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趙曉紅,戰“疫”中的鏗鏘玫瑰

本刊全媒體記者:卞瑞鶴

通訊員:趙紅光

早春二月,鞏義市小關鎮南部深山區的南嶺新村背陰處的冰雪還未化盡,春節後又連下兩三場雪,寒意更甚於節前。

在南嶺新村,白天山上溫度要比山下低四五度,體溫槍用過後必須馬上放回暖手寶裡焐著。夜裡都在零下十幾度,冷風刺骨,穿著防寒大衣還凍得發抖。2月23日,省委編辦駐南嶺新村第一書記趙曉紅早早就到村口卡點,與黨員幹部一起值班,她一邊搓著凍紅的手,一邊和大家商量戰“疫”時期的扶貧工作。

第一書記趙曉紅,戰“疫”中的鏗鏘玫瑰


守土擔責,當好群防“主心骨”

“媽,今年春節還幹到年三十嗎?能不能早一天回來……”在女兒的期盼中,趙曉紅連續三個春節都是忙到年三十才往家趕。2019年大年初二,她一大早驅車百餘公里從老家趕到村裡召開在外人員座談會,認真聽取鄉賢們對村莊發展的意見建議。2020年春節前,她和村幹部一起慰問完36位老黨員、老幹部、老退伍軍人、老教師和老弱病困群眾,就又到了年三十。“五老”人員居住分散、子女多不在身邊或體弱有病,不親眼看到他們的年貨準備情況,趙曉紅不放心。“我也想早點兒和家人團聚,可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更是第一書記,村裡的困難群眾更需要我。”趙曉紅說,當初她自告奮勇出任駐村第一書記,就已經把“小家”拋在了腦後。讓她欣慰感激的是,家裡上至88歲的老人、下到正在上大學的女兒,都很理解支持她。

大年初一下午,趙曉紅通過工作群看到鎮裡召開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馬上意識到責任重大。儘管每天通過電話、微信等了解村裡的防控情況,但還是放心不下,毅然提前返村衝在了抗“疫”最前沿。她既當指揮員、戰鬥員,又當宣傳員,白天帶領幹群嚴防死守,晚上伏案撰稿凝心鼓勁,一干就是一個多月沒回家,成為全村幹群抗“疫”的“主心骨”。組織黨員幹部冒風雪嚴寒挨家挨戶摸排返村人員;到居家隔離戶和貧困群眾家裡瞭解生活困難和學生網課情況;每天召開村三委幹部碰頭會,溝通卡點值班情況,調整部署防控措施;協調車輛每天在村裡巡迴宣傳防疫知識……在趙曉紅的帶領下,全村構築起了牢不可摧的疫情“防火牆”。

“趙書記每天都早早來卡點值班,詢問登記過往車輛人員信息,測體溫,宣傳防控知識,耐心勸返群眾,現場教群眾正確戴口罩。看到她恁認真,我們也不敢馬虎。”在卡點值班的第八村民組長張大周佩服地說。

第一書記趙曉紅,戰“疫”中的鏗鏘玫瑰


主動作為,想方設法解民難

在趙曉紅心裡,群眾利益高於一切,哪裡有困難、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她的身影。為解決居家隔離戶和在家群眾的生活物品短缺難題,她聯繫鎮裡的一家超市在村口設立“蔬菜小超”,安排黨員志願者每天往返鎮村二三十公里,義務幫助群眾集中採購新鮮蔬菜、肉蛋奶等生活物品,然後由村民組長再挨家分送到門口。“網上報單網上結算”,群眾足不出戶就買到了平價生活物資,最大限度降低了外出感染疫情的風險。走訪中得知武漢返村大學生李某居家隔離期間因家中電視未安裝機頂盒影響網上聽課,趙曉紅當即協調移動公司值班人員上門服務,並將李某所需的網上學習資料打印好送上門,同時組織村幹部對全村學生網課情況進行摸排,及時幫助解決安裝網線、路由器、購買作業本文具等問題,有效穩定了群眾思想。“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搞好服務就是減輕防疫壓力。”說話時趙曉紅的目光中透著一股子堅定。

