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國人均壽命26歲,司馬懿憑什麼活到了72歲?

XSLJ736


司馬懿能活到古來稀的年紀,熬死了三國大咖曹操、諸葛亮、曹丕、曹睿,真的得說是上天的眷顧了。

論司馬懿的才華,真的不是最頂尖的,他和文治武功的曹操,神鬼莫測的諸葛亮,甚至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都沒法抗衡,但是他特別會做人,特別識時務,這才保全了自己,熬死了主角,把自己活成了主角。

在曹操的時期,司馬懿多次有性命之憂,因為他的狼顧之相,曹操多次對他起了殺心,但是考慮到還得讓他輔佐自己的繼承人曹丕,而且曹丕正值壯年,肯定能壓制住司馬家族,於是放他一馬。曹丕呢,還指望司馬懿幫他抵抗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所以也不能動他,但是沒想到,自己英年早逝,但是似乎麻煩也不大,自己的繼承人曹睿也是才華出眾,駕馭司馬懿應該沒問題吧。曹睿確實不負眾望,別看他年紀輕輕,但是帝王之術用起來也很嫻熟,把司馬懿牢牢攥在手心裡,需要他抵抗諸葛亮的時候他就得乖乖的出征,不需要他的時候他就得老老實實交出兵權,還不敢有絲毫的抗議,看起來也是一枚好用的棋子。

但是萬萬沒想到啊,曹睿的壽命比他父親曹丕還短,只活了36歲,魏明帝的英年早逝直接給了司馬家族抬頭的機會,因為以後立的少主年幼,大將軍曹爽又優柔寡斷、徒有虛名,再也沒有人能剋制司馬家族篡逆的腳步了。

那麼為什麼司馬懿能把這些大咖都熬死呢,當然原因有很多,可能司馬懿家族有長壽的遺傳基因,也可能是因為司馬懿出身貴族,營養全面,醫療條件好,還有可能是司馬懿學會了華佗的五禽戲,經常鍛鍊身體,所以身體硬朗。

但是我總覺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的心裡沒有時時刻刻裝著國家,換句話說他沒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境界。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完全是累死的,當年跟劉備創業的時候,諸葛亮就為劉備操心到家了,每一場戰役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親自安排,不僅僅是軍事作戰,政治外交都一把抓,蜀國建國之後,諸葛亮更忙了,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劉備率領大軍攻打吳國的時候,都要把作戰地圖送回諸葛亮過目,劉備死後,諸葛亮身負託孤重任,更是夙興夜寐,既要治理國家還要忙著北伐,每次吃飯都只吃一點點,連司馬懿感嘆孔明這樣能長久嗎?所以千百年之後詩聖杜甫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但是司馬懿就不是這樣了,他活得很超然,他所做的一切就像一個高級打工仔,拿著老闆的俸祿給老闆幹活,偶爾可能還幹一些養寇自保的事情(很多人懷疑空城計其實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好讓曹魏繼續有求於自己),司馬懿不操別的心,自然心理壓力沒有那麼大,活得輕輕鬆鬆,長壽也就唾手可得了。

ps:倪大紅老師扮演的司馬懿很傳神,而司馬懿的舊主曹睿一定長得很帥,他可是洛神的兒子。



月輪皎皎


司馬懿是一個被曹氏家族耽誤的養生專家

飲食,作息,情緒,生活習慣都是影響人類壽命的主要因素,雖然那個年代沒有現代化的知識理論,但司馬懿卻真真正正的做到了這些:

  • 飲食作息:司馬懿對飲食是非常有研究的,雖然史料沒有明確的關於司馬懿飲食的記載,但我們可以從另一件事中窺測一二,《資治通鑑》記載,234年2月,諸葛亮率軍北伐,據守五丈原,意欲與司馬懿大軍決戰。當時,諸葛亮派使者到司馬懿軍中,司馬懿向使者詢問諸葛亮的最近的飲食和生活,由於不涉及軍事,使者就老老實實的回答道:“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過九升。”司馬懿就高興的對眾人說:“諸葛孔明食少事繁,命不久矣”,果然,一語成戳,沒過多久諸葛亮就病死五丈原了。



