90年代翻了一番。2011年38萬中學生參加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時沒有通過外語科目;報考法語的考生僅為154221人,比上一年下降了15%;報考德語的考生為60887,比上一年下降了13%。

在大學也是如此,註冊外語專業的大學生逐年減少,根據英國《衛報》2013年9月11日的報道,在過去10年裡,英國大學的外語系關閉了40%。

為了扭轉學習外語的學生人數不斷下降的趨勢,英國政府決定,從2014年9月起,全國7歲至11歲小學生必修一門外語課。不過,教育界人士對政府提出的外語教育計劃能否有效實施表示懷疑,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外語教師,而是學生缺乏學習外語的熱情。

英國人不願學外語主要是英語已成為世界壟斷性語言所致。世界上有60個國家和28個地區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很多國家把英語作為第一外語,互聯網上的英語資源佔90%,所以說,不學外語的英國人走遍世界也很少遇到語言溝通上的障礙。

3.英語不是美國官方語言,很多小學只是把外語作為課外興趣

我在國外工作時常聽人們說這樣一句話:“英語生在英國,長在美國,死在印度。”意思是說,英國人創造了英語,但現在美式英語卻風行世界,而印度英語很糟糕,很難聽懂。

儘管美式英語受到推崇,但美國並不規定英語為官方語言,其目的就是倡導文化多元化,避免語言歧視。美國聯邦政府的重要文件均用英語、西班牙語、漢語、韓語、俄語和越南語等文本發佈,以照顧各地移民的權益,體現種族平等。

和英國人一樣,美國人學習外語的興趣也不大。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也試圖在中小學推廣外語教學,但收效甚微,開設外語課的小學僅佔22%。現在,很多美國小學只是把外語作為一種課外興趣,學校臨時聘請移民學生家長講課。我的一個移民美國的朋友因有孩子上小學,就常被孩子所在的學校請去當臨時漢語教師。

4.原殖民地國家沒“外語”,因為“外語”是其官方語言

原殖民地國家已把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這些歐洲宗主國的語言作為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因此,不再把它們作為“外語”進行教學。

喀麥隆共10個省,講英語的西北省和西南省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講法語的其他8個省曾是法國的殖民地,因此,英語和法語都是喀麥隆的官方語言。1998年4月14日頒佈的《喀麥隆教育方針》規定,政府要“促進民族語言”,國家給予民族語言一定的地位,鼓勵公民使用民族語言,號召公務員能講一種或幾種民族語言。

喀麥隆的普通教育分學前教育(2年)、初等教育(6年)、中等教育(7年)、職業教育(2-3年)和高等教育(3-4年)。喀麥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要求使用兩種官方語言中的一種教學,根據學校所在的語言區選擇,即英語區的用英語教學,法語區的用法語教學。從六年級開始,必須加上第二官方語言的課程。

2001年4月16日頒佈的第5號法令要求大學要推行雙語教育,以體現國家各民族的統一和互相融合,但坐落在西南省省會的布埃亞大學堅持實行純英語教學。

儘管喀麥隆把法語和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和教學語言,但我在喀麥隆工作期間發現,居民日常生活中多用自己的部落語言。近些年來,皮津英語日漸流行。皮津英語是一種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本地土語混合在一起的獨特語言。例如,“奶奶到學校接我弟弟去了”這句話,裡面就有英語、法語和當地土語。

5.埃塞俄比亞雖沒被殖民過,但通用英語

埃塞俄比亞憲法規定,所有民族語言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阿姆哈拉語為聯邦政府的工作語言,各州自己規定本州的工作語言。埃塞俄比亞雖然沒有被殖民的歷史,但受周圍原殖民地國家的影響,聯邦政府努力推行英語,政府文件均以阿姆哈拉語和英語雙語印刷,公務員一般都能看懂英語材料,但能講流利英語的並不多。

由於埃塞俄比亞被意大利人佔領過,該國講意大利語的人也不在少數,我在埃塞俄比亞工作時的司機Nebyou就講流利的意大利語。

埃塞俄比亞的小學為1-5年級,初中為6-8年級,高中為9-12年級。學生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高中及大學的教材除了阿姆哈拉語課程外,都用英語授課,教材也用英語。我曾問過一個埃塞俄比亞同事為什麼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要用英語授課,他說,阿姆哈拉語詞彙有限,用阿姆哈拉語無法解釋這些自然科學。

儘管英語幾乎是埃塞俄比亞的教育語言,但埃塞俄比亞人的英語水平我不敢恭維。我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一個修車行,見一英國人無法與修車師傅用英語交流,急得這個英國人朝修車師傅大叫:“你講的是英語嗎?!”

