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老而不死是為賊”,上半句才是精華,明白了也就釋懷了

我國曆來有“尊幼”的美德,不過近些日子來,老人與年輕人的矛盾越來越多,像跳廣場舞的大媽搶佔籃球場,公交車喊“累”,在其他地方卻比誰都利索,“倚老賣老”的行為讓人們十分不滿。

老話:“老而不死是為賊”,上半句才是精華,明白了也就釋懷了

古時,也有這樣的狀況,俗語針對這樣的行為,有一句:“老而不死是為賊。”這是後半句,還有前半句,明白了前半句,心中也會釋懷很多。

這句俗語還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孔子先生之口,孔子門下有許多的弟子,但並不是每一位弟子都是虛心求教之人,人各有異,有讓孔子滿意的弟子,也有讓孔子不滿的弟子,而讓孔子說出責怪之語的人是他的老相識,名叫原壤。

老話:“老而不死是為賊”,上半句才是精華,明白了也就釋懷了

原壤的母親去世後,孔子念及過往的情分,前去幫原壤清洗棺木,結果原壤卻敲擊著棺木開始歌唱,十分不尊敬已逝的母親,孔子就假裝沒聽見走開了,隨從的人就問為什麼不制止原壤,孔子便說到:“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意思是“未失去的親人才是親人,未失去的老相識才是老相識”。

還有一次,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姿勢十分不雅,孔子看到後就大罵原壤:“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意思是說:“幼年時期不懂得謙遜和尊敬師長,年長後又無可稱述,老了卻又沒死就是個禍害。”

老話:“老而不死是為賊”,上半句才是精華,明白了也就釋懷了

前半句便是:“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講述了一個人年輕時候的所作所為,導致了他年老後成為禍害。幼年和年長時沒有學會好的行為準則,我行我素,不懂反省,無論是年輕時候,還是年老,都會別人指責。

“倚老賣老”絕不是老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會變老,有些老者即使白髮蒼蒼,卻依然受人愛戴,而有些老人就讓人翻白眼了,這都是與人的成長息息相關的。

老話:“老而不死是為賊”,上半句才是精華,明白了也就釋懷了

老話有:“子之過,父之錯”,意思是這個孩子做事缺少家教,導致做了錯事,年輕時候父母是要負責子女的過錯,要好好教導,當這個人年老後,壞習慣卻沒有改變,老人也有了子女,子女卻不敢批評父母。

老話:“老而不死是為賊”,上半句才是精華,明白了也就釋懷了

此時老人的父母尚不在人世,年輕人就十分不滿老人的所作所為了。明事理的人依然明白,並非是老人壞,而是壞人變老了,我們還是要做個明人,不要成為社會的禍害。

老話:“老而不死是為賊”,上半句才是精華,越早明白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