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她們灑下希望的種子

像陽光落進花的眼睛

她們泛起感動的漣漪

像星星散在夜的海洋

她們探尋生命的潛能

像煙雨漫過雲的天青

這個春天

她們綻放不一樣的芬芳

永續堅韌 初心如一


戰“疫”女性系列報道

《新聞晚高峰》和您一起走近最美的她們


01


這段時間,對於六院負壓病房護士長沈廣玲來說,是沒有幾月幾號和周幾的概念的,她只記得,她要堅守在一線,保護好她的隊員。從二月五日到三月一日,二十五天的堅守,她用生命守護生命。她說,當穿上戰袍的那一刻起,她就無所畏懼;她堅信,醫護人員身上穿的那一片白,就是這個春天最美的色彩。


當記者見到沈廣玲的時候,她剛剛走出隔離區,脫下了“陪伴”自己25天的防護服。經過近一個月的鏖戰,她體力漸漸到了極限,嗓子也有些沙啞。她告訴記者,醫院心疼她,讓她從一線撤離,進行輪休調整。沒想到剛出來,就接到了瀋陽市人民政府給予她記功獎勵的通知。她再三跟記者強調,這場戰役是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跟她一起在戰鬥,這裡面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光榮的戰士:


我就是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但卻給了我這麼大的榮譽!我今後要不負領導的期望,把護理工作越做越好,因為我也特別熱愛這份工作。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抗擊甲型流感、H7N9等數次應對突發疫情,沈廣玲都堅守在一線。有著近30年傳染病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她深知,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她承擔的一線護理管理工作責任重大。有的隊員實戰經驗不足,穿脫防護服和裝備技能不熟練,沈廣玲對他們開展嚴格的前期培訓。她說,過不了我這關,絕對不能邁進隔離病房的大門,醫護人員“零感染”是沈廣玲在進入負壓病房時給自己定的目標:


培訓的時候就是一個一個過篩子,每一個細節都給糾正。可以說就像對待我的孩子一樣,在這次戰鬥中,我真的是嚴格把關,他們也是嚴格遵守,都特別聽話,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都嚴格遵守,所以才能保證我們整個醫務人員零感染。


沈廣玲說,每次進入負壓病房,她都會給病人加油鼓勁。她能夠理解患者的害怕,在這個時候,醫患之間就是戰友,所有的醫護人員,就是他們最大的支撐:


比如患者當時有一點點食慾的時候,就特別想吃小米粥,我是親自為他熬製小米粥,護士一口一口喂的。他一下子就吃了150ml,我們就感覺他偷偷從被子裡頭把手伸出來,豎起一個大拇指,讓我挺感動的。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鼻樑上滿是壓痕,臉被擠變形,滿臉通紅、滿頭大汗,這是沈廣玲和同事們的常態。談起工作如數家珍的護士長沈廣玲,說起同在負壓病房工作的90後“孩子們”,雖然語氣堅定,淚水卻不由自主地從眼角滑落。她說,這些愛美的小姑娘總會說自己丑,其實這是最美的容顏。這群可愛的90後,已經成長為了優秀的戰士:


看到這些90後在這場戰役中,她們不怕苦、勇往直前這種精神,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些女孩克服了很多困難,她們都不能喝水,都穿著紙尿褲,看著護士的勒痕,(啜泣)心疼。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負壓病房的護士們都說,有沈廣玲在,她們心裡才有底。專家組也向醫院表達了對沈廣玲工作的肯定,希望她繼續留在負壓病房。之前,負壓病房進行第三梯隊人員“換防”時,沈廣玲選擇繼續堅守在一線,也正是因為繼續留守,沈廣玲和女兒有了一次特別的相聚。原來,沈廣玲24歲的女兒胡鈺婷也在六院工作,是進入負壓病房的第三梯隊成員,也是負壓病房最年輕的護士。沈廣玲告訴記者,這是女兒自己的選擇,她為女兒感到驕傲:


