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大量房子能應對通貨膨脹嗎?

WangYao祖國君


輕微通過膨脹對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是有利的,但是假如到了嚴重通過膨脹的時候對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是就是弊大於利了。

首先來了解通貨膨脹是什麼意思?

通貨膨脹其實說白了就是市場錢太多了,貨幣供過於求,貨幣貶值了,錢越來越不值錢!而錢越來越不值錢直接反應在物價上漲,才會導致錢購買力下降,這就是通過膨脹。


而輕微通貨膨脹,也就是說物價只是稍微的上漲,但是上漲的價格還是在大家的承受範圍之內,只是增加了大家一點壓力,只能比原先花更多的錢來來購買商品。

但嚴重通貨膨脹就不一樣,物價上漲幅度太大,同時貨幣貶值幅度也太大了。假如大家收入不提高的話,直接會讓大家變得沒有購買力了,根本就是買不起商品了。比如說原先10元的商品,嚴重通貨膨脹後變成40元,已經讓大家買不起了,讓商品有價無市,根本賣不出去的現象。

然後再來分析通貨膨脹對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有利嗎?原因是什麼?

上面對於通過膨脹進行分兩種情況來分析,假如是輕微通貨膨脹的話肯定是對於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最有利,由於稍微通過膨脹說明市場流動性比較足,而房價也是輕微的上漲,這個時候持有大量房子的人很容易出手,因為有需求方。最明顯的就是國內樓市過去十年,房價總體呈現上漲趨勢,並不會出現快速猛漲,讓市場承受不了的價格。


嚴重通貨膨脹就不一樣,對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是弊大於利,儘管房價會出現大幅上漲,但是這個房價已經超過了市場承受範圍之內,已經漲到大家沒錢買,想買也買不起的地步了。這個時候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想賣房都賣不出去,屬於有價無市,有價無市的房價就是屬於虛漲,想把房子兌現出去是困難的。

最後通過以上對於通貨膨脹的分析,以及對於通貨膨脹對於持有大量房子是利弊找出原因。

綜合以上可以得出結論,通貨膨脹理論上對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是有利的,但只能是輕微通貨膨脹,假如嚴重通貨膨脹對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是弊大於利。這些就是我個人看法,僅供你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老金財經


通脹對購買力而言是一種財富掠奪,對持有物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價格走勢,如果持有物價格持續上漲,肯定早期持有就賺了,如果持有物價格上漲和通脹同步,那麼持平,如果持有物價格增幅低於通脹,那麼虧了。

簡單舉個例子,你買了一張桌子500元,通脹5%,一年後如果桌子價格超過525元,就證明你賺了,如果桌子低於525,那麼你就虧了,因為通脹的背後是貨幣的超發,一般情況下都會帶動物價上漲,就看漲幅和通脹增速誰快。

房子也是一個道理,如果後續房子價格持續走高,超過了通脹的增幅,那麼持有房子肯定有利,反之,房價下降,虧了。就目前來看,房價經過一系列非理性上漲以後,除了特別城市和地域,後續持續走高的概率不大,而風險已經遠遠超過了它本身回報率。房產佔據了大量居民財富,信貸持續增長,家庭負債率居高不下,這都是巨大的風險隱患,一旦經濟出現下行,失業率走高,就可能引發拋售潮。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通貨膨脹對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有利嗎?

我認為,在長期通貨膨脹下,持有大量房產是有利的。


當然,長期通脹,持有大量房產的條件是,貨幣一定程度流入樓市。如果貨幣都不流入樓市,而是流向了其他金融產品,房價的漲幅不一定能夠超過其他資產。


通貨膨脹,意味著我們印出的貨幣速度,超過了社會商品的增加速度,這樣會產生貨幣貶值的影響

葫蘆島每天產出20顆大白菜可以在市場上流通,葫蘆島目前只有20枚葫蘆幣,葫蘆哥哥用1個葫蘆幣就可以購買一顆大白菜。

突然有一天,葫蘆幣增加到40枚,而市場依舊只有20顆大白菜流通,這時候葫蘆哥哥就需要用兩枚葫蘆幣購買一顆大白菜。


通貨膨脹,其實就是我們的貨幣超發,導致貨幣貶值。


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中國增發了數萬億的貨幣刺激經濟,大量的貨幣進入市場,特別是樓市,如果銀行、機構不把這些錢投放出去賺取足夠的利潤,那麼,這些錢就會在他們手裡貶值。

於是大量的錢流入市場,幾乎所有的商品價格都在上漲,特別是房子,在這個時期上漲幅度很大,比如深圳:08年均價1萬左右,到了2017年,均價已經漲到了5萬以上。這個時期,持有大量房產絕對是有利的。

房產生意大好,在大通脹時期,造就了一大批地產富豪,萬科、萬達、融創、恆大、碧桂園......


