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放羊,為什麼是下午才放?

終歸農村


自家就是養羊的,小時候也經常去山裡放羊。首先明確一點:題主的這個說法並不準確,早上和下午都可以放羊,只要避開早晨露水草未乾的時間和中午太陽最毒的那會,其餘時間段都可以放羊。

那麼為什麼要避開這兩個時間段呢?


早晨的露水草羊不能吃。

有經驗的牧羊人都知道羊不能吃露水草。羊吃了露水草之後特別容易得痢疾,會拉肚子。如果是懷孕的大母羊吃多了露水草,肚裡的小羊羔保不住就會造成流產。別看露水草表面看著乾淨,實際上有太多的灰塵、細菌,這些灰塵和細菌隨著水珠和青草一起進入羊的胃裡面,羊就會得腸胃炎,輕則拉肚子,重則直接導致羊發生死亡。

中午太陽很毒羊要回家喝水納涼休息。

題主說的下午1~2點鐘才趕出去放羊,其實就是避開了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這個點你要趕出去放羊,羊可是一口草都不會吃的。它們被大太陽曬得就像個沒頭的蒼蠅只會到處亂轉圈圈,哪裡肯吃草?有經驗的牧羊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把羊趕出圈的,早晨的羊跑累了需要納涼休息,需要飲足充分的水,趁中午最熱的時候養足精神,等下午2點以後天氣稍微涼快再趕著它們出圈去覓食,等6點過了太陽落山,就可以趕著它們高高興興回家啦。


總結:按照我多年養羊、放羊的經驗,並不是題主說的那樣早上不放羊,只有等到下午1~2點羊才出圈的。具體原因上面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若有異議可以在下方留言。


西北郭郭


農村放羊,都是早出晚歸的啊。並沒有題主說的那樣只在下午放。

農村放羊是個辛苦活,只要早上起來了,大概6點多鐘,就得揹著褡褳、牽著狗,出去放羊了。不論颳風、下雨,一走就是一天,很是辛苦的。只有在找到成片的草場夠羊吃一陣子的時候才能有歇一會的機會,很是辛苦。我記得我舅媽以前養羊的時候就是如此,每天早出晚歸,下雨天還得穿著雨衣出去。回來的時候少兩隻羊,就得全家打著手電去野外找羊,畢竟一隻羊就是一千多元錢啊。



之所以選擇出去放羊,就是為了節省飼料錢。羊的體重不大,但是食量是很大的。如果是飼餵玉米等飼料,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只有這種野外都有的青草才是最廉價的飼料。雖然說成本下來了,但是育肥時間也是相應的延長了。這也是我們東北山區飼養羊的主要方式。


可能也會有下午放羊的,據說是懷孕的母羊不能吃帶露水的青草,否則母羊容易流產。我覺著題主說的有可能就是這類情況。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題主問這樣的問題,感覺題主沒有見過農村放羊。放羊分為夏季放羊和冬季放羊。

夏季野外青草充足,放養羊不需要喂其他草料,這時一天要外出放兩次,即早上和下午各一次。早上在露水落了以後就可以放了,一般放到十點,天熱就回去了。為什麼要露水落了才可以放羊?因為羊吃了帶露水的草會拉肚子得病,特別是孕羊更易流產。由於夏季天氣炎熱,防止人和羊中暑,下午放羊一般都到三四點了,天氣熱羊也不好好吃草,到六七點天氣涼快了,羊吃的就歡實了。所以放羊人下午放羊都回去的很晚。


冬季由於天冷,天亮的也遲。人們起床都晚,早上一般都不去放羊,在圈裡喂一些乾草。吃完中午飯,放羊人就會趕著羊群出去放羊,天冷氣溫低,一般四點就回來了,晚上在喂一些草料。

綜上所述:放羊不是在下午放,而是根據節令、環境來放羊。

另外野外放羊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一、靠近耕地放羊時防止羊誤吃了打過農藥的青草而死亡。

二、夏季氣溫高,避免高溫時段放羊,以免人和羊群中暑。

三、夏季野外草茂密,小心有坑洞,人員和羊群掉入,儘量不要到陌生地方放羊。


四、野外放羊還應防止蟲蛇叮咬,如蜱蟲和毒蛇。


鄉村久飛


農村放羊,為什麼是下午才放?

在農村,無論山崗、樹林、荒灘、曠野,都是廣闊的天然牧場。許多不願意出門或者歲數大了的農民也瞅準了商機,在農村發展養羊項目,來增加家庭收入。一般來說,有條件的農村地區,人們大多采取放養為主、圈養為輔的方法,來提高養殖利潤。

