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巾幗鏗鏘 不負芳華

三月風暖,女人如花。在全市上下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的特殊時刻,第110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如約而至。

她們柔肩擔起重任,巾幗不讓鬚眉。她們有智慧,有力量,有擔當,奮戰在發展一線,為我市的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產業振興等貢獻力量,取得了非凡業績。

柯小汝:端好茶園“聚寶盆”

3月3日上午,歙縣溪頭鎮桃源村高山茶園裡,村民在除草,柯小汝也在其中。

在溪頭鎮,1970年出生的柯小汝小有名氣,組織茶葉合作社,開辦家庭農場,帶動一方村民增收,曾獲省“五好家庭”、市“最美家庭”、鎮優秀村組長等榮譽,去年在“謝裕大”杯毛峰茶大賽中拔得頭籌。

“茶園要修剪、追有機肥,追肥麻煩。我們這裡,一出門就是大山,肥料一袋40公斤,要扛上山。”她告訴記者,茶園的路、水池等基礎設施都要完善,先從面積大的地方做起,資金夠了再鋪開。

除了茶園,她還張羅茶葉加工廠的事,打掃衛生,維修機器,聯繫客戶等。“目前訂購了兩臺加工設備,馬上從縣城運來。也跟金融機構談好,收購資金沒有問題,但是今年行情不好講,一些客戶在觀望。僱工正在落實,主要是外地的,包吃住。”柯小汝說,去年行情好,她讓女兒、女婿上網銷售,做廣告,加上獲獎、朋友介紹,一些客戶自駕找上門,每天供不應求,去年的茶葉早賣完,銷售收入約400萬元。

作為桃源村東風組組長,她始終不忘帶動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共同增收致富。茶葉加工廠裡有4位貧困人口,平時幹活每天100多元,茶季每小時20元。2016年以來,她召集村民培訓茶葉知識,管中飯,還贈送禮品。今年防控疫情,為避免人員聚集,她暫時未開展,但做好了各方面準備。對今年的茶葉生產,柯小汝希望行情好些,屆時可適當提高收購價,讓茶農多增收。 ·黎小強·

餘春風:做好準備迎復甦

陽春三月,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在春光映射下更加撩人。但黟縣西遞景區受疫情影響,仍未開門迎客。身為西遞旅遊公司導遊主管助理,餘春風不能閒著。衛生防疫、導遊培訓,疫情結束後旅遊高峰的評估和準備,處處能見她的身影。

今年47歲的餘春風,宏村人,1994年成為西遞旅遊服務公司第一批招入的員工,她把人生最美的芳華獻給了西遞旅遊事業。一路走來,她見證了西遞景區旅遊由村辦、集體企辦、再到國有獨資公司的蝶變。幹過講解,表演過“拋繡球,選女婿”的民俗,協助景區導遊、講解員管理及培訓,在每一個崗位上,餘春風都留下了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身影。由於在工作中肯學肯鑽,表現突出,她個人先後榮獲黃山市金牌導遊、黟縣“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這次疫情對旅遊的影響非常明顯,全國各地的景區景點都遭受嚴重損失。但是,冬天必將過去,我們要做好迎接春天的準備。”餘春風告訴記者,群眾因疫情困在家裡,出行的強烈慾望將在疫情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持續爆發,此次疫情的“寒冬”過後,全國各地的旅遊事業將迎來一個“暖春”。因此,當前我們既要抓好衛生防疫,又要抓緊時機自我學習提升、儲備旅遊服務能力,重點做好旅遊從業者、關係行業相關培訓和服務準備,確保在疫情結束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優質的服務為景區加分,把所有來到西遞遊玩的旅客服務好。·鍾 偉·

丁虹:精彩人生磨礪出

伴隨著機器轟鳴,時而左手搖動,時而右手翻轉,時而左右開弓……3月5日,在黃山市三佳誼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型磨車間內,技術工人丁虹有條不紊地操作著精密機床。