長期大量的通貨膨脹之後,再用貨幣刺激經濟的手段就被市場適應了,效果會快速減小。

這個時候,很可能出現經濟危機,經濟回調,感覺投資什麼都不賺錢了,於是錢就開始沉默,短期內出現物價漲不動,收入降低,失業人口增加。

長期大量的通貨膨脹後,大量持有房產就變的非常不利。

所以,持有大量房產也是有周期的,特別是對於投資者而言。


小白讀財經


首先說結論,持有大量房產是可以抗通脹的

房產的增值

收集了近19年的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2000年的時候為1948元,2018年的時候為8544.11元,19年間累計上漲了338.61%,按照複利計算,摺合每年上漲7%。

實際通貨膨脹

一般我們將CPI作為通貨膨脹率來計算,但是這是被低估的,真實的通貨膨脹率=M2的增長速度-GDP增長速度。同樣是2000年到2018年,累計上漲了308.61%,按照複利計算,摺合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6.45%。

最終得出結論,在我國,過去19年間,房產的增值速度是大於通貨膨脹率的,持有房產可以跑贏通脹。


經濟觀察哨


房子是固定資產,要折舊,水泥五十年就失效了,房子就要垮。真正保值的是好囗岸的地理位置,按馬克思的說法叫級差地租。


彈道無痕301


現在貨幣真實的貶值幅度每年都維持在 7 - 9% 的高位,十年時間內印鈔機高速運轉釋放了天量的流動性,不少城市的房價因此就像貴州茅臺的股價一樣翻了數倍,甚至不少多套房的居民因此趕上了時代的東風,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在數年前,通貨膨脹確實對於房價具備有顯著的助推作用,樓市就像一個巨大的資金蓄水池,容納了超發的貨幣,避免了“熱錢”炒作對於物價增長的助推。各地的房價就像坐上了過山車一般迎來了樓市所謂的“黃金時代”。


數年之前入手多套房的持有者確實是賺的盆滿缽滿,不僅實現了身價的數倍翻番,還達到了財務自由,從此吃穿不愁,靠著幾套房子就能衣食無憂。要知道廣大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達到了兩萬以上的均價,一套普普通通100平米的房子就能價值 200 萬以上,一個打工者,辛辛苦苦一月 5000 塊的月薪,需要攢 33 年之久。。。


但是就現如今而言,通貨膨脹、貨幣超發對於房價的上漲已經不再具備有力的支撐


(1)房價已經上漲到了天花板

就如同上面所說,按照一個月 5000 元的月薪計算,普通工薪階層需要不吃不喝 33 年的時間才能攢到 200 萬的本錢,房價已經不再具備上漲的基礎。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是房子再怎麼稀缺,一旦脫離了居民購買力的支撐,最終也難免會遭遇下行。印刷再多的票子也於事無補。看看委內瑞拉,印刷這麼多錢有用嗎?


(2)經濟的轉型需要房地產業作出妥協和讓步

2018年的年報已經出爐了,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淨利潤才不過數千萬,一線城市的一套房子就能抵上一個數百人公司一年的淨利潤,這樣的現狀還靠譜嗎?


GDP 的增速連年下行,光靠房地產業拉動經濟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了。高新技術才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現在實體企業中盈利的大部分都用於交租金了,工人的工資要求也在住房壓力下倍增,企業的日子真的是越來越不好過了。


經濟的轉型需要“身寬體胖”的房地產業做出妥協和讓步,回吐利潤,“房住不炒”的基調也已經決定了未來房價的走勢。



總結

房地產業終將會是經濟發展歷史上難以割捨濃墨重彩的一筆。不過也是時候退出歷史舞臺了。


浮雲財經觀


這裡很高興題主能提出這個問題,也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現在我就帶大家一起來思考下,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見解。

可考慮部分持有實物資產,如房地產、黃金、收藏品等,有助於抵禦通脹險。紙幣可能一夜之間貶值,而實物性資產,會因為通脹而“水漲船高”。當然,實物投資在理論上抗擊通脹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市場風險。以比較低的市場價格買到實物並持有,才能更現實更好地規避通脹風險。

購買基金是一種較好的投資理財方式,風險較低、省時省力、收益較好。目前市場上比較穩健的理財品種主要是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主要投資於央行票據,債券型基金則主要投資於債券,兩種基金流動性都很好,可隨時贖回。雖然現在股市處於震盪時期,但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不斷高速發展,證券市場將長線向好。從成熟市場來看,股票型基金是抵禦通脹的長期、有效的工具。但普通投資者如果缺乏一定的經驗和信息,在股市中要承擔更大的風險。應根據自身情況加以選擇。

通過各幣種之間的買賣賺取收益,實現外匯的保值增值。近期人民幣相對美元大幅貶值,可以配置美元資產。

信託類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較高,收益穩定。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信託還是一項能跑贏CPI且比較安全的投資選擇。但信託的起點高,一般都要100萬元,離普通投資者較遠。如手中資金較多、承受風險能力較強,可以考慮。