  • 情緒穩定:世人都說,司馬懿善於隱忍。比如,無論諸葛亮怎麼辱罵羞辱(將女人的衣服送給他)以及無論曹操如何打擊,蔑視他(讓一個堂堂軍師去餵馬),司馬懿都可以不動聲色的隱忍。甚至在那個女人的社會地位低下的時代,司馬懿還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跟自己的妻子認錯。由此可見,司馬懿的內心強大到了何等的地步。(都說劉備善於隱忍,跟司馬懿一比,相形見絀)

  • 生活自律:在那個沒有“一夫一妻”制度的時代,司馬懿作為最強盛的魏國的軍師,一生只娶了四個媳婦,與其他恣意妄為的三國梟雄相比,做到了嚴格的生活自律,不縱慾好色,因此避免了過度勞累,謹慎紊亂而患病,並且司馬家族與華佗交往密切,華佗臨死前將畢生絕學“五禽戲”傳給了司馬懿,這也是司馬家族長壽的很重要的原因。(相傳太平天國的領袖因為男女之事累垮了身體,最終出門都需要做輪椅)

  • 強大的長壽基因:曹操的幾個兒子,曹丕,曹植,曹昂,曹彰都只活了三四十歲,曹操本人也才活了60歲,司馬懿卻活了73歲,他的爸爸司馬防活了70歲,他的弟弟更是活到了93歲的高齡,可見一個強大的基因有多麼重要。

我目前想到了這些,如有高見,歡迎大家補充。


趣史扒


這個平均壽命數據不知道怎麼來的。

以三國混亂情況來說,平均壽命確實不高。其實就算所謂開元盛世,文景之治時期也差距不大,畢竟缺乏基本醫療條件情況下,人口平均壽命也只四十歲出頭。就如今天中國的人均壽命72歲左右,依舊還有很多人四五十歲因疾病死亡,那麼活著的人實際會達到七十八七十九甚至更高壽命。

三國時期也一樣,主要就是疾病饑荒兵災造成人口壽命減少,幼兒夭折多從而拉低了整體水平,也可能只有26歲,但這不代表士族官僚這些上層人士只能活26歲。當時貴族平均壽命達到50多歲很平常,似司馬懿這樣生活自律,不好女色的貴族活七十有什麼問題?


四川達州


憑司馬懿有一幅超越距離,超越時空的靈魂。

1.不近女色

腎臟乃男人之根本,你能想象古代一個最強大勢力的軍師一生只娶了一個媳婦納了三個小妾是什麼感覺嗎?別的諸侯,將軍,軍師動不動就最少三妻六妾,後宮佳麗三千。還記得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嗎,被女人折磨的連床都下不了,最終出門需要一群人抬著。

2.護體神功

司馬家族與神醫華佗交往甚密,華佗臨死之前把畢生絕學“五禽戲”傳於司馬家,想必練習五禽戲是司馬家的一種習慣,因此司馬懿的爸爸司馬防活了70歲,他的弟弟更可怕,活到了96歲,這在當時就是一個奇蹟,堪稱三國第一人!

3.不爭不怒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基本看不見司馬懿生氣的橋段,無論諸葛亮,曹操之流如何輕蔑侮辱於他,司馬懿巋然不動,你以為就僅僅是這樣嗎?那你就太單純了,我們現代人都很少有人向妻子認錯的,在那個女人地位低下的封建時代,司馬懿竟然向妻子認錯,別以為這就是你的認知極限了,司馬懿不僅認錯,還跪搓衣板,是真的跪搓衣板。(跪搓衣板界的鼻祖)

其實一切都只是猜測於推論,到底是為什麼,沒有人知道,就像是沒有人知道埃及人是怎麼建造的金字塔一樣。


G香蕉電競


確實,古代人均壽命一直不高,不僅當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20多歲,羅馬帝國人口的平均壽命也只有20多!

古語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這說明古人能夠活到70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但不要忘了還有一句古話,三十而立!因為,在古人看來,到了三十歲一個人才可能有了做一番事業的能力。

所以,雖然古代人均壽命很低,這並不代表活過26歲就值得驕傲了!

兒童的夭折率拉低了人均壽命

在古代,由於醫療水平極低,小孩子在10歲之前很容易夭折,因為小孩免疫力低,很容易生病。假如能夠健康的長到少年時期,那麼由於身體免疫力的增加,就很少生病了。如果不是因為天災人禍,大多數情況下是能活到60歲的!

但是,由於前期夭折率過高,就拉低了人均壽命!