6.國家的盛衰與語言無關,日本英語水平不如阿富汗

中國不少人把國家落後歸咎於漢語低級,魯迅曾憤慨地喊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呂叔湘也斷言“電子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

歷史事實證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與文明程度,與這個國家使用的語言無關。中國使用漢語,在歷史上也曾輝煌過。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遜的研究,公元960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歐洲,在此後的4個世紀裡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如果按照GDP總量比較,中國從公元1世紀到鴉片戰爭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2年世界人均GDP最高的10個國家除澳大利亞外,沒有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非洲多數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或法語,但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也大多集中在非洲,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的索馬里、馬拉維、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人均GDP排名分別是倒數第一、倒數第三、倒數第六、倒數第七。

誰也不能否認日本的科學技術世界領先地位,但日本從2011年4月才開始把英語確定為小學5-6年級的必修課。日本人的英語水平在世界上也屬於較低的,2012年的託福(iBT,滿分為120分)考試,日本考生的平均水平僅為70分,還不如老撾和阿富汗考生的分數高。

日本主要是通過培養外語專業人才,把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制度及時介紹到國內,我們漢語裡的很多詞彙也是從日語轉借來的,如電話、調查、法律、方法、幹部、革命、積極、計劃、階級、節約、經濟、經驗、精神、文明、政策、政黨、政府、政治等。

所以說,影響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是語言,而是觀念,是思想開放程度,是社會政治制度。

7.漢語是科學語言, 講國語是文化自信

世界很多民族都熱愛著自己的母語。一次,我在巴黎陪美國來的一個朋友去一家旅行社辦理登記手續,朋友對接待小姐講英語,可接待小姐用法語作答,我不得不給朋友當翻譯。顯然,接待小姐是懂英語的,但她就是不說:在我的地盤上我做主,講母語是民族的尊嚴。

法國規定,法國公職人員在法國本土上舉行的任何國際會議不準講外語。包括進口商品在內的任何商品在法國銷售,標籤或說明必須用法語,否則就是違法,不得銷售。

2006年3月23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法國商界領袖塞埃用英語發言,法國總統希拉剋、外長布拉齊及財政部長佈雷東憤然離開會場以示抗議,直到塞埃發言完畢才返回會場。

反觀中國,幾年前在上海召開的“第四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家大會”要求全程使用英語,有海外華裔學者提出用漢英雙語,竟被組織者以國際慣例為由拒絕。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堅持用漢語作報告,成了一個百分百的華人;而土生土長的中國科學家用半生不熟的英語作報告,反而成了“假洋鬼子”。

近幾年來,外國把漢語列為外語的學校不斷增多,美國紐約市甚至把漢語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漢語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我們完全沒必要妄自菲薄,重英語輕漢語。

漢語是嚴謹、科學、簡練的語言。例如,“楊樹”,即使你第一次見到這個詞也知道是一種樹,而英語的“poplar”,你不認識就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英語裡有個醫學詞彙“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45個字母,像一條蜈蚣,母語是英語的人認識這個詞的人並不多,能正確拼寫出這個詞的更是寥寥無幾,其實這個詞用漢語說很簡單——“塵肺病”。用漢語說“98”這個數字很簡單——“九十八”,要用法語說就是“quatre-vingt-dix-huit”,直譯就是“四乘以二十加十再加八”。

美國自由作家魯道夫·弗萊施博士認為,漢語沒有文法,是裝配線式語言,是世界上最成熟、最簡潔的語言。20世紀中期,他在紐約大學開設培訓高級記者的寫作班,讓學員按漢語遣詞造句的方式寫英語文章。

用同樣大小的字體印刷,漢語印刷品的篇幅僅是拼音文字的三分之二,如果世界上用漢語的人多了,就會減少紙張消耗,減少樹木砍伐,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更有利於生態環境。

8.耗費大量資源的中國式英語教學收效不佳

中國人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研究生,一路學英語,走向社會還要不斷學英語,因為各類職稱考試把英語作為必考科目。我們花費了這麼大的精力和財力學習英語,英語水平究竟如何呢?

最近,一項對全球170萬18歲以上成年英語學習者的測試成績評估報告表明,在全球54個非英語母語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大陸排名第36位,屬於低熟練度水平。

2011年,EF英孚教育歷時4年,廣泛採取44個母語為非英語國家及地區的200多萬測試者成績後,發佈了全球首個《英語熟練度指標報告》。報告顯示:北歐國家挪威排名第一,亞洲地區第一為全球排名第9位的馬來西亞,韓國排名13位,日本排名14位,中國排名29位,不敵馬來西亞及日韓。

而2004年和2005年的雅思考試,中國考生平均成績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成績,口語考試成績全球倒數第一。2012年托福考試世界平均分為80.5分,中國大陸考生的成績為77分,與越南相當,而我們的鄰居巴基斯坦為90分,朝鮮為80分,韓國為84分,尼泊爾為81分,不丹為79分,孟加拉國為84分。