投資自己,讓自己本身掌握謀生的技巧和技能,提升層次,可以在參與社會經濟活動時掙更多的錢。甚至一招鮮,吃遍天。是個很不錯的主義。可是不管你多麼能幹,不積蓄,不留點家底肯定還是不行的。何況,人有旦夕禍福,有時候也要考慮到風雲變幻的人生也不是完全靠人的能力能支持的。

購買保險,把錢交給保險公司,也是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到時候也能分點紅,獲點利益,當然保險公司拿大頭,百姓拿小頭。可以部分保值或者好的話能值。還能同時獲得一定的保障,並且投入也不大,非常類似於老百姓的理財手法。按說是非常好的理財手段。可惜也有信用的問題,還有不能應對短期需要的問題。

以上僅屬於我個人觀點,如果你們有什麼不同的見解也可以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討論。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對我的觀點如果還有什麼建議也

可以私聊我,我有時間第一時間回覆大家。

最後祝大家在看頭條的時候能夠開開心心,每天過的快快樂樂,做事順順利利,身體健健康康!



無極資本


通貨膨脹對持有大量房子的人是有利的,一般情況下,通貨膨脹發生會造成房價上漲,如果可以持有大量的房子,那麼這些房子的總價值也必然會得到增加,這是有利的。

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貨膨脹會造成資產貶值,尤其是現金以及存款,這些資產抵抗通貨膨脹的能力差,但是通貨膨脹帶來的新的資金也會進入到特別的資產裡面,比如股市,樓市,黃金等等,畢竟超發的貨幣需要以一種形式存在,更多的是存在房地產裡面。

從2000年至今,國內處在通貨膨脹的時期,這無疑帶動了房價的上漲,由於國內的股市表現不景氣,這些多發的貨幣進入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成為了接受這些貨幣的“蓄水池”,房價高漲。

而如果在其他的國家,可能情況稍微有不同,但是這些超發的貨幣還是流向股市,樓市,黃金等資產裡面,只不過是一個流入的多或少的問題。

通貨膨脹的本質就是超發貨幣,這些超發出來的貨幣就會流向房地產,所以對持有多套房子的人更加有利,並非有害,當然如果你的房子質量比較差,並且身在大山之中,那麼即使通貨膨脹也會對你的房子有很小的,可以忽略的影響,因為房子也是需要有一個好的位置,地段,因為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升值”才會更大。


財道


我的回答是,持有房產的人肯定比持有現金的人有利。

什麼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央行投放的貨幣,超出了商品交易所需的貨幣數量。通貨膨脹的最主要特徵是所有商品的價格快速上漲,等量的貨幣能購買的商品一天比一天少。這時候,持有貨幣的人最著急,他們急於要把貨幣換成商品,又苦於不知道買什麼?買食品,不好保存;買衣服,款式變化大快,現在買的,以後能穿嗎?買家電,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也不宜買來儲存。什麼商品既能長期保存又不會被觀念淘汰,對了,還是房產,於是手持貨幣的人都去買房,房價自然漲得比其它商品快,持有房產的人不但實現了帳靣上保值增值,還可以在通貨澎脹結束前擇機高價賣出,掙上一大筆,成為財富的贏家。而持有貨幣的人則成了高價房產的接盤俠。資金困在房產上,成為下一輪財富增長的旁觀者。

理財是一門大學問,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段,會大不相同,在中國作投資,首先要看準國家的政策導向,緊跟國家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在宏觀中不迷失方向,在微觀中尋找機會。在中央一再強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當下,買房就不再是投資的首選。今後的投資機會在哪裡,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爭取搶佔先機,去迎接新的致富機會。


丁後均


在我國市場經濟歷程中所發生的通貨膨脹對於持有大量房產的投資者是有利的,因為在整個過程房產價格可以說二三十年的時間上漲了數十倍,也使得很多持有房產的投資者“實現財富自由”,誇張點說“一夜暴富”。當然了,押中了我國經濟飛躍的整個過程,承擔著風險也同理享受著獲利。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通貨膨脹對持有大量的房產的投資者有利。不能以單一我國所發生的情況就認為所有的情況都是這樣的,這是不客觀的。發生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多,存在也是存在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的通貨膨脹。簡單來說,沙漠裡是房子值錢、黃金值錢還是水值錢?當然了,在無限量的水面前,房子與黃金更加值錢。可是當無限的水變為了有限的水呢?那麼水就更加的值錢!食物、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同理!而出現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匱乏的階段,可能就是嚴重的經濟危機,而在經濟危機面前,房產的價格大概率是會下跌的,這種情況難道會對持有大量房產的人有利?肯定不是的。

所以,只能說在相對的通貨膨脹階段以及房產有著更多的需求的存在,那麼持有大量房產的投資者是有利的。但是,當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時候持有大量房產就需要謹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