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復工復產“店小二”

□本報記者 劉磊

本報通訊員 閆盛霆 劉兆芳

靠前指揮

下好“先手棋”

3月6日,一輛滿載產品的貨車駛出位於淄川經濟開發區的山東金科力電源科技有限公司廠區,開往青島港。

“企業復工順利,我們將全力保障今年第一季度產能與去年同期持平,力爭全年產能完成增長。”山東金科力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邢延超信心十足地說。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山東泰展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在該公司新建廠區內,工業機器人在現代化廠房中不斷穿梭加速生產,到處一派忙碌景象。泰展機電生產部經理趙子豪說:“疫情出現後,我們公司就召開了電話會議,及時採購了防疫物資和防疫用具,目前已經90%以上的工人到崗,今年我們要力爭全年產能完成增長。”

淄川經濟開發區是淄川區經濟發展的主陣地、項目建設的主戰場,企業多、項目多、職工多。淄川經濟開發區黨委副書記張立冬在接受採訪時說:“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淄川經濟開發區因地制宜、主動作為,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兩手抓、兩手硬,全力做好企業復工復產服務保障工作。”

針對復工復產需要,淄川經濟開發區建立聯絡員聯繫機制,向357家企業派駐37名科級幹部聯絡員,定人定責、精準服務,深入一線,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截至目前,淄川經濟開發區復工企業近200家,其中規上企業復工率達100%。

“我們還利用週一碰頭會和週五例會對重點項目進行調度,及時解決重點項目開工復工存在的問題。”張立冬說,淄川經濟開發區對總投資323億元的34個重點項目,實行“三個一”機制,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支軍令,分包負責、專班跟進。

截至目前,淄川經濟開發區吉利汽車、魯聯功能性面料、齊魯共享激光產業園等12個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

多措並舉

打好“服務牌”

3月9日上午,淄川經濟開發區招商局局長艾先鋒又一次撥通了他對口聯絡的一家企業負責人的電話。

前些天,艾先鋒到該企業調研時瞭解到因資金短缺,企業業務發展受限,正一籌莫展。他馬上翻閱相關政策,並積極與多家金融機構對接。3月9日上午的這通電話就是再進一步瞭解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情況。

在得知,企業正在辦理相關貸款手續時,他終於放了心。“還有兩三天,貸款就能到位了。”艾先鋒說。

淄川經濟開發區深化“店小二”服務,開通復工復產“綠色通道”,簡化流程、容缺受理、提高效率,截至目前,淄川經濟開發區已為企業辦理復工復產等各類審批事項2500餘件。

同時,淄川經濟開發區還設立復工復產服務熱線,為企業解決物流不暢、人員短缺、防疫保障等復工復產難題100餘個,並對返崗職工實行出入證和工作證“雙證”管理,做好企業職工接續管理服務。

精準發力

出好“組合拳”

“復工初期,公司的產品需要往港口運輸,但物流公司開工的少。”邢延超說。

淄川經濟開發區瞭解到情況後,馬上積極協調,聯繫到物流公司。2月10日復工,2月11日金科力就順利實現了發貨,從而保證了國際信譽。

疫情發生以來,根據產業需求、用工需求、市場需求等,淄川經濟開發區實行“一企一策”,優先組織金城醫藥、華瑞包裝、鴻莊醫療等防疫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對魯豐織染、唐駿汽車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採取“多班倒”,分時上班、錯峰下班,降低員工密度;對齊魯雲商、海爾新星物流公路港等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實行在線辦公、網上銷售等措施,指導企業做好防護;實行外地人員檔案管理制度,對職工做好“一人一檔”,嚴格排查,精準記錄,做好臺賬,杜絕輸入。

三月,最是一年春好處。

在齊魯雲商、在雷帕得、在七河生物,車間機器轟鳴,工人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淄川經濟開發區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按下重啟鍵、快進鍵,全力聚焦經濟發展,目標不變、任務不減、迎難而上、

“全力促進企業復產復工,我們要把疫情帶來的衝擊和損失減至最少,打贏疫情防控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張立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