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各地農村學校掀起學習雷鋒偷偷做好事運動,還能繼續嗎?

在改革開放之前,因為沒有恢復高考制度,課程也比較少,初中主課程有數學、物理、化學、語文、政治。其中政治這門課 也是主課之一,關係到一個人從小到大思想教育,必須 要做到關心國家大事,思想紅根子正,做一個革命的好接班人。

70年代,各地農村學校掀起學習雷鋒偷偷做好事運動,還能繼續嗎?


那個時候,學校校長隨時組織全校學生,在操場講話,引導學生學習雷鋒連續做好事,而且做好事不留名,比如說放了學給孤寡老人擔水,晚上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把公共廁所的糞便清掃乾淨,或者在冬天早上四五點鐘,早早的起床,揹著糞筐沿村去撿狗糞,給積挖造肥增添一份力量。可能現在的人不很明白,比如說清掃廁所打掃衛生,還勉強講得過去,那麼去撿狗糞到底要幹什麼?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在那個年代,我國的工業還不十分的發達,什麼多元素複合肥以及二銨三銨這些肥料別說見過,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只有少量的碳酸氫銨化肥,(現在早已淘汰不用),土地瘠薄,唯一的養地辦法就是使用人畜糞便養肥農田,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了發動學生早起撿糞,深挖廁所的用項了。

70年代,各地農村學校掀起學習雷鋒偷偷做好事運動,還能繼續嗎?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校長又組織了學生開了一次動員大會,推廣:學習雷鋒,做好事不留名活動。開完會的當天晚上,就有幾個大一點的女生,偷偷的把學校的廁所全部清掃乾淨。並且幾個學生達成一致意見,不許張揚,做一個真正的雷鋒式的好學生。這件事被發現之後在學校引起了轟動,校長,老師調查了兩天,終於在思想比較紅的學生中間找出了這幾個人,於是發動全校師生向她們學習,學生上體操之前講,下午放學列隊時講,老師上課前講,轟轟烈烈地搞了很長時間。

那個時候,做好事不留名,全都是自願的,不是老師強加給的,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我記得小學生的時候,班主任放學的時候給同學們講: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早起撿點糞便,支援一下農業生產。於是我們幾個小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商量了一下,明天早上我們一塊去村裡撿狗糞做好事,也讓校長表揚下我們,一說同學們都同意。

70年代,各地農村學校掀起學習雷鋒偷偷做好事運動,還能繼續嗎?

這種 激情同樣鼓舞著我,回到家之後,幹什麼事都心不在焉一直想著早起撿狗糞的事,因為那個時候太小了,我的舉動逃不過父親的眼光,觀察著我與以往不同,就用話套我:最近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啊?

我回答說啥事沒有。因為老師說過,做好事是不能往外說的,包括父母在內。父親見問不出什麼就再也不追問了,認為一個小孩子也搞不了什麼大的動作。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一再的囑咐母親:"明早雞叫最後一遍的時候,一定要叫醒我,別耽誤了大事’

母親一邊答應著,一邊不動聲色地觀察我,心裡想:一個孩子起這麼早,到底去幹什麼?還是大人有辦法,母親對我說:"這幾天夜裡不知道有什麼叫聲,好像是貓頭鷹啥的"

我很自信的回答:"沒事,不害怕,我們好幾個同學’

母親笑了笑,十分疼愛地對我:"不害怕就好,你還需要什麼工具?"

"給我準備一隻糞筐和一個鐵鍬就行"我 神秘的回答。

母親不再問我,現在想來老人可能早就知道了我的意圖。那個時候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做好事不能對外講,包括自己的父母。

第二天早上,在雞叫三遍的時候,母親果然叫醒了我,我們在村頭聚集之後,兵分幾路,披著星星,頂著月亮找遍了全村的各個角落。那一天,我們幾個同學特別的興奮,感覺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70年代,各地農村學校掀起學習雷鋒偷偷做好事運動,還能繼續嗎?


在那個年代,從上小學開始人人都有一顆明亮的心,路上拾到了幾分錢,也要交給老師,在田邊撿到了幾粒糧食也要拿回家,老師讓這樣做,必須聽老師的話,爭取年底拿回一張三好學生獎狀。

與那個年代相比,現在好像更注重於教學,來到社會上更注重於掙錢,這樣做雖然也無可厚非,但是加強思想教育也同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