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女兒也愁嫁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

有一句說的好“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是不是所有皇帝的女兒都好嫁,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朝代,他們雖說貴為天子,但是想要找駙馬爺,還真沒有人願意去,如果那個大臣薦一個駙馬爺,那麼推三阻四,要麼他就要被這個駙馬記恨一輩子,還會報復他,這是這麼什麼情況啊?

唐朝我們知道是一個大唐盛世,創造了很多神奇,影響巨大,當今的唐人街就是那個時代影響的產物之一,按理說人民生活比較幸福,國運昌隆,大唐皇帝要招青年才俊應該很多人趨之若鶩啊,可是不管是唐太宗、唐憲宗,還是唐玄宗等等,發佈信息很久了,沒有幾個人感興趣,不管是世家大族,甚至是平民百姓,大家都不願意去做駙馬,怎麼皇帝的女兒也愁嫁了呢?

首先是唐代皇帝的女兒不修婦德,社會風氣開放的唐代,堪比現在,尤其是公主們的私生活很混亂,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後,都有自己的小情人,公然給駙馬帶綠帽子,這事朝野上下人人皆知,比如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嫁給了武則天的外侄子武攸暨,因為他的性格懦弱,公主就與當朝大臣私通,公主不滿足還與一個富豪之家的和尚搞在了一起,並且在太平公主的推薦下,還做了一個三品官,除此之外,還豢養男寵,並把自己得意的男寵推薦給其他公主。

不管是在封建社會開放下,還是當今社會更加開放下,一個男人和這種女人結婚,哪怕她是公主,我想也沒有人願意去做這個綠帽子王的。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


二是女權盛行。在唐朝社會風氣開放下,女子的地位比較高了,唐朝可以說是整個封建社會里女權最鼎盛的朝代,可以與皇子權利相等,甚至有些比皇子還寵愛,這樣導致了唐代的公主,性格驕橫,還熱心政治和宮廷鬥爭,駙馬家往往受其連累。比如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悍婦,她十六歲嫁給了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但是高陽公主看不起這個駙馬,結婚當晚不僅不與之同房,公主還與唐玄奘的弟子辯機和尚私通,駙馬爺知道了也無可奈何,公主後來送給了辯機和尚一個玉枕頭,但是被一個小偷偷走了,後來玉枕被縣令認出了宮中之物,不敢擅自做主,就層層上報,後來唐太宗知道了高陽公主的醜事,就把辯機和尚腰斬了,並把公主趕出來皇宮,驕橫的公主不但沒有悔過,還與其他公主聯合對抗自己的父親,太宗死後,她還謀反不認繼位的高宗,擁戴自己的皇叔稱帝,事情敗露以後,公主賜自盡,房遺愛作為駙馬,也受其牽連被腰斬。

這些殘酷的血淚史讓很多人都不敢去做這個駙馬,畢竟生命只有一次,自己的家族也可保平安,所以小老百姓也對公主的駙馬這個位置望而生畏,因此忌憚女權是人們不敢娶公主的有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駙馬爺的地位低微,他們是公主的附庸,駙馬爺說白了就是倒插門女婿,哪怕是娶了公主,給駙馬的官職也會不會太高,大都是閒職。倒插門不管是在皇族裡還是在民間印象裡,容易受輕視,尤其是唐代的公主因為受寵,駙馬的地位更加卑微,唐朝公主的家裡還有府邸,設有官吏,奴僕等,皇帝常常賞賜大量嫁妝和財物,這一切都是屬於公主一個人的,家裡公主最大,駙馬沒有權去使用和調遣,必須向公主申請才可以,唐代禮樂還規定公主死後,駙馬要守喪三年,穿麻衣戴孝,這是對男性最嚴的挑戰,心中肯定不忿,可是也不能表現出來。

有些公主在家中不僅不履行媳婦禮儀,更有甚者還有公婆向公主行禮,比如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汾陽王郭子儀的兒子郭曖,老爹過壽公主不願去拜壽,郭曖好言相勸不聽,還說自己是公主是皇族,他臣子,不能向他行禮,忍無可忍的郭曖打了公主一巴掌,這就是《醉打金枝》,後來公主去找唐代宗告狀,還好皇帝比較重視家庭禮儀,沒有追究,雖說唐朝的皇帝們也常常教育自己的女兒講究孝道,可是也沒有多大作用。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


四就是唐朝的李氏出身不高,他們祖上有外族血統,中原等地氏族名門比較重視出身,看重是文化傳統、家風門風,社會名望等,李氏集團想與幾大家族靠婚姻聯姻鞏固統治,也比較難。

當代的社會出現了很多大齡女子,她們不是不愁嫁只是想找一個好人家,人生那麼長,都不想將就,祝願你們都能找到好的歸宿!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