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大班了,老師們卻只教了拼音和10以內的加減法,怎麼辦?

心寒七年


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大班了,老師們卻只教了拼音和10以內的加減法,怎麼辦?

我想說,家長你太焦慮了,老師已經超綱了,幼兒園超前學習小學知識弊大於利。

先說個身邊的真實例子吧。

一個鄰居的兒子,姑且叫他小A。

小A的父母就是這種焦慮型的父母,在小A上幼兒園的時候,給小A報了珠心算、拼音班、寫字班、英語班等等各種班,小小年紀的小A就能寫會算,那簡直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小A上小學了,成績相當的優異。每每提到小A,他的父母都是特自豪特驕傲,我兒子又拿了全部的優。晚上的作業時間從來沒有別人家的那種“雞飛狗跳”。

小A到了三年級了,晚上的作業時間,開始出現時不時的怒吼聲。提到小A,他的父母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驕傲。

小A到了四年級了,晚上的作業時間,幾乎天天都能聽到怒吼聲和孩子的哭聲。每次看到小A,都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他的成績幾乎已經進到倒數的行列。提起小A,他的父母一臉的無奈。

自己去找一找,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先不說為什麼會這樣,先說說題主的問題。

幼兒園老師教了拼音和10以內加減法,家長你還覺得少?

你錯了,老師已經嚴重超綱了

在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就發佈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嚴禁幼兒園裡教授小學知識,包括拼音、算術、識字、英語等。

根據這個通知的要求來看,題主所說的這個幼兒園裡的老師已經嚴重超綱了,這個幼兒園或者是老師的教學思想存在一定的問題。

幼兒園超前學習小學知識,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你錯了,超前教育弊大於利

1、讓孩子失去了童年

回想我們的前半生,學習、工作、結婚、生子,乃至後半生,最無憂無慮最幸福的應該就是童年了,不用為學業擔憂,不用為生計發愁,不用為子女操心。

想想自己,再想想孩子,我們怎麼能用課業填滿他本該玩樂、遊戲的童年。

2、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不管是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是慢慢發展起來的。

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提前把小學內容教給幼兒園小朋友,這種行為猶如“揠苗助長”。


3、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什麼樣的學習能讓人感興趣?

能夠學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可以克服困難。這樣的學習才會讓人有成就感,讓人能夠感興趣。

那些超出幼兒園小朋友能力範圍之外的小學知識,只會讓孩子產生學習上的挫敗感,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就算能夠靠“死記硬背”來學會,也會讓孩子慢慢的失去學習的樂趣和興趣。

4、養成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

提前掌握小學內容,小學課堂上的重複知識,只會讓孩子覺得枯燥無味,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讓他後續的學習變得困難。

之前的小A就是因為不良的學習習慣以及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導致後來學習變得越來越差。

起點雖高,後續乏力。學習是一場長跑,你想讓孩子贏在起點,可能卻會讓他輸在終點。

幼兒園不提前學習,小學會跟不上?

你錯了,國家要求小學“零起點”教學。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我不給孩子報班,不提前學習,小學怎麼跟得上呢?

首先,國家在要求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同時,也規定了小學必須零起點開始教學。只要孩子能夠認真的上課,適應小學的生活,就不會跟不上。

我的一個做老師的朋友經常說,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認真的孩子。

其次,如果老師教學進度比較快,學起來比較吃力,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

提前預習不同於超前學習,提前預習是一項受用長遠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超前學習只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拒絕超前教育,幼兒園什麼都不學?

你錯了,以下幾種能力要培養

1、自理能力

小學不像幼兒園有阿姨的幫助,小朋友應該學會生活自理的能力。

2、良好的學習習慣

專注力、閱讀能力、觀察和表達能力。

3、社交能力

遵守秩序、懂得交流、適應集體生活。

4、良好的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講究衛生。

綜上所述,家長淡定一點,不要那麼焦慮,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學習也是一樣,不要把孩子當成學習機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