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家長在輔導孩子時,常常會忽略孩子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只看到學習上的表面現象,對於因缺乏學習動機而引起的一些學習困難,長時間得不到解決。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個性特點和不同的興趣愛好,在學習過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學習風格,那麼,家長如何採取有針對性的策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呢?

  有的孩子的學習注意力水平不高,往往會因為缺乏興趣而影響學習情緒和效果。有效的補救手段可以是:
  引起不和諧的衝突。如介紹一個與孩子的經驗相矛盾的事實,這個時候能很大程度激起孩子探索的慾望;
  用形象化的趣聞軼事或人物傳記引起孩子的興趣;
  通過語音、語調、動作等的變化吸引和維持孩子的注意。在必要的信息重複呈現時,運用雙關語,增加一些幽默感的語句;
  不斷進行問題解決的活動,提供機會讓孩子去選擇能提高自己興趣的任務,使孩子體驗成功;
  一部分孩子前期學習成績很好,興趣高,但是在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後,卻發現學習內容和都增加,自己跟不上趟,學習有出現困難的趨勢,自己的信心也漸漸消失。家長要善於觀察,時不時與孩子交流、溝通,在發現孩子學習信心不比以前,特別是出現學習障礙時,及時運用相關策略加以補救:
  對孩子提出確切的要求,讓孩子清楚地瞭解具體的學習目標,通過層次輔導,逐步增加難度,使孩子始終面臨適當的挑戰,保持自信和學習的興趣;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以恰當的期望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如讓孩子明白經過不同程度的努力後所能獲得的成功;並使孩子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失敗歸因於努力不夠,以求更加努力取得下次的成功。


  孩子一般都會從自己努力後取得的成功中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從連續的失敗中產生自卑感,如何正確運用策略通過管理學習活動的結果來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呢?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加以輔導:
  1.自然的結果。如儘快地讓孩子在現實情境中運用自己學到的技能;
  2.不期望的回報。如意想不到的獎勵能使專注於某項學習任務的孩子感到驚喜和振奮;
  3.積極的結果。如父母的口頭稱讚、有幫助的反饋等;
  4.消極的影響。如避免使用威脅,當孩子能夠自我評價時減少外部評價;
  5.計劃、安排。如當孩子開始學習一項內容時應安排頻繁的強化,而當他們對內容比較熟悉時則可安排間歇的強化。
  學習動機包括三方面的內涵:內部需求、外部誘因和自我調節。學習動機的激發就是孩子通過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調節,將外部誘因轉化為內部需求而引起學習行為的過程。可以說,外部誘因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習動機的激發起著重要的作用。
  對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大多數青少年孩子來說,只通過學習的內容來吸引孩子是不大現實的,因此常常需要採用各種外部誘因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1)提出明確和適度的期望
  孩子從事某項學習任務時之所以感到困難或遭遇失敗,原因之一是搞不清楚究竟要他們做什麼。因此,要明確告訴他們應該做些什麼,怎樣算做好了,做好後會得到什麼結果。此外,提出的要求既不能太高,否則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也不能太低,使孩子很容易就完成,感到不值得去努力。
  (2)給予清楚和及時的反饋
  對孩子的作業給予不含糊的反饋十分重要,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如果告訴孩子做得對、做得好,不但會使他知道以後怎麼做,還有助於他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為了發揮反饋的動機功能,及時反饋也很重要,年齡越小的孩子對做過的作業淡忘得越快,過於滯後的反饋很難激起他的動機。
  (3)注意評價和獎勵的頻率
  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對孩子的學習行為及時準確的作出評價,有助於孩子提高學習的動力。在評價之後,雖小但經常有的獎勵比雖大但極少有的獎勵更具誘因價值。所以父母要經常給予孩子評價和獎勵,促使孩子盡力而為。否則要求孩子只為最終的評估和獎勵而長時間努力學習是不現實的。
  對孩子的的獎勵應重點放在孩子的努力上,而不是放在孩子的能力上。如果只是根據實際成績,而不考慮原有基礎進行獎勵,就會使經過努力取得進步,但成績仍不是很好的孩子失去信心;而那些基礎較好的孩子,則會因表揚多了而滿不在乎。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時,要充分與孩子溝通交流,在瞭解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礎上,適當的採用強化的手段來激勵孩子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