確實如題主所說,農村大多數養羊戶一般上午都不放,而都是下午一兩點鐘才把羊轟出去放。這是為什麼呢?筆者認為,主要以下有兩個原因。

  1. 除了冬天,在其他春、夏、秋三個季節,一般早晨和上午,羊吃的草上面都凝結著很多的露水或霜雪,羊吃了帶有露水或霜雪的草以後,容易引起脹肚、腹痛、腹瀉等疾病。

  2. 羊是反芻動物。羊和牛一樣,是一種反芻動物,它們吃草時一般都是狼吞虎嚥,根本沒有經過細細咀嚼吞下肚子了。這些草到瘤胃以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胃液軟化,之後又反芻到口中細細咀嚼,然後又再次進入到胃中才能慢慢消化吸收。而這整個過程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一般羊在頭一天吃下的草,經過一整夜和第二天上午才能完全消化完。在羊肚子裡有食物時,即使出去放,它們也不會好好吃草的,而且還容易生病。
因此,綜合以上兩點,一般農民在上午都是讓羊反芻,下午一兩點鐘露水下去了,羊也開始餓了的時候才出去放羊。

雷子三農新視角


每每跟人提到童年,我都說我那會是個放羊娃。

在農村,羊不是作為寵物養著的,而是為了賣小羊仔賺錢。

母羊在我們那裡叫做“水羊”,家裡的小水羊是外公送的。

那會我幾年級?不記得了,家裡新來了一隻小羊,我開心的不得了,看它趴在地上,拿著爛褥子給它鋪著,它不上去。

第二天開始,放羊的任務就給我了。每天放學,就牽著它找地方吃草。它喜歡吃的草我都記得,野草茂盛的地方,我也漸漸熟悉。吃完草,它會趴在地上反芻,這個時候,就是牽它回家的時候了。

傍晚的時候,回村的路子總是很熱鬧,幹罷農活回家的村民,吃罷草回家的牛羊,路上居然有些擠,鬧哄哄。我總是護著我的小羊,生怕它被欺負……它那會已經“帶窩子”了,也就是懷孕了。

有一次帶著羊吃完草,母親他們還在地裡忙著,我牽著羊遠遠的去找他們。那會已經是初秋了,月亮彎彎的,繁星點點,夜有些涼。路上很安靜,我莫名的很開心。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還能感受到那夜的涼。

暑假裡,基本上每天都圍繞著羊。

早上吃完飯,我推著自行車,車上拉著一袋子課外書,牽著老羊,一群小羊跟著老羊。浩浩蕩蕩的去野外找草。他們吃草,我找塊陰涼地,鋪好口袋,便趴在地上看著書。陽光透過樹葉,在我的書上搖啊搖。很多年之後,讀《項脊軒志》,就看到了那句話“樹影斑駁,風移影動,姍姍可愛”。

看到太陽昇到了頭頂,就牽著羊回家吃飯。大中午的,地裡沒有幹活的人,放在外面的羊會被偷,只能帶回家。而家裡也涼快些。到家之後,我先把車子放好,羊栓在門口的樹上。然後趕緊去給它們搞一些喝的。麩子,加上剛打出的井水,放點鹽,這是他們的最愛,多滿的一盆,幾分鐘就喝的乾乾淨淨。

後來家裡養了一隻狗,我每次放羊,狗都跟著一起去。小羊去吃莊稼的時候,喝一聲,狗就竄出去了,直到把小羊趕走。老羊看到小羊被欺負,咩咩咩的叫著,小羊就趕緊跑到老羊身邊。

有一年冬天,爸媽都不在家,老羊一直在圈裡叫著,我一看,像是要生了。急著去喊鄰居二嬸,我們倆一起,把小羊接生下來了。生下來的小羊,身上溼溼的,要給老羊舔,老羊不會主動去舔,便在小羊身上抹一些鹽。小羊生下來,便嘗試著站起來去吃奶。但是也夠不著啊,夠著了也站不穩啊。我乾著急呢,老羊突然就趴了下來。眼神裡那個叫母愛?其實它什麼都懂。它也不僅僅是隻懂得母愛。

它聽得懂我的聲音,我和小夥伴們打賭,每個人叫它一遍,看它答應誰。他們都學的很像,“咩咩咩”的喚著,它怎麼不理,我只需要“咩~”一聲,它便“咩哼哼”的回應我。我很有成就感,再咩,它就只哼哼作為回應了。

它會跟我玩。我比較無聊的是,經常跟它頂著頭,比賽誰會贏。當然基本上都是它贏。

直到我上初中,週末回來,也要帶它去吃草。它那會已經真的老了。

最後和它相關的回憶,是初中的時候,那天中秋,學校放了半天假,回到家,爸媽早已吃完午飯去地裡幹活了。我拿著一塊月餅,棗泥餡的,去放羊。回首看時,是低頭吃草的老羊、草垛在夕陽下的剪影。月餅吃了一個下午,羊啃了一個下午的草。那是生命中最好吃的月餅,生命中最美好的中秋。那也是我最後一次放羊。


挖掘機小視頻


因為早上露水比較多,羊不願意吃,加上現在都喂一些糧食,使得羊肚子有料,一般上午沒有飢餓感,育肥羊就另當別論了,料斗裡需要一直食物。自由採食。



山林野趣


遇著下雨天怎麼辦,羊怕雨淋的嗎,我正想養羊,


手機用戶59610557187


早上雜木葉子有霧水,葉片有雨霧水羊吃下會腹瀉或生病,下午樹本葉片己乾淨。


手機用戶67482802832


羊不能吃露水草。上午山上有露水。羊吃草只要三個小時就飽了。


用戶63453697134


剛好傍晚是休息時沒事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