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焦虑?我眼中的罗振宇

春节之前,罗振宇再次刷爆了我的朋友圈,与几年前的溢美和追捧不同,这次的声音统一的负面,甚至不乏恶语相向,起因是罗振宇作为奇葩说第六季的导师怼了选手,然而罗振宇到底怎么了,让人如此不待见呢?刷完朋友圈的一瞬间我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想了很多,肺炎闹腾这两个多月数次想把我的想法写出来,因为心情极差和懒的的原因一直拖延,到今天还是觉得要为此事说说话。

很多人并不认识罗振宇,所以我要先说说罗振宇是谁?罗振宇是安徽人,传媒博士,得到app的老板之一,每天坚持60s的男人(承诺每天在逻辑思维公众号发布60s语音连续十年,目前还差两年多完成),预售了20年跨年演讲的男人,出身中产家庭,最初在北京师范大学当老师,后忍受不了贫穷跑去给315晚会写稿子,由此进入央视,在央视的最后职位应该是柴静主持的《对话》栏目制片人,后去上海和深圳的卫视做财经节目主持人,按他自己的话是要把自己的脸亮出来,在IP这个概念诞生之前就有意识的打造自己的IP,也正因为这种超前的意识最终凭借网络节目《罗辑思维》功成名就,罗辑思维的意思就是一个姓罗的人做的节目,最初做此节目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IP能够更为知名,演讲的出场费能够更高。以上为此刻凭记忆转述罗振宇在不同时期和节目中的口述,时间久远,未必准确,就听个意思。

罗振宇和马东的关系:两人是央视的同事,算是老熟人。

罗振宇和高晓松的关系:两人算是一人谈话类网络节目的开创者,也是最大的红利收割者,《晓说》和《罗辑思维》是当时优酷最火的两个一人谈话节目,也是当时的顶流之一,当时二者同出优酷,流量名气相当,经常看其一就会有另一个的视频推荐。

罗振宇和奇葩说的关系:罗振宇是奇葩说最早的观众和粉丝之一,在奇葩说还是新节目的时候罗振宇就用罗辑思维的巨大流量为奇葩说导流,当然不排除罗振宇此举与马东的私交有关。因此罗是奇葩说的第4、6季导师并不奇怪,第四季观众评价较高,第6季被观众喷到崩溃,就我观察是真的崩溃,连蔡康永都在节目中说他精神不稳定。

罗振宇和我的关系: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我最初看到罗振宇是在晓说的推荐链接里,大概是第一季的大国开门之类的主题,当时无感,数月后偶然看到逻辑思维第二季第一期,这一期的主题崇祯为什么必须死,对我这个直男思维的人是启发性的,解答了我以往的痛苦和疑问,长期苦于人生无人指引的我似乎找到了导师,数日内刷完了第一季的所有节目,此后看了每一集逻辑思维直到视频停更,听了转战得到app的逻辑思维所有音频,以及逻辑思维公众号的所有每日60s音频。我也是得到APP的用户,在这款app上还没有什么资源的时候就确定罗在其上大有所图,以受众的方式密切关注了得到最初两年的发展,比如购买产品,听他们的每周例会。罗振宇或者罗辑思维的节目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认知,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促使我30岁离职创业,今日无业蜗居老家的原因之一。

事情的起因是在奇葩说的预选赛中一个选手说罗振宇贩卖焦虑知识付费,罗振宇当场回怼你们全家都知识付费,因为表达过于生硬引发反感,加上把自己队的复活卡给了薛兆丰队以及杨奇函在微博公开怼罗振宇,导致整个第六季奇葩说罗振宇从头被黑到尾。这期我正好有看,当时对罗振宇的表态也很诧异,因为在几年前罗振宇是知识付费的公开倡导者和先行者,也是目前最成功的知识付费头部服务商,可以说知识付费就是罗振宇自己提出来的,也实质上加速了喜马拉雅等各种音视频资源平台跟进付费模式,而且早期罗总是把”就是要理直气壮光明正大的把钱挣了“这句话挂在嘴上,所以他对过去自我发言的否定和如此突兀的表达让我十分惊诧,想了一下我又了然,个人觉得其实这一瞬间只是一个引爆点,真正的原因要把时间往前推。