我覺得她確實長大了,我也放心了,覺得我這個接力棒交給她,她也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在輪休前,醫院最後一位從重症轉為普通型的患者需要坐輪椅去做CT,醫院七名醫護人員全程陪護。沈廣玲負責引路,她的女兒負責推輪椅,大家各司其職,很快完成任務。沈廣玲說,最讓她感到欣慰的是每一個治癒者恢復健康出院,他們都很感激醫護人員,讓她覺得,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無比幸福、無比自豪:


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醫院也就恢復了正常,我還是喜歡在我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我特別願意工作,這是我最大的快樂。


02


她是曾經的軍中女護士,如今的公安戶籍警。脫去迷彩,身穿藏藍,在抗疫戰鬥中更是巾幗不讓鬚眉。她用實際行動見證著轉業軍人的錚錚誓言。她就是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霽虹派出所的女民警生悅。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歲末年初,一場來勢洶湧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席捲全國,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攻堅戰正式全面打響,在這刻不容緩的時刻,大街小巷出現了一抹抹藍色的身影,他們放棄休息,舍小家為大家,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霽虹派出所的女民警生悅作為他們其中的一員,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為抗疫工作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悅說,雖然公安隊伍中絕大多數的崗位都是男民警,但在戶籍窗口女民警耐心細緻的性格特點就大有用武之地。


生悅:“女同志可能是心思會更細膩一些,像我們做的戶籍管理工作,無論是審查材料,還是核實一些手續的時候,都是需要特別細緻、特別認真。”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作為戶籍內勤,為避免來辦事群眾聚集,防止疫情擴散傳播,在疫情防控期間戶籍工作實行網上辦理、預約辦理。可在春節期間,一名群眾來電話,說非常著急將戶口遷往天津,生悅從群眾口中得知,這個人從事醫藥行業,因疫情需要著急迴天津復工,並同時將戶口遷走,瞭解情況後,生悅馬上協調特事特辦,用最快的速度辦理了戶口遷移手續。


生悅:“我們也是問了一下這個情況,因為當時疫情剛剛爆發,情況也比較嚴重。我們說,這個時候你為什麼要把戶口遷到天津去。他說他在天津從事醫療行業,必須要回去復工。”


生悅在從警之前是一名部隊醫院呼吸科的護士。2003年抗擊非典,她也和現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眾多白衣天使一樣,身穿防護服在隔離病區和時間賽跑,從死神手裡搶救生命。正是有了當年的經驗,現在派出所裡的消毒防護工作,生悅更是當仁不讓。


生悅:“我們可能不能像醫務工作者衝在最前線,但是我利用我當年所學的醫務知識和防護知識,協助所裡做好一些防護工作。也是為了咱們公安民警自身安全,也是為了來辦事群眾的安全。”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隨著疫情的發展,全國各地的大批醫務工作者、特別是解放軍各戰區的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馳援湖北抗擊疫情。生悅說,看到自己曾經的戰友們,現在依然戰鬥在隔離病房,她彷彿也聽到了當年軍營中那急切集結號和出征時那嘹亮的軍歌,也想起了轉業時“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生悅雖然無法重返病房與病魔面對面地戰鬥,但在公安崗位,抗擊疫情的戰鬥也從未停止。


生悅:“非典的時候在部隊,也是衝在了抗擊非典的第一線。現在脫下軍裝,穿上警服,但是也想做點什麼。可能不能衝到武漢第一線,但還是要立足本職,他們是衝鋒在前的,我們就是後勤保障,是他們的後盾。”


現在,為抗擊疫情做好後勤保障成了生悅的首要任務。可作為一個雙警家庭,這時候,自己家裡的後勤工作,生悅也根本無暇顧及,孩子託付給了父母,同為警察的丈夫也是忙得連軸轉。生悅說,面對困難,應對疫情,無論是身披戎裝,還是一身藏藍,她永遠都是一名女戰士。