有機構研究稱,中國大學生只會應付考試,學了十幾年的英語,能實現無障礙交流的人不超過5%。《環球時報》2013年9月12日報道稱,在南海問題的國際研討會上,“有中方與會者無法很好地用英語發言,或聽不懂別人的問題,只能大段背誦有關南海問題的外交辭令,甚至被場下的人嘲笑。”

連外交人員和經常參加國際會議的專家都無法完全做到用英語與外國人無障礙交流,可想而知那些沒機會走出過國門的人的英語水平該是如何。鄭州市民趙麗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認為“我們的英語教育完全是在浪費生命”,她說:“我學了10年英語,六級也過了,可到了美國連個咖啡也不會點。”

我們的英語教學走向了極端道路,過分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使不少國人英語沒學好,漢語也丟了。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英語的時間多了,學漢語和其他學科的時間就少了。在2005年6月復旦大學舉辦的漢語言文字大賽上,奪得第一名的竟是個外國人!

現在是我們對英語教學進行深刻反思的時候了。語言是民族的命脈,是民族凝聚力的所在,是民族獨立的象徵,讓英語與漢語平起平坐是對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教育和人事部門應認真研究對英語教學和職稱考試的改革,建議小學和初中把英語作為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語言能力和將來的志向選擇是否學習一門外語。高中可把英語作必修課,但英語考試的分值應大幅下調。對非外語專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取消他們職稱考試中的外語考試,重點考核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一旦出問題,就會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福祉,影響到民族的未來。


鐵塔-劉植榮


以前會,而且大學期間還拿了英語單科結業證,那一屆只有不到三十人有結業證書。本專業是漢語言文學,畢業後教語文,逐漸就把英語忘了。到今天,簡單對話沒問題,句子長了就只有它認識我而我不認識它了!

對於英語學習不宜強求,更不應把它作為每個人必學必考的課目。要知道,學以致用,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如今高考“3+X”考試,還把英語作為必考科目,這大概是教育部那幫尸位素餐的專家們的最後掙扎吧!就因為英語這門學科,毀滅了好多人才!

試問教育部,有多少國家把中文作為必考科目的?


徵騎


想讀原版英語書,全世界一共有三種方法:

1.國際音標,母語國家的人不會用這種方式,另外學習一套發音系統(48個國際音標),然後一個一個單詞查字典[捂臉]音標發不準,英語發音同樣不準

2.自然拼讀(phonics)(適合幼兒園,小學啟蒙),sound a word out(一個一個字母拼),音形嚴重脫節,導致dyslexia(閱讀障礙)

3.全語教學(whole language),母語國家方式,同樣導致閱讀障礙(dyslexia),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何況非母語學習者


蘇文浩richard


我會英語,可以和外國人交流。

用處挺大的。

一,可以從事英語類的工作,賺外國人的錢,容易升職加薪,提高收入。

二,可以瞭解外國的文化,多一個維度看世界,

比如你誇一個人很漂亮,中國人說哪裡哪裡,講英語的人直接謝謝,thank u. 有的人還會說我知道我很漂亮,i know that.

我們中國文化崇尚謙虛,英美文化崇尚自信。

當你知道還有人和我們想得不一樣,世界就變大,變豐富了。

三,學好英語出國旅行方便,不用帶翻譯。更方便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四,自己家小孩學英語方便指導。


上山英語


學過,丟了,因為一是沒學好,二是工作不需要,就在國內打轉轉,不用則廢,還老師去了。

當然有用,而且用處大。這就像手中的工具,扳手、鉗子、起子啥都有,需要用時手到擒來就能解決問題,何須求助他人?

語言,無論漢語、英語、俄語、日語、少數民族語,它就是一個交流思想、情感聯繫、學習知識和傳播知識文化的工具。多一種工具怎麼沒用?只怕你無用,沒能耐學好。

而且,英語是世界性通用語,英語國家又發達先進,精通英語還可讀原版英文著作,避免翻譯水平和一些別有用心的酸腐文人故意誤翻誤導、曲解。而獲得真正的知識。如果你雄心勃勃想幹翻事業、成就,又怎麼不應該多掌握一門語言工具呢?當然,如果你只想得過且過,圍著鍋邊轉,那學就是浪費資源,不如睡覺去。

學與不學就看你給自已如何定位。


資料完善度低


我當然會英語了。還真是不帶吹的。我非常有語言天賦。

有人學英語,學十遍,我只要學一遍就行了。我的英語老師說,你不用考試了。免考。通過。英語老師非常喜歡我。他說像這樣的學生教起來不費勁。

我有點沾沾自喜了。確實如此,我在班上成英語一霸了。無人能超過我。我找不到競爭對手了。我仰天長嘆:都是英語惹的禍。

學英語對我來說是有用的。我不求幹大事。我可以說我自得其樂。我就是幹校對員的事。(注意:校對員是自封的。)我買來英語詞典,一看,媽呀,錯誤真不少,還是國家出版社出版的書。我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了。

如果我沒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我敢笑傲江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