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飆車評車?

我也不知道寫啥


其實不同的媒體也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顯然大飆車不是那種傳統媒體的經營之道,實話說現在國內的汽車媒體真正客觀的到底有多少,估計明眼人都很清楚。僧多粥少都指著廠商的廣告,大部分還是依靠關係才能過活,這種媒體不僅對廠家極為友善,諂媚,甚至淪為了廠家的軟廣平臺,消費者根本無所謂。


當然也有一些媒體看似客觀,並不依賴廠商過活,尤其是自己有車輛測評和原創素材來源的說話自然膽子就大得多,但是否客觀這倒不一定,國人其實從小到達首洗腦教育太多,真正會獨立思考的人並不多,或者說能獨立思考並且發聲的人並不多。


所以在我來看,那些諂媚廠商的媒體真的沒什麼可信的,而這些口無遮攔的媒體與自媒體,其實就是一個信息發佈源。去偽存真還需要用自己的大腦進行判斷、分析,並無絕對,因為很多操作和企業的生存之道作為外人並不瞭解,而在我們這個環境中明明是明規則可以解決的問題,一定要牽扯很多潛規則,這就會讓很多人一頭霧水。


但客觀的說,百家齊放、百花爭鳴,避免千篇一律的公關稿式的內容至少還給大眾一個判斷真偽的機會,我覺得相對是好事兒。


老倪DIY


大飆車的視頻我也一直關注,對於他的評測方法雖然有時候會斷章取義,但是很多也是用事實說話,這個要看讀者是怎麼理解了。對於比較專業的人士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對於一些對車輛不是很懂的人而言,極有可能被他帶偏了。


早期的大飈車因為只看防撞梁的厚度來評判汽車安全性而被吐槽

早期關注大飈車的時候,每次評論汽車安全性的時候一般都會用遊標卡尺量一量汽車防撞梁的厚度或者覆蓋面積等,從而給一個的安全性進行打分。我們知道汽車是一個系統工程的產物,一個車安不安全防撞梁的影響不是很大,車輛主要還是看他的大梁、A柱、B柱的強度,防撞梁只能對付一些低速碰撞,可以減小對此修車的損失,對於乘員艙的安全起不了決定性作用。早期大飈車也因為只看防撞梁厚度而評判汽車安全被人指出不專業。


後來大飈車加入了更多評測項目,譬如說空氣質量、轉向力、發動機艙機構、後排座椅鋼板、車門結構等等

後來大飈車改變了節目的風格,只對測量出來的具體數據進行公佈,很少涉及到個人言論。但是這依然不能保證評測的公平性和專業性,就像這次長城告了大飈車,說大飈車的測試方法不專業,導致測出來車輛地毯甲醛含量爆表,居於所有測試車輛的頂峰。對於這個測試結果,我當時也很懷疑,長城wey品牌作為它的高端品牌,難道用料比哈佛還差?果不其然,長城狀告大飈車,最後勝訴了,大飈升賠償100萬,並且還要道歉。


大飈車越來越專業,但是測試方法還需完善

大飈車的測試也越來越全面,但是對於測試方法一直感覺是沒有專業的標準支持,所以建議每次測量的時候都要說明白是基於哪個標準,要有法可依,有跡可循。不過從後面幾期的視頻來看,大飈車基本都是很謹慎了,對於測試方法也越來越嚴謹。

希望敢於說真話,擺事實的自媒體越來多

大飈車是所有汽車自媒體中為數不多的拿數據說話的媒體,這也是我喜歡大飈車的原因之一。對於一個專業人士而言,他的拆解視頻的數據展示,都是非常珍貴的。如果不是大飈車,很多人也許還以為日本車沒有後防撞橫樑,以為日本車都是泡沫做的防撞梁,還有人覺得德國車鋼板厚。通過大飈車的真實數據,讓很多普通觀眾的汽車觀點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總的來說,功大於過吧,還是很希望大飈車越辦越好。


道遠說車


光說沒用的,車架厚度結構一律不說,這一點跟拆車坊比差太多了



用戶51320678000


大飆車是汽車自媒體,其中主打拆車看汽車整體用料,其中試駕和駕乘部分比較少,比較注重汽車的一些隱藏部分的介紹,比如車門內的隔音材料,底盤結構用料等,前段時間因為拆長城車,引出了賠償問題,作為普通消費者,對於汽車內部構造和隱藏部分構造並沒有深入的瞭解,汽車在生產投入市場之後,都是符合標準的,只是用料品質高低不同


每個價格水平的車型,都有自身的做工用料標準,但是構造基本都相同,大飆車拆車主要是看車型的保險槓等配件的品質,這樣的評測意義不大,因為已經符合標準了,品質如何和價格水平有很大關係
大飆車很多時候都會插車門,10萬以內的車型,都會有成本控制,隔音材料都會很普通,隔音效果都比較一般,所以沒有拆的必要,而豪華車價格水平高,隔音做的都不錯