生悅:“好長時間沒回家了,因為工作需要嘛,舍小家為大家。把孩子託付給老人去帶。作為一名二十年黨齡老黨員,我覺得我應該衝在最前面的。”


03


疫情發生以來,瀋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向武漢市捐贈60噸優質大米,向新民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捐贈31噸大米、先後五次組織向社會捐贈各種防疫物資,總捐贈近一百萬元人民幣。總經理趙淑娟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女性,展現了一個民營企業家的博大情懷和責任擔當。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糧食行業知名品牌,線上交易十幾億的電商企業。趙淑娟深知,疫情期間,保證糧食供應是全國的當務之急。她迅速組織企業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疫。大年初一,趙淑娟就做出了企業開工的決定。她帶領企業員工快速啟動緊急備貨方案,糧食加工廠與物流提前結束休假,開始加班加點全速運轉。


疫情期間,因為我們家武漢和湖北是初一就開始整個市場都斷貨了,然後初一下午我們就這些股東開會,召集員工初二開始正式生產。因為正是春節放假期間,正過年呢,還有一個因為是疫情挺嚴重的時候,員工上班的時候心裡肯定有壓力。我們就是挨個打電話,當時答應的都是雙薪,就是來上班的時候每天都雙倍開資。運營那邊24小時在線。


在新聞裡看到全國的醫護人員都在逆行馳援湖北和武漢,趙淑娟深受感動和鼓舞,在自己心裡暗暗定下目標:為了抗疫順利進行,“糧食不斷貨,服務不打烊” 。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由於抗疫需要,封路和限制出行成為必要的手段,這也給企業運營帶來難題,用工難和運輸難。往外發貨和往裡運原糧都成了最大的困難。


我們原來武漢運費應該一萬二、三,最高都花4萬塊錢運走的一車。我們家整個市場上供應這塊米和雜糧基本上都是虧錢的,但是為了維持市場平衡,我們家都保持原價,沒有出現漲價的現象。整個咱這個集團一天出貨將近八百到九百噸吧,市場供應基本上沒有斷貨。


疫情期間,保生產更要保安全。為此,趙淑娟親自主持制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嚴格消毒流程,落實責任到人,最大限度保證前線生產人員的生命安全。

新聞廣播《新聞晚高峰》戰“疫”女性系列報道——最美的她們!

企業一邊做好疫情防控一邊全力恢復產能,同時,趙淑娟想到自己擔負的社會責任。於是,她代表企業向新民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捐贈31噸大米,之後,又向武漢市捐贈的60噸十月稻田品牌大米,僅向武漢捐贈的大米就價值55萬元。


趙淑娟:“從疫情開始,員工的加工量都特別大,都是24小時在生產,這60噸大米當時一天加工出來,工人根本就沒休息,吃飯都是輪班吃。就是在各媒體看到這些醫護人員就冒著生命危險都在去武漢,當時特別感動,所以說當時就想盡自己一份力,想讓抗疫前線的這些英雄們能夠吃到我們家的優質大米。”


不僅如此,作為新民市婦聯兼職副主席,疫情發生後,趙淑娟向瀋陽市女企業家協會捐款1萬元用於支援武漢、向新民市紅十字會捐款2萬元,她還積極籌建新民市婦聯愛心姐姐團隊並親任團隊負責人,為了助力抗疫工作順利開展,她率先拿出5000元,並多方籌集款項和抗疫物資,先後組織了五次抗疫物資捐贈活動,將540桶酒精,20箱消毒液,6箱洗手液,3000個口罩,600袋元宵和4個電暖氣送到抗疫一線。


趙淑娟:“這些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去奮戰在抗疫的一線,然後我們作為當地的企業吧,也應該盡一份責任,有可能這大米代表不了什麼,但是能表示一下我們的心情,然後也希望這次疫情能早些過去,也希望這些醫護人員能平安歸來,希望他們在前線能照顧好自己,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