相對來說,士這個階層的壽命更高

以春秋戰國時期為例,當時有一個階層叫做士,這個階層是貴族的最低一級,也是平民所能達到的最高一級,只要好好讀書,大學畢業後就可以成為士了!所以,這一級集中了當時社會中最大規模的精英。同時,士這個階層的平均壽命也遠超過平民階層!當老百姓覺得活到60歲已經是小確幸的時候,士的壽命往往超過65歲,甚至80-90歲!

著名的教育家孟子活到了83歲,孔子是76歲,荀子是75歲,莊子活到了94,墨子據說也活到了90多!

長壽的原因

士這個階層長壽的原因很簡單,無非是生活水平高、自我約束能力強、適當的鍛鍊身體和善於疏導情緒!

  1. 生活水平高:別看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經常捱餓,但他卻是食不厭精的提倡者!可見,他在大多數時候生活水平還是蠻高的。而孟子、荀子等作為當時大儒,享受各國特殊津貼補助,生活大富大貴算不上,但還是無憂的!
  2. 自我約束能力強:當時的文化人還是很有理想抱負的,所以養成了規律性的生活和自我約束能力。這讓他們不至於在誘惑面前忘乎所以,過度縱慾而傷害到身體!
  3. 強壯的身體:生命在於運動,而古代教育不僅重視文化教育,同樣重視身體鍛鍊和軍事訓練。孔子精通六藝,其中有兩項和軍事有關。精通的意思是就算他不教文化課,教軍事課也會有大把的人來學習!
  4. 善於疏導情緒:情緒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不能讓負面情緒影響到自己。最典型的就是莊子逍遙自在的人生觀,所以他活到94!

司馬懿是一位典型的士!

士首先要有一套約束內心的價值觀,司馬懿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還是有點小性格的。

強壯的身體,常年東征西討沒個好身體是不行的。

善於疏導情緒,司馬懿這個人是不會被情緒所左右的,當初曹操請司馬懿做官,他不肯,曹操就對手下說:他要是再不來就把他抓起來!嚇得司馬懿趕緊就職。最著名的就是面對諸葛亮挑戰拒不出戰,其內心之強大遠非常人可比。

(這就是對比)

生活水平高就更不用說了,作為高層領導,想吃什麼吃什麼!

所以,司馬懿活到72歲真不稀奇!


歷史風暴


司馬懿為什麼能活這麼長的歲數呢?關鍵是他不比其它三國的梟雄,三妻四妾沉迷於酒色之中。他守禮自律,一生只有一妻三妾,既保證了生育足夠的繼承人,又防止陷入美色誘惑的深淵。

司馬懿有超強的控制情緒的能力。例如,諸葛孔明罵他,羞辱他,甚至送女人的衣服給他穿,都能忍了。曹操看不起他,將他這個軍師去當馬伕,他也忍了。"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司馬懿就有這點君子的優點。

司馬懿很注意飲食方面,從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就沒有一處記載過司馬懿飲酒的字跡。比起曹操煮酒論英雄,諸葛亮的無酒不歡,唯有司馬懿遠離這個酒字,這就是他活的最長時間的主要原因。


老蔣閒言


90後進化論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所有回答均為個人觀點,更多好的觀點歡迎指點。如果可以,麻煩浪費1秒鐘加個關注或轉發。不定期將通過頭條號“90後進化論”發放驚喜福利。


司馬懿主要是壽命長,據不明史料記載他活了七十二歲,最終熬死了政敵,奪取了政權,那為什麼司馬懿壽命長我認為是以下幾點:

身份的作用

雖然說三國時間人均壽命26歲,更多的數據是來自普通老百姓,這個時期戰亂四起,不說是非正常死亡,就是活著缺衣少糧再加上醫療條件不滿足,所以人均壽命低也是正常的。分析這點我們可以來看看三國時期幾個國家的君主的壽命,曹操活了65歲,劉備活了62歲,孫權活了70歲。同時期的君主壽命為65歲,可以看出司馬懿的壽命也不算特別的長壽,司馬懿本身出生貴族,父親司馬防已經是東漢時期的高管了,自然條件不會太差。身份的原因帶來物質條件的滿足,自然也是長壽的原因之一。

心態的作用

我們同樣來分析以下三位三國時期的君主:

