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狗屎巷”與“桂花街”,兩個極端的名字為何走到一起?

談起宜賓最“臭名遠揚”的街道,很多宜賓人都會聯想到“狗屎巷”,這個奇葩的名字常常被宜賓人引為笑談。

我原本以為這麼出名的名字在宜賓知名度會非常高,但是我卻想錯了,至少在聽到這個名字之前我是真的不知道,至於它和桂花街那些秘辛就更未聽聞過了,相信不少小夥伴也和我一樣吧!

為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我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談到狗屎巷和桂花街關係的倒是有一些,但是圖片資料卻非常有限,地理描述也很難尋跡,因為大多數地址已經因為城市建設不復存在了。下面我將通過收集到的一些珍貴圖片和人物講述去探跡一下狗屎巷以及它和桂花街的隱秘,讓小夥伴們重新拾起這段模糊的歷史記憶。



01

解封狗屎巷的前世記憶

狗屎巷並不是對某條街道的蔑稱,而是真的就叫這個名字。相傳,清朝末期,宜賓北門一帶絕大多數的公廁、私廁及各家各戶的馬桶屎尿,每天早上都有專門從事清潔的“糞使”(拉糞桶的工人),用板車拉著大型木桶收集各家各戶的“夜香”,然後統一拉至狗屎巷傾倒。而上午進城賣菜的農民在賣完菜後,下午就在狗屎巷購買大糞,並用船運至菜壩、思坡等地的農村用於莊稼的施肥。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沒想到當時的宜賓連糞便都能做起買賣,這種廢物利用的意識令人歎為觀止!

宜賓“狗屎巷”與“桂花街”,兩個極端的名字為何走到一起?

80年代狗屎巷舊照 圖據網絡

時光回溯至70年代末期,狗屎巷原來集中傾倒糞便的地方演變成了比較原始的公廁,也許一些曾經在農村讀過書的小夥伴見過這樣的公廁,它由長長的糞坑和石板搭接的蹲位組成,就是我們常說的旱廁加強版,一般在旱廁的側面修有露天的糞坑,供人掏糞所用。由於比較簡陋,臭味依舊。今天去探尋時很幸運,遇到一位曾經居住在桂花街11號(原名狗屎巷)姓方的大哥,前面的內容就是他講述的。他還說當時小,晚上要如廁時因為膽小非讓哥哥帶著去,哥哥嫌臭,於是把他帶到岷江邊空地上解決的糗事。

宜賓“狗屎巷”與“桂花街”,兩個極端的名字為何走到一起?

狗屎巷所在位置(在玻璃巷子正對面)

在他的指引下,我大概找到了狗屎巷原來的位置,就在下北街(洞子口)玻璃院子正對面,至長髮街與真武山相連,可是現在早已成為廢墟,只有少量斷壁殘垣遺留下來。



02

揭開狗屎巷與桂花街隱秘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已經在前面發現了,狗屎巷其實就是後來的桂花街。民國時期,開展“新生活運動”,當時地方上覺得“狗屎巷”作為街名不雅,曾改名為構思巷等名字,但因辭不達意,不久後就停用了。新中國成立後,宜賓對這條街道進行改造,並根據群眾建議將狗屎巷正式更名為桂花街。

宜賓“狗屎巷”與“桂花街”,兩個極端的名字為何走到一起?

破舊的桂花街遺址

其實故事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可是狗屎巷和桂花街兩個極端的名字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呢?這裡邊是不是還有深層次的故事呢?我曾猜想是不是這條街上栽了桂花樹,事實也印證了我的猜測。

宜賓“狗屎巷”與“桂花街”,兩個極端的名字為何走到一起?

原桂花街只剩下斷壁殘垣

今天除了從方姓大哥那裡打聽到狗屎巷的由來,還從一位居住在玻璃院子的黃姓老奶奶那裡聽聞了狗屎巷改名的秘辛。原來居住在桂花街13號的居民因嫌公廁太臭,於是在家門前栽種了兩棵桂花樹,希望通過桂花的香味來壓制臭味,但是圖一時之快卻忘卻了桂花盛開的時間短暫,剩下的時間又怎麼辦呢?說到這裡,老奶奶會意地笑了。最後這戶人家不知出於什麼考慮還是將桂花樹留了下來,於是後來改名字也就隨了桂花街了。

03

展望狗屎巷的今生變化

現在,狗屎巷和桂花街已經被歷史塵封了起來,在他們曾經所在的地方現在正在進行岷江橋南橋頭改造。為了找尋真相,通過和施工方的溝通,測了溫度、戴上安全帽終於近距離的拍下了它們遺留下來的痕跡。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沒想到我最後居然拍下了桂花39號的門牌號,也是唯一留下的一個了。

宜賓“狗屎巷”與“桂花街”,兩個極端的名字為何走到一起?

唯一僅存的桂花街39號門牌號見證了這裡的滄桑

施工方告訴我,就這幾天將對此處進行清場,這張照片可能就是最後的絕唱。不過通過這次經歷,我大體上已經把這段歷史串聯了起來。

狗屎巷“臭名昭彰”的名字已經載入宜賓歷史,然而今生的名字卻令人期許,讓人期待,這片待建區域就是宜賓市民心心念唸的岷江大橋南橋頭立體交通項目。隨著它的建成,不論從江北進入老城區方向、從濱江路駛往江北方向還是從老宜飛路前往江北,車輛再也不用打堆添堵了,對廣大市民來講確實是一大民心工程。

宜賓“狗屎巷”與“桂花街”,兩個極端的名字為何走到一起?

岷江橋南橋頭立體交通樞紐建設示意圖

在此特別感謝施工方給我這次近距離探尋狗屎巷的機會,也感謝他們在疫情期間提前復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以及對防疫工作的一絲不苟。

04

結語

城市的發展史伴隨著一些名字的隱去和誕生,也攜帶著市民記憶的淡去和深刻。狗屎巷與桂花街的謝幕並不代表著歷史的退場,總會有人記得,也總會有人尋覓。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正是因為它們的退出,才擁有了今天的興起。兩個極端的名字都能融為一起,那麼包容的宜賓城、豁達的宜賓人難道不能讓我們的宜賓更加欣欣向榮嗎?

我是宜賓小小生,分享宜賓故事、洞悉宜賓現狀、解析宜賓未來,讓我樂此不疲,喜歡我的觀點,贊成我的看法,請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更多原創文章等您評鑑喲。

參考:羅平先生所著《“狗屎巷”變“桂花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