贩卖焦虑?我眼中的罗振宇

在这期节目播出之前至少半年我持续看到很多罗振宇贩卖焦虑的标题,而且声音非常一致,鲜少有不同声音的文章能够被传播,也很难看到罗振宇的自我辩护,所以才有了选手当面用罗振宇贩卖焦虑知识付费当话佐料的场景出现,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出现的,这正是我比较好奇的地方,是罗没发过声吗,我无力去查,但我想他一定自我辩护过。几年前的罗振宇有名有实,顶级流量,粉丝千万,事业成功,资本追捧,因此他最初对这样的声音或许不够重视,而当这种声音变成巨浪,他想不在意都不可能。罗振宇外表斯文,其实是骨子里非常强硬的人,当面回怼不奇怪,或许故作幽默失败给自己招了黑,但为什么要用否定过去的方式发言?我觉得这一刻他不是对这个选手,而是对长期以来罗振宇贩卖焦虑的声音反击,他想为自己的商业模式做解释,条件又不允许说太多,因此采用了比较强硬的方式制止此类声音在奇葩说舞台上的传播,怼人之后马东也确实给罗时间解释和辩护,然而相比罗振宇怼人这件事没有人在乎他解释了什么。我真正关心的是这一刻他为何不能像从前一样说出就是要光明正大的把钱挣了,知识就是应该付费这样的话,或许现场效果会更好,我想知道这一刻他纵有千言万语,却只能用一句你全家都是知识付费来回怼的原因,作为得到的老板他为自己的公司辩护无可厚非,作为罗振宇,似乎就是哪里不对。

今天的罗振宇与几年前有什么不同,这是我最想说的部分。为了理解整件事,从来不开弹幕看奇葩说的我开着弹幕刷完了奇葩说第六季以及罗振宇今年的跨年演讲。我所认知的罗振宇是非常理性的人,所以怼选手一定不是冲动发言,作为得到的老板他在节目上不遗余力的给得到做广告,他自言是背负使命来做导师,这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当初是罗辑思维给奇葩说导流,如今要到奇葩说做导师给得到导流,罗振宇自己没有流量了。

其实我认为整件事的核心只有一点,年轻人不认识罗振宇,他们对他既无了解更无感情,尽情的对他口吐芬芳,导致弹幕声音一边倒,直到决赛的时候才有部分观众开始欣赏这个胖子,从整季的表现来看罗振宇和李诞的处境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这不由得让人感叹世代更替是如此之快。

我要提醒大家罗振宇是个不张扬的营销大师,他不仅成功营销了自己,还助推过很多人和机构。罗辑思维公众号是早期最成功的几个公众号之一,在微信还不是很普及的14年左右,就有千万人每天早上听这个胖子的60s语音,几乎所有的一线品牌和新潮产品都争着上罗辑思维做广告,那种盛况是今天你在任何一个公众号上都看不到的,今天前一百名的公众号很多都在罗辑思维公众号上推广过自己,如今很多知名的品牌和机构,当初作为初创品牌都是通过罗辑思维的流量迅速规模化才做起来的,当时的罗辑思维公众号是全中国最高效的流量,可以说没有之一。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罗振宇的营销能力。前几年有个叫宗毅的老板特别火,他的裂变式创业,特斯拉充电桩之旅在很长一段时间刷爆朋友圈,而我曾在公开场合听到宗毅亲口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宗毅当时还不是那么知名的老板,他想推广自己的业务,于是朋友给他介绍了罗振宇。宗毅苦于没有人认识他,罗振宇答:你现在认识我了,就没问题了。之后罗振宇做了什么不去探究,总之宗毅火了,晋升商业大佬。事实上宗毅并不是搭建充电桩旅行的第一人,我曾看到有个内蒙小伙抱怨,明明我是第一个自费搭建充电桩旅行的人,为什么火的是宗毅?抛开投入的金钱和时间,或许他们之间真的就只差一个罗振宇。