2005年12月,丁虹進入三佳誼華公司,在磨床車間幹磨工。“只有掌握很高技藝的磨工,才能磨削出精密的工件。”那時,丁虹每天埋頭苦幹,有時一天一站就是10來個小時。高技術、精密度、高強度的工作,讓同期參加工作的女工打了退堂鼓,選擇換崗或辭職。但丁虹卻還在堅持。

由於表現突出,2008年她被調入成型磨車間。“成型磨可以說是精密磨削中對技術要求最高的技術活兒,哪怕是—個細小失誤都有可能造成價值昂貴的產品報廢。”丁虹告訴記者,自那以後,精密機床成了她朝夕相處的夥伴。在她的工作字典裡鐫刻著“開拓創新 精益求精”,經過不斷鑽研、探索及老師傅的幫助,她悟出了—套成型磨代替光學曲線磨的加工方案,加工精度正負公差可以被嚴格控制在0.001mm左右,企業的機械加工技術由此不斷得到創新和進步。現在她的磨削超精密加工技術已達國際水平,並多次受到國外專家的稱讚。

“成績永遠屬於過去,我會倍加珍惜公司給的平臺,通過不懈努力,為企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一流產品。”丁虹說道。 ·姚大盛·

張家俠:“植保醫生”護茶園

作為安徽省農科院茶樹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團隊負責人,張家俠的手機、微信鈴聲經常響起。3月5日,她告訴記者,最近通過電話、微信諮詢茶園病蟲害調查方法、害蟲種類識別與鑑定以及防控措施的茶企、茶農比較多。

茶園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是張家俠的主要研究方向。工作10年來,她幾乎跑遍黃山的茶山茶園,熱情為茶企、茶農提供技術服務、指導和諮詢服務。她帶領團隊開展全面調查,基本掌握三區四縣茶樹病蟲草害種類、病蟲害發生程度、田間消長動態等情況。並在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每年對主發蟲害開展觀測監測,掌握髮生規律和發生程度,提出防控措施和防治適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促進茶葉豐產、茶農增收。

日前,我市出臺《黃山市茶產業提升行動實施意見(2020—2022年)》。作為我市茶產業發展專家組成員之一,張家俠積極參與,提供技術支撐。她認為,黃山茶產業發展正處於品質提質增效和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她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培訓和指導;優化集成綠色防控新技術、新模式,在黃山地區廣泛示範與推廣應用;制(修)訂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程;建立生態茶園病蟲害預測預報監測點,制定綜合性防治計劃,加快黃山生態茶園建設,推進黃山茶業高質量發展。

張家俠說,黃山地區生態優美、名茶眾多,是全國著名茶區,也是我省最重要的茶生產基地。今後,她將帶領團隊加強科研和技術攻關,廣泛宣貫綠色生態發展理念,著力解決黃山特色農業、精緻型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推動形成茶葉綠色發展方式和生產模式,引領廣大茶農、茶企認同認可綠色發展,讓黃山大地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許 晟·

李順姣:抓實經濟富鄉村

3月2日,屯溪區奕棋鎮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順姣匆匆吃過中飯,就趕往村部,召集村兩委成員商議村集體經濟發展事宜。村裡要議的事不少,比如準備拆除老村委會辦公樓,利用交通便利的優勢,投資五六十萬元新建保鮮庫;結合去年以來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完善基礎設施,爭創市級美麗鄉村;改變一家一戶蔬菜種植分散模式,打造規模化基地;介紹村民到九龍工業園區務工等。

3月3日,李順姣按照前一日會議分工,上戶瞭解土地歸屬權相關情況,力促儘早解決遺留問題。“要做的事不少。村裡有一口水塘,自然環境很好,2016年將路也修好了,可以發展農家樂、立體農業、特色農業。現在水塘租期已到,我們想招商引資,通過股份制形式合作,盤活村集體資產。村裡還有一處老廠房,有人租用生產臭鱖魚,每年租金5萬元。我們準備進一步改造,為集體多增收。”她告訴記者。