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無窮的。為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同時解決防疫物資保障問題,趙曉紅在黨員中倡議開展“南嶺是我家,我為防疫做貢獻”募捐活動,並率先在值班卡點捐資1000元,帶動全村迅速掀起了守護健康、同心抗“疫”熱潮。上到94歲老人,下到一二十歲的學生青年,還有諸多異鄉遊子,都紛紛慷慨解囊,少的十元二十元,多的兩三千,有的一家多人捐,有的一人三次捐,有的既捐款又捐物。截至2月24日,全村共有580名黨員群眾捐款91220元、各類物品400餘件。

“南嶺新村剛摘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經濟基礎還很薄弱,群眾生活還不寬裕,但危急時刻都能挺身而出做貢獻,這讓我感動,也更堅定了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決心!”趙曉紅借勢發力,每天熬夜先後編寫20餘篇美篇,通過村裡的各個微信群,廣泛宣傳抗“疫”一線“舍小家為大家”“危急關頭勇擔當”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蹟,強有力鼓舞了全村廣大幹群抗“疫”到底決心,先後有三四個群眾在抗“疫”一線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趙書記很辛苦,她一心撲在工作上,不分白天黑夜地為俺村老百姓著想!”村委主任張小愛說著眼睛紅了。

第一書記趙曉紅,戰“疫”中的鏗鏘玫瑰


牢記主責,防疫扶貧“兩手抓”

越是急難險重,趙曉紅的思路越發清晰堅定。疫情防控在與時間賽跑,重點項目開局、全年豐產增效更是不能錯過開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趙曉紅帶領村幹部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想盡辦法幫助群眾解決增收問題,儘可能降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群眾搶抓農時開展生產,在全村掀起了春耕備耕熱潮。

組織全村20餘名嫁接能手,分組劃片對遍佈山野的桃、杏、柿子、李子等野生果樹就地採種嫁接,既改良品質促進增收,又打造花果山促進生態旅遊發展。截至3月3日全村已嫁接3000餘棵小雜果。“前些年俺家的兩棵血桃樹只賣三四百塊錢,去年趙書記幫我們推銷到鄭州,還組團來採摘,一下子賣了一千多塊,今年村裡人嫁接果樹的積極性都很高。”正在地頭搞嫁接的一位婦女說,她已嫁接了20多棵果樹,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有,春賞花、夏收果,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南嶺新村生態環境優良,野生中草藥材上百種,為進一步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同時打造旅遊景觀,去年冬季趙曉紅援引省中草藥材種植專家來村裡進行實地檢測指導,決定利用林下、邊溝、荒坡、路邊,組織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並對貧困戶實行“免費提供種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加工銷售”,鼓勵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村裡還投資3萬元專門購置10臺動力噴霧機,發動機一響,消毒消殺、防治病蟲害一機全拿。這些天,南嶺新村群眾的手頭活兒安排得滿滿的,除荒翻田、間伐修枝、防疫消毒、果木除害,漫山遍野都能見到三三兩兩的身影在忙乎。


第一書記趙曉紅,戰“疫”中的鏗鏘玫瑰


而在趙曉紅的案頭,美麗鄉村項目也正加緊擬訂,為形成旅遊環線而規劃的一條4公里道路項目正做開工前準備,加工廠新上的烘乾線準備試車,虎腦遊園這兩天上工……一曲充滿希望和生機的春耕交響曲在南嶺新村15平方公里的山野上奏響。

談到趙曉紅,村黨總支書記李國振滿口稱讚:“趙書記工作思路清晰,工作能力和責任心都非常強,與村兩委成員和群眾的關係十分融洽,村裡男女老少沒人不認識她。她把全村扶貧工作和整體發展考慮的非常細,疫情防控挺身而出做表率,脫貧攻堅精準精細不落一人,為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好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