那么有名有实口碑良好,又是营销大神的罗振宇是如何丢失了话语权,在千夫所指中无力反击的呢?我的观察是自我封闭,这一切都要从得到app说起。一切有关罗振宇贩卖焦虑和知识付费的批评,其实都指向得到app,那么得到真的有那么差么?其实说结论之前,我真的建议大家去下个得到去实际体验一下这款产品作出自己的结论。

作为一个从得到上架第一天就下载,从其几乎没有资源到今天如此丰富持续关注,并且实际购买过内容的用户,我个人的结论,得到是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软件,没有之一,它的好体现在:

选题的广泛性:从量子力学到小学语文,从国计民生到如何收纳衣服都有相应内容;

权威性、专业性:与知乎等其他软件不同,得到的作者是邀请制的,经过严格筛选并且实名制,要么是久负盛名的大神,要么是某一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既有名牌大学教授又有一线工作者,比如讲硅谷的吴军是久居美国的投资人,当过谷歌的全球副总裁是李开复的上司、当过腾讯的副总裁,讲恐龙的邢立达是第一个在琥珀里发现恐龙的人,是国内发表恐龙SCI论文最多的人,讲产品的梁宁是中关村的早期创业明星之一,腾讯和阿里的双料高管,湖畔大学的总教习,讲肺癌的是北京医科大学胸外科的主治医师等等。

通俗性:就是说人话,听得懂,能不用公式的不用公式,能一句话的不啰嗦两句。

得到还有一个设计,就是随着内容量不断增加,开始构建检索功能,未来有望成为一个比较权威的知识检索工具。

得到的服务是双向的,即服务用户,又助推作者,祝其出名挣钱,得到包装并向其他平台输出了很多内容创作者,比如薛兆丰就是在得到上讲课出书挣钱成名,并且接班罗胖成为奇葩说第五季的导师,所以说罗胖与奇葩说真的关系匪浅。

就连公开怼罗振宇的杨奇函都自认是得到用户,我想他的那句今天是否比昨天博学了一点,就是来源于此。(我对得到是否贩卖焦虑的看法看文末的黑体字,这里不占篇幅)

罗振宇可以说成业得到败也得到,成的是他从台前再次转型做老板,败的是几乎放弃了自己的IP,这是他当初的主动选择,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但我对其自我封闭很是不解,过去逻辑思维是优酷视频和喜马拉雅FM的招牌节目,后来为了给得到导流,逻辑思维多年积累的资源在得到上独享。我当年收看逻辑思维的时候就觉得这些视频是给青年人最好的通识课程,几十年都不会过时,会造福很多人,没想到几年后它们就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了。如果这些视频音频还在,年轻人是否还会对罗振宇如此陌生呢,应该为得到导流效果也更好吧。

早期罗辑思维团队主要靠公众号的商业推广维持,因为坐拥巨大流量,当年买月饼和卖车都是轰动一时的现象级时间,得到上线后罗辑思维公众号声明不再做推广,此后几乎沦为得到的企业号,去年的某一天我记得罗胖说现在每天还有几十万人听他的60s,这与巅峰时期的几千万人落差是巨大的,前两天我特地看了下最新的公众号排名,当年很多它推广过的号都在,只是它已经消失。这也是罗振宇的主动选择。

我记得在不止一次的得到例会上听到罗振宇说(所有例会是网络直播的),目前得到有几百万的用户,我只要服务好这几百万用户就够了,我们只服务自己的用户,几年后的今天,我想得到的用户是下滑的,不然罗振宇不用在奇葩说上一次次生硬的为得到做广告,生硬的怼选手,他完全可以更放松,更写意。