疫情期間,防控不可鬆懈。她除了每天摸排情況,宣傳防控知識,也不忘幫村民解決實際困難。1998年,她學習立體養殖技術,回來後養雞、養魚、種植果樹,效益明顯,在她帶動下,村民土雞養殖規模逐步擴大。疫情發生後,雞和蛋的銷售卻成了問題。為此,她聯繫有需求的附近村民和熟人,牽線搭橋,幫助村民們售賣。九龍工業園靠近江村,企業復工復產需用工,村民就近務工也需鼓勵。李順姣遂挨家挨戶送去企業招工信息,仔細介紹,供村民參考。

李順姣曾獲市巾幗建功標兵、區“三八”紅旗手等榮譽,但她說,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多做實事。 ·黎小強·

王靖:汗水灑滿扶貧路

3月3日一早,王靖走進徽州區石崗村居家就業扶貧基地,查看疫情防控和扶貧項目復工復產情況。當天,她還整理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相關材料,走訪貧困戶,瞭解疫情對他們的務工和產業發展的影響情況,瞭解學齡兒童線上教育教學開展情況,協助解決問題。

王靖是市直單位唯一一名女扶貧幹部。2018年4月4日,她來到石崗村,擔任村黨總支副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

石崗村是革命老區,是我市第一個中共黨組織——小練支部誕生地,現有人口563戶、1649人。根據初始數據,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59戶118人。2017年底,作為省級貧困村,石崗村實現貧困村出列;2018年,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村集體收入增至35.08萬元。

扶貧工作期間,王靖克服農村工作經驗不足、語言交流困難等不利因素,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面對面、心貼心,和群眾打成一片。她堅持全覆蓋、高頻率走訪貧困戶,詳細核實、掌握貧困戶致貧情況,有針對性制定並落實扶貧政策和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精準脫貧。

近兩年來,石崗村的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扶貧車間、扶貧採摘園項目、小練紅色旅遊等一批產業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拓寬了貧困戶和其他村民的收入渠道,走出了一條老區脫貧攻堅的新路子。村中道路從3米拓寬成6米,從水泥路面變成漂亮的瀝青路面,村黨總支榮獲“市級基層黨建標準化示範點”。

因工作成績突出,王靖被評為2019年度“黃山市最美巾幗脫貧攻堅人”。她表示,將結合美麗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帶動石崗村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經營性收入穩步增長,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許 晟·

朱寅:真誠服務保飛行

巡查、指引、分流、提醒……3月4日,朱寅一如往常,忙碌在黃山屯溪國際機場候機大廳。作為機場候管部服務室副主任,她已經在機場服務崗位工作了12個年頭。多年來,憑著真誠、細緻入微的服務,她留給無數旅客美麗的“黃山印象”。

“我們的工作並不是服務員那種概念,如果把黃山的經濟和旅遊發展比作高速行駛的列車,那麼我們就是這座列車上的一條重要紐帶,旅客對我們印象的好壞,可能直接影響到他們對黃山的城市印象”。朱寅介紹。

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朱寅和同事本應享受假期,回家陪父母、照顧孩子,但他們卻主動放棄了休息,紛紛請戰迴歸崗位。自疫情防控以來,朱寅按照排班,更加細緻地做好本職工作,同時注重對旅客的安全提醒、心理疏導等,給旅客力所能及的幫助,營造安全、放心、舒適的出行環境。

“我們服務室員工年齡最大的47歲,最小的22歲,平均年齡30歲左右,大家都有家庭、小孩需要照顧,但在關鍵時候,大家卻一致視崗位為戰位,及時返港投入到服務乘客出行當中”。朱寅表示,隨著全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家緊張的心都得到了一定舒緩,想著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但3月開始,黃山機場與各城市的航班逐步恢復,朱寅和同事們又將投入到下一場保障出行的戰鬥中。 ·鍾 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