總結:作為汽車消費者,對於汽車內部構造和做工材料並不瞭解,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小白,在售汽車都是符合標準的


色彩車圈


這裡我只是說說個人看法,覺得我說的不對請誤評論,怎麼說呢,有人說他充值,有人說他良心,我個人的感覺是,對於購車者來說,大飆車的視頻絕對是有參考意義的,對測量的項目比較專業,精確,細緻,但缺點是基本只停留在表面,嘴上說著防撞梁對整車安全性影響不大,但測評始終停留在防撞梁厚度,方向盤力矩,車內甲醛濃度,隔音棉厚度等等表面文章上,說實話個人覺得這幾方面並不能真正意義上決定一個車的好壞,說好的拆車,就只拆個前後保險槓,門內飾板,再扒個座椅皮?看多了會給人感覺拆車的噱頭比實際意義更多……試駕環節也更多的是大冰塊的主觀感受,這個真的是大冰塊自己常說的見仁見智了吧,為什麼不弄一些專業的路試環節呢,例如加速,麋鹿測試,連續減速帶,等極端情況的測試,弄個排行榜也是上到BBA,下到五六萬的車統統在一起,雖然有所謂的評分標準吧,但是總覺得實際意義也並不大,誰不知道更貴的車用的材質相對更好呢。

總之大冰塊的視頻絕對有參考價值,但每輛車真正有意義的測試結果有點少,當然相對某些就只是坐在車上跟你砍砍的那種要好的多了,希望大冰塊越做越好,越做越專業吧


幹散咂哇洋翻過


大飆車這個檢測汽車的方法不科學,有點欺負普通消費者不是汽車業內人士。什麼後排鋼板,什麼後保險槓啥的,斷章取義,不是整體上去反映一輛汽車的安全性。也就是說,後排座椅鋼板在汽車安全性上到底起到哪些作用?在經濟型家用車上,哪些零件在碰撞上起到關鍵作用?所以,大飆車說他只說真話,但是有些真話他不說,他說的真話只是他想說的真話。這些真話只是汽車安全性全貌的一小塊拼圖。你想拿著這一塊拼圖能看到全貌嗎?


小吳7581


每個節目都有每個節目參考價值。汽車是一個大工程,選車時候應該參考不同的方面,綜合考慮。下邊,是我為你推薦的不同的車評人及可參考範圍。

一、深度瞭解一輛車的駕駛感受和使用體驗,而且你想深入瞭解這輛車缺點,請關注38號車評中心,一位用5年時間將國內車媒體重新洗牌的人。

二、想得到越野、穿越、脫困、自駕遊方面,蘿蔔報告之《越野路書》,這是一檔不遜於國際一流的越野自駕遊紀錄片,真的很贊。

想領略各地風土文情,瞭解各地美食,那必須是胖哥汽車頻道,另外,胖哥是車評視頻節目的元老級人物,說國內的車媒體是從胖哥開始也不為過。評車風格幽默且犀利,有不足的地方直接說。

三、《此地無垠》是王垠老師主辦的,主要特色是汽車耐久性測試,開幾萬公里後,這車的車況到底如何,保養怎樣,維修成本怎樣,你會有更清楚的瞭解,別的節目你看不到耐久性方面的東西。

四、二手車方面,看看李老鼠吧,感覺這是目前做的最好的關於二手車方面的節目。

五、再給你推薦一位可能沒那麼火的:汽車系超老師,這是一位大學老師,節目精煉而清晰,一位科班老師的角度,會讓人眼前一亮。

六、汽車周邊知識,《備胎說車》,每集都是知識點,好好學習吧。

七、來聊聊大飆車,首先他能給到你有參考意義的點:車內用料更偏向表還是裡、車內有害物質(這是跟每一位車內成員息息相關的)、nvh好與不好數據為證一目瞭然、大燈是否夠亮、發動機震動大小關乎到製作工藝。但是同時,他的節目其實有點表面化,尤其是看咱們平時看不到的地方用料情況,防撞鋼樑,加強筋厚度不能一概而論安全性,比如你就是給帕薩特裝一套1cm厚的鋁合金防撞梁,它A柱還是折啊,因為車身強度不夠。辯證看待吧,至少它能讓你看到你看不到的地方,到底好不好,這才是你最常用的“配置”(隔音材料,環保材料,方向盤阻尼手感)。


愛車與車尋


第一次看時覺得說的不錯。多看了幾期就不行了。長城起訴大飆車勝訴後更不想看了。確實是經常故意批評某款車博取眼球。


Alzopz


大飆車既然以拆車作為自己的賣掉就應該對車身結構及系統工程進一步鑽研,而不是看到一點細節就斷言對車型做出評論,這一點比默默無聞卻深度專業的拆車坊差多了。


Winds2ct


很多人抨擊大飆車,拆車沒有意義,我想很有意義,給老百姓一個肉眼可見的真相,你們這些批評大飆車的,你們也拆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