我想正是罗振宇的一次次主动选择造成自己原本巨大的流量和话语权消失殆尽,纵使身为营销大师和资深传媒人也无力反击。得到的缘起是某位大佬到罗辑思维的办公室做客,他指出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就是知识服务起家,应该就专注在知识服务上,于是就有了得到。今天回头来看,当初是罗辑思维成就了罗胖,是公众号的巨大收入养活了团队,罗辑思维公众号是最早实现千群直播不卡顿不掉线的,当时技术能力也是震惊业界,这些已有资源完全可以并行,或许真正做事的人都将就专注,但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而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假设今天罗辑思维继续更新,年轻人都认识罗振宇,得到坐拥流量无需广告,罗振宇怼选手的场景还会出现吗?我想连选手说罗振宇贩卖焦虑的现象都不会出现吧。今年跨年演讲刚开始,弹幕上就出现了得到是啥,正是因为年轻人对罗振宇不认识,没感情,所以罗振宇的困境可能才刚刚开始。


贩卖焦虑?我眼中的罗振宇

罗振宇的另一个黑点是首次跨年演讲大赞乐视和暴风,而这两家公司暴雷之后罗振宇自然就变成了面目可憎的帮凶,但我想说的是那是最精彩的一届跨年演讲,罗振宇穿着夹克衫登台,放松又自由,大胆的说出这些公司或许未必会成功,但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探索者,为我们大家趟出一条路这样精彩的语言,而不是现在这样如此封闭,说是六分报告,不如说是自己六个产品的发布会,这样虽然不会犯错,但绝对办不了20年的。整场没有干货,无聊之极,弹幕寥寥,一两个人就能从头到尾控评,当然我不知道这些在每一个画面上留下焦虑贩卖者的是否真的就是一两个人。

贩卖焦虑?我眼中的罗振宇

今年的跨年演讲唯一一次屏幕上没有贩卖焦虑就是说到北大毕业杀猪的这位去年收入十几亿时,看来金钱使人安静,今年跨年演讲的乏善可陈,是否与预测事件和奇葩说怼人有关我不知道,但从奇葩说的决赛罗胖几乎崩溃的状态来看至少还是有些影响的,如果是有意采取的保守策略可以理解,如果是本就如此,我觉得跨年演讲真的不用办20年了。

贩卖焦虑?我眼中的罗振宇


我还是喜欢那个穿着夹克衫在台上自由放松的罗振宇,那个敢于神预测的罗振宇,那个在台上说书生夜宿,男鬼来,吾有利剑,女鬼来,纳之!的罗振宇。那之后,罗振宇说要尊重观众,以后都穿西服登台,但是我觉得,西服要是不舒服,脱了又何妨。今年罗振宇在将老同事张泉灵收入麾下之后又在深圳卫视办了只是春晚,罗振宇依然是成功的老板,得到依然是头部的知识服务软件,今年的罗振宇与几年前也没什么不同。

贩卖焦虑?我眼中的罗振宇

罗振宇的知识付费如果有什么黑点,就是带起了所有平台的收费模式,从视频到音频,以往很多垃圾资源都变成付费和VIP,这样有利于平台和创作者,但个人感觉从优酷到喜马拉雅都没有以前热闹了,精彩的资源变少了,大量有趣的创作者和作品消失了,总之不好玩了,冷清了,长此以往对生态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前几天想看天堂电影院,结果发现如此殿堂级的电影居然各大平台都没有正版资源,有的时候,利害是同生的,我并不反对平台和创作者收费,我反对的是自我封闭竭泽而渔,破坏生态。

2020年,属于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音频也在得到上寿终正寝了,我不知道未来他是想专注于管理,还是继续内容创作,我个人的希望是他能把罗辑思维视频恢复个大平台上线,并且复更,或许不会再有过去的盛况,但至少年轻人会了解他多一些。最后我想把罗振宇曾经跨年演讲的结束语送给他。