劉備的死最大原因就是心態問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被陸遜火燒連營擊敗,基本上全軍覆沒,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又說永安)後便一病不起。這時候的劉備失去荊州與主要戰將張飛、關羽,再加上夷陵戰敗,最終導致劉備的去世。那麼有些人會問:劉備早年也常兵敗,都被說成“常敗將軍”那為什麼沒有早死呢?有句話叫做站的越高,跌的越慘,劉備年輕時可以說泥腿子一個輸了也不算什麼。可是這個時期劉備已經時蜀漢政權的領袖了,這時候的戰敗將會斷送整個國家的未來,所以心態變成了壓力,最終壓死了這個蜀漢皇帝。

曹操的死,更多的是早年的南征北戰,在怎麼曹操或多或少也埋下的傷病,畢竟那時的曹操已經65歲,病痛加上後繼者的選拔問題,曹操自然操心的更多,費心的事多了自然身體也會更勞累。

孫權70歲才去世,這個放在現代也算是比較長壽了,但孫權早年比較壓抑自己的情感,孫權晚年釋放壓抑已久的情感,猜忌、暴戾也對孫權的壽命又或多或少的影響。

從《軍師聯盟》影視劇中,我們能看到一些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的性格,凡事隱忍,懂得勝不驕敗不餒,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感,在曹丕、曹真、曹爽的各種打擊的情況下,依然能擺正心態,蓄勢待發。最終一舉從曹爽手上奪取曹魏最高政權。這點看來司馬懿這麼好的心態怎麼能不長壽。

額外提一點來自《軍師聯盟》裡,司馬懿在練習的五禽戲,五禽戲是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舒展筋骨、活動關節,從而促使氣血流通的一種健身操。踐行的是生命在於運動的準則,自然也有延年益壽的功效。華佗屬於非正常死亡,但被殺時也已63歲。華佗的弟子吳普通過練五禽戲活了90多歲,而且耳不聾眼不花,牙口還好,吃東西一點不遜於年輕人。

史籍並無華佗傳授司馬懿五禽戲,以及司馬懿習練五禽戲的記載。不過司馬懿和華佗的生活年代有交叉——華佗死時司馬懿30歲,而且二人也確曾有過交往。《太平御覽》轉引沈約所著《宋書》中說,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剛出生時眼睛上長了個瘤,司馬懿“令華佗治之”。出生於官宦之家的司馬懿與名醫交往很正常,不排除華佗曾教過司馬懿五禽戲,或者司馬懿從華佗弟子吳普那裡獲知五禽戲的可能性。


90後進化論


  專注讀書一輩子,回答你的問題:

  五丈原上,兩軍對壘。司馬懿不肯出戰,諸葛亮派使者給他送一套女人衣裳,諷刺他跟女人一樣不敢出來打仗。司馬懿特別奸,把使者叫進來,套他話:

  吃飯的時候,司馬懿滿面春風,和藹可親,一邊給使者佈菜,一邊“狀若漫不經心”地發問:

  “孔明先生睡得怎樣啊?吃得怎樣啊?事情多不多?你們要讓諸葛先生保重貴體啊。”

  使者老老實實地回答:

  “哎,別提了,我們丞相每天晚睡早起,吃的東西很少,事情卻很多。凡是有處罰二十軍杖以上的事件,他都要親自過問。”

  司馬懿暗爽:孔明吃那麼點東西,管那麼多事,命長不了了。

  諸葛亮也沒想到司馬懿會套使者的話,使者也沒想到這是司馬懿在套話,否則他滿可以說:我們丞相飯鬥米,肉十斤,這樣就把司馬懿嚇慘了。

  兩軍相鬥,統帥好比異地戀的男女,相隔二十萬大軍,你想著我,我想著你。唯一一點區別只不過是你盼我早死,我盼你早死。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諸葛亮命喪五丈原。

  對於司馬懿來說,諸葛亮之死是徹頭徹尾的喜劇。

  唯一在計謀上能剋制司馬懿的人沒有了。司馬懿的小心謹慎不輸諸葛,他的心大卻勝於諸葛。諸葛亮是一個心重的人,凡事事畢躬親,司馬懿卻抓大放小,所以他的心不累;而且諸葛亮是一片忠心昭日月,一片丹心對朋友;司馬懿沒有這份高風亮節,他是一個極為謹慎的自私者,一個極為小心的利己者,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諸葛亮是努力想要提挈天地,逆轉陰陽,所以他活得很累,死時年僅五十四歲;司馬懿則是很奸地順應時勢,順從陰陽,就像趴浮在透明氣流上的大蝴蝶,隨風擺盪,所以他活得輕省。

