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王"死亡風險降低超一半!真實世界研究支持胰腺癌精準治療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也被稱為“癌症之王”。胰腺癌早期症狀隱匿,大多患者在首次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加之胰腺癌容易快速擴散,即便手術切除後也經常復發,這些特點都讓其診療充滿挑戰。


儘管如此,新技術和新理念正在推動胰腺癌治療的進步。近日《柳葉刀-腫瘤學》發表一項來自全球頂級癌症機構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領銜的真實世界研究,表明基於分子檢測的精準治療,將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一半以上!


作者團隊表示,“我們首次通過一項大型國家註冊研究證明,分子檢測和相匹配的療法大大改善了特定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結果。”同期刊發的評論文章稱讚,“開展胰腺癌精準治療的研究,這項研究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起點。”


截圖來源:The Lancet Oncology


雖然在不少腫瘤類型中帶來變革,精準治療目前在胰腺癌中的應用卻仍然相對困難。胰腺癌進展快速,必須儘早開始治療,而受目前取材方式的限制和高通量檢測過程耗時較長等因素的影響,分子分型尚未常規開展並用於指導臨床治療。而且,以往評估胰腺導管腺癌靶向治療的一些試驗結果並不積極,或是缺乏總生存方面的數據。


隨著對驅動胰腺癌發生發展的信號通路及其相關療法的研究,針對約25%的胰腺癌分子改變,已有臨床或強有力的的臨床前證據表明特定療法有望帶來獲益,其中大部分與DNA損傷修復反應(DDR)通路有關。比如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的胰腺癌患者對PARP抑制劑的敏感性增強,關鍵性3期臨床試驗結果已經證明,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olaparib)作為維持療法,能夠延長對鉑基療法產生響應的胰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根據分子檢測結果選擇相匹配的療法,能否切實改變晚期患者的總生存期?這項名為“瞭解您的腫瘤”(Know Your Tumor,KYT)的研究就旨在驗證這一點。此次回顧性分析納入了2014年-2019年間接受KYT計劃的1856例胰腺癌患者。患者接受了分子檢測,患者及其負責醫生將收到檢測結果,以及來自腫瘤專家委員會推薦的相應治療方案。


基於檢測結果的分子靶向治療(“匹配療法”)包括:針對MMR缺陷型腫瘤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針對HER2擴增或HER2激活腫瘤的抗HER2抗體,針對DDR突變的PARP抑制劑和ATR抑制劑。雖然研究已經表明,DDR突變患者接受含鉑化療的預後更好,但在這項分析中,含鉑化療不被視為“分子靶向”療法。



在項目過程中,由於部分患者失訪、死亡、或顧慮等多種原因,最終有677例患者收到了分子檢測結果的個性化報告,並且在晚期階段至少接受了一種療法和充分的隨訪,中位隨訪時間為383天。


其中189例患者(27%)的分子分型具有相匹配的療法,46例最終接受相應的分子靶向治療,143例未接受“匹配療法”。相比較之下,接受匹配療法的患者自診斷為晚期後的中位總生存期延長了近一年(2.58年 vs 1.51年),死亡風險降低58%!


與其他488例分子分型不具有“匹配療法”的患者相比,這46例接受“匹配療法”的患者,進入晚期階段後,中位總生存期也更長(2.58年 vs 1.32年),死亡風險降低66%!


有選擇但未接受“匹配療法”的患者,與分子分型不具有“匹配療法”的患者,診斷為晚期後的總體生存情況則沒有顯著差異。


▲相比可選但未接受“匹配療法”的患者,以及分子分型不具有“匹配療法”的患者,基於分子檢測結果接受“匹配療法”的患者(紅線)在進入晚期階段後生存期都明顯更長(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由於接受“匹配療法”的患者通常治療史更復雜,接受了更多種療法,為了排除這一因素影響結果,研究團隊又進一步分析了從二線治療到死亡的數據。數據顯示,基於分子檢測結果接受“匹配療法”的患者依然具有非常顯著、相似程度的生存優勢。


基於這些數據,作者團隊認為,精準治療將對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帶來重大影響。這項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胰腺癌患者應該接受基因檢測,致癌突變和DDR突變等分子特徵指導的治療效果,值得開展進一步的前瞻性評估。



同期刊發的評論文章在肯定之餘,也提出了一些仍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比如,如果希望將分子靶向療法用於胰腺癌一線治療,那麼就對分子檢測需要在短時間內提供結果,這對活檢、基因組測序、分析等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臨床方面則包括分子靶向治療的時機、化療的選擇、以及是否有合適的聯合治療方案等等。此外,這項研究主要觀察晚期階段的獲益,而實際治療中,具有手術機會的早期患者也應被納入考慮。


同時,評論文章也指出,隨著科學轉化研究的推進,有望找到更多數量的可靶向突變。期待對胰腺癌基礎研究和創新療法的突破之下,人們能早日攻克“癌症之王”,為胰腺癌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希望。


[1] Michael J Pishvaian, et al., (2020).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receiving matched therapies following molecular profiling: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Know Your Tumor registry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DOI: 10.1016/S1470-2045(20)30074-7

[2] Christoph W Michalski, et al., (2020). Precision oncology for pancreatic cancer in real-world settings. The Lancet Oncology, DOI: 10.1016/S1470-2045(20)30148-0

[3] Why is pancreatic cancer so difficult to treat?. Retrieved Mar 9, 2020,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ancreatic-cancer/expert-answers/pancreatic-cancer-treatment/faq-20058407

[4]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胰腺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

[5] 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胰腺癌綜合診治指南(2018版)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