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離不開的3種模式:傳統模式、授權模式、公司平臺化,

企業離不開的3種模式:傳統模式、授權模式、公司平臺化,

大家都知道,隨著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教育,本來我們國家的人民都愛學習,又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最近這幾年,中國的培訓機構自然是多如牛毛。

今天的主題是模式,但是我們可以以培訓機構的商業商業模型進行探討,企業隔行不隔裡,所謂商者無域,相融共生。

據不完全統計,以幼兒教育的培訓的機構,其商業模式都不少於10種。

那麼今天為大家分享三種原型商業模式:

一是培訓機構的傳統學校模式;

三是培訓機構的平臺模式;


一、培訓機構的傳統學校模式

商業模式就是要清楚,那些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如圖所示,呈現了關鍵的利益相關者,以及他們之間的交易活動。


企業離不開的3種模式:傳統模式、授權模式、公司平臺化,

學校A做兩方面的做工,一個是做運營,第二個是做師資管理。

運營包括了品牌的運營和招生,還有就是教務管理。

師資管理就是通過教授開發教案,以及授課,獲得薪酬,開發課程是他們的強項,講課一般。而對於講師來說,他們講課是風趣幽默的,需要學校提供一定的教案,他的職責就是授課。

也就是說,傳統模式當中,教授和講師都與教案相關,教授開發教案,最終給講師,但這個活動需要學校這個“中介”進行交易完成。

這個傳統模式當中,培訓機構只有一個客戶,那就是外部的學員​。

那,假設我們把教授和講師分離,教授只負責研發,講師只負責講課,這個就變成了授權的模式了。


也就是更專業化分工了,我們姑且分為兩個學校,如圖所示,通過學校A教授研發課程,授權給學校B,學校B的講師授課​給學員。

然後學校B收入進行分成給學校A,這樣就打破了傳統培訓模式,而且​還有機會​突破原有的瓶頸。

企業離不開的3種模式:傳統模式、授權模式、公司平臺化,

那麼我們看消費者的改變,剛剛說到,傳統模式中,學員就是消費者,而授權模式就是講師也是消費者,因為需要購買學校A的​教案。

我們可以簡單這樣子看:

學校A為上游產品供應商,學校B為品牌管理商,學校B採購學校A的產品​。這樣可能會更清晰一點。


三、培訓機構的平臺模式

那,又假設我們先把教授和學校分離,講師和學校分離,再把教授和講師進行組合成一個整體,然後和學校A進行交易,這個就變成了平臺的模式了。

這個模式很類似目前的很多教育平臺,例如,現在的今日頭條,得到APP等,打造一個平臺,不同的業務線,然後做收入分成就可以了。

企業離不開的3種模式:傳統模式、授權模式、公司平臺化,

如圖所示,學校從事規模化的活動,如品牌、教務、招生、其他活動可由各個業務主體自主完成,業務主體的負責人可通過業務分成獲取​收益。

不僅是培訓機構的模式,很多餐飲集團也是這麼幹的,當一個品牌做到不錯了,慢慢​提取成功經驗,不斷孵化出不同的子品牌,然後建立自己的招商渠道以及培訓商學院。

還有厲害點的,自己內部不需要自己做品牌,而是直接看到某個小品牌不錯,收購兼併,然後經過​集團孵化,以及內部招商團隊進行招商,擴張壯大。

還有甚者,自己的內部招商團隊和商學院直接對外,例如招商團隊是一個獨立的業務板塊,幫助眾多企業​開始招商,然後分成。

簡而言之,不管是那種商業模式,都要找出利益相關者,不斷分離和重組,進行商業模式的優化和創新。

也就是說,商業模式要回答幾個問題:

  • 都有哪些利益相關者?
  • 要從事這些活動,都需要具備哪些資源能力?
  • 相互之間如何交易?

​對比咱們的企業,哪些可以優化,你看懂了嗎?

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