  諸葛亮一天當一年過,所以他耗不起;司馬懿一年能當一日過,所以他能忍得住。

單就這一點,他就能長壽。


涼月滿天


人均壽命26歲這個不知道是怎麼統計出來的,但是三國時代的壽命確實很短暫。

三國時期在《三國演義》看來的確是非常精彩,動不動就幾十萬大軍,動不動就酒罐子。殊不知當時人口沒有那麼多,有些人口也被士族隱藏了。當時糧食都很緊缺,酒為糧食釀,也是奢侈品。

(《軍師聯盟》中華佗給司馬懿的五禽戲鏡頭)

混亂動盪的東漢末年有很多夭折的孩子,也有戰爭中拼殺直接間接而死的人,最無辜者是被屠城的那些人。除了人禍還有天災,瘟疫就顯得更加不能控制。

司馬懿算是比較衣食無憂的。家境比一般人家要好多了。司馬懿最擅長的就是裝病,但是他本身身體卻比較健康,壽命也很長。因此有人表示司馬懿的成功也由於他長壽。

比較好的生活條件肯定是司馬懿壽命長的一個原因,性格是第二個原因。

司馬懿寵辱不驚,能隱忍。這肯定比暴躁的人要來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動怒。司馬懿晚年被曹爽排擠,他能如此清淡的行事,在內心有伺機而動,可見他非常的理性。

《晉書》記載“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說明司馬懿對飲食的搭配還挺有研究,很懂養生之道。

司馬懿在嬪妃之事上似乎也比較節制,這也是長壽原因之一。

在《軍師聯盟》中還說了另一個原因僅供參考,那就是司馬懿鍛鍊身體,劇中描述的是與華佗有關。


泊圖泊途


傳說司馬懿從華佗手上練得五禽戲,這是一套強身健體的體操,司馬懿日日鍛鍊,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但這只不過是《軍師聯盟》中的說法而已,可信度嘛?諸君自己判斷。司馬懿之所以能活到七十二歲,大概有以下三個原因。



家族條件好、看得開、深諳養生之道

首先是家族條件:司馬懿父親享年71歲、哥哥司馬朗因為染病,才47歲就去世了、弟弟司馬孚93歲、其餘五個弟弟生卒年不詳,但從這五人的子孫後代來看,司馬家族無疑是三國時期的長壽家族。

而諸葛亮享年54歲,父親諸葛珪47歲、哥哥諸葛瑾68歲,而曹操享年66歲,曹丕、曹叡都沒活過40歲,曹操最長命的兒子——燕王曹宇至少活了七十歲,一直到三國統一前兩年才去世,也不過才剛到司馬家族的及格線。家族基因原因,是司馬懿長壽的主要原因。

第二:看得開。司馬懿雖然出身於河內司馬望族,但他也不是一路就順風順水的。如他一開始以曹操為宦官之後,而不願意入朝為官,結果曹操就說:司馬懿不來就打斷他的腿。結果第二天司馬懿就跑去做官了。

這比起那些寧死不屈,結果抄家滅族的人,司馬懿顯然更適合那個時代。還有接受諸葛亮女裝侮辱、裝瘋賣傻騙曹爽等事,這些都證明了司馬懿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懂得審時度勢,不為士族大家的身世所牽絆。所以司馬懿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看得開,也不至於像《三國演義》中的周瑜那樣被活活氣死。


第三:深諳養生之道。這一點是每個長壽者都必須具備的,司馬懿同樣也懂得其中的奧秘。高平陵之變時,他明白自己的任務只是裝傻,軍隊方面則交給長子司馬師負責,這就難能可貴了。

畢竟在當時稍有不慎,司馬懿全家就可能被滅門,在這樣的環境下,司馬懿都敢把最重要的軍隊力量交給司馬師。可見司馬懿不止能信人,還懂得勞逸結合。

這一點就不是諸葛亮可比的了,在北伐時,諸葛亮就連杖責二十這樣的小事都要親自過目,而且司馬懿只從諸葛亮的飲食之中就能看出諸葛亮活不長了,足見司馬懿懂吃、會吃,會養生。這也是諸葛亮最後硬生生地把自己熬死,而司馬懿卻能笑到最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