贩卖焦虑?我眼中的罗振宇

关于罗振宇贩卖焦虑持续如此之久的原因,除了我知道很多人一开始就不喜欢他之外,还有一个传闻就是得到要上市了,人红是非多,消息真假不知,给时间来检验吧。

我从没见过活的罗振宇,以上都是蜗居家中的宅男呓语,当不得真。

说一下我个人对得到贩卖焦虑的看法。

网络上对罗胖的攻击几乎都指向得到,因为得到的内容大部分收费,因此坐实了其知识付费的原罪,就我个人的经验,得到的所有课程都会免费开放一定比例,比如20节的课程可以免费看3-5节,以其海量的课程来说免费课程都是看不完的,另外得到的所有课程付费用户都可以分享,分享名额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所以如果真的不想花钱的话加一些用户分享群几乎可以免费听看所有的免费课程,其实从这一点来说得到作为知识服务商来说是非常良心的,只是这一部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少部分人则是故意隐藏了。我只在最初的两年自费买过课程,此后基本都是在群里听别人的分享了,其实有很多热心的朋友会一期不拉的分享课程,所以得到其实把是否付费的权利给了用户。

关于得到贩卖焦虑,其实正是这一点让如此懒惰的我不断拖延之后还是心心念念的写下这篇文章。得到上确实有一些看似成功学的课程,比如经济学、理财、社交、人际关系等,多是理论和实践案例,类似商学院或者MBA课程,因此说是成功学也没错。得到的课程与社会上大多数成功学的不同,在于其内容不是口号和打鸡血,而是正经的理论课程,多为经典的国内外大学课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兼顾经典和时效,又不乏实操案例,所以作为课程来说与贩卖焦虑完全扯不上关系。我个人经验,真正让人焦虑的是得到的课程太多了,每天有太多的知识看都看不完,在海量的知识面前学习本身就让人焦虑,尤其有无数的牛逼同学和你一起分享课程的时候会有明显的被抛落感。

但是我想换个角度解释这件事。原本我以为攻击得到的会是竞争对手的水军,但是仔细想了想最初说出这些话的应该是得到的用户才对。我想既然使用过得到的人还是有发言权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觉得得到贩卖焦虑呢。首先当然是因为得到收费,它让你觉得你无知,然后花钱买知识,买成功学,最终没有成功,只收获了焦虑,因此罗振宇是骗子,我觉得他们这么想也没错,但我想说的是你本来就焦虑,你因为不成功焦虑,因为阶层低焦虑,这些不是花几十几百块钱买了课程就能解决的,即使你认真的学完了得到上所有的课程,你变成了更好更博学的人,也不一定会让你更成功,更有钱,阶层更高,我见过拿低保的大学教授,他儿子都不尊敬他,我见过一路坑蒙拐骗的大老板,大家都叫他大哥,人人对其敬畏有加,得到就是一个给你靠谱知识的工具,它把精英圈和专业圈的常识分享了一点给你,满足一部分人的求知欲,让底层的人明白这个世界怎么运作和正在发生什么,让用户认知上和精英圈或者顶尖阶层同步,这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是说你知道了上流圈子的一点内幕消息,你就是上流人士了,如果这样的目的来使用得到你自然会焦虑会痛苦会怨恨,对于那些仅仅是出于求知欲,想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的人来说,得到是再好不过的工具,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知识比作食物,有些人有什么吃什么吃饱就行,得到就是满足美食家的精品菜肴,再精美的菜肴也只是让你吃饱而已,不会有特殊功效。

我说这么多的原因是得到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底层的孩子是个好工具,当你的父母见识浅薄遮蔽你对世界的认知,当你没能进入好学校没有接受好的教育,当你面对世界的纷繁乱象感到迷茫而身边无人指引,去试试得到的哲科类课程,这些课程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不仅点亮过去,也能指引未来,它们真的能告诉你世界是如何运作,或许能改变你的人生,只是或许。并不是说这些知识只有这里有,他们到处都是,可能是别人家书柜上的几百本书藏,是别人的孩子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口传心授学来的常识,可能是别人中小学的课外读物,而你连书名都没听过,在目前的市场上,得到是把海量的知识压缩成十几分钟的胶囊课程服务用户做的最好的,真正需要得到的,正是咒骂它贩卖焦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