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養殖可行嗎?

用戶9588119800162


大家好,我是魏小二,很高興回答大家這個問題

黑斑蛙養殖可以的呀

養殖技巧

池塘養殖的方法

人工養殖黑斑蛙,要求池塘的面積保持在300平米以上,最好是用水泥對池塘的四周進行蜜蜂,水的深度可以為一米左右,在上面要進行一些遮陽的處理,通過一些合適的工具,讓陰涼麵積達到養殖面積的1/3。在周圍還要設置一些防止它逃跑到網上紗,在池塘的周圍可以設置一些飼料的投放和它們的休息空間,根據它們生長的大小,合理的進行飼養面積的科學搭配,在它們生長前期一天可以餵養兩次。

如何在稻田進行養殖

它能夠有效的吃掉田裡的一些有害昆蟲,它們的糞便能作為很好的肥料,這樣有效的降低了養殖的成本,所以可以在稻田裡面進行人工的養殖。它要求稻田的面積不要超過1000平米,在周圍要設置一些防止它逃跑的設施,在稻田的周圍要挖一些大小適中的水溝,它要求水稻的品種非常能耐旱,屬於優良的稻種,在返青半個月左右,可以放入黑斑蛙進行飼養。

幼蛙期間的管理

隨著它們體積的增長,每平方米可以放置一百隻左右的幼蛙,在飼養池內要求有光滑的水泥面,並且池水的深度保持在20釐米,可以通過一些誘食的方法,讓它們到餵養的臺上,進行休息。可以用一些新鮮的動物性飼料對它們進行餵養,兩天以後逐漸的加大比例,最後安全過渡到依靠人工的方法來進行餵養,每次餵養的時間要進行固定,春季跟秋季在每天中午的前後,夏季可以選擇在晚上,或者早晨進行飼料的投放。

成年以後的飼養

經過一段時間的餵養之後,這些幼小的黑斑蛙身體開始逐漸的長大,進入了它們生長的旺季。這時候除了給它們一些充足的食物之外,還要加入一些蚯蚓,紅蟲等高蛋白的動物性食物。在進入它們繁殖的季節以後,一定要把它們進行隔離的飼養,這時候密度要逐漸的減少,每平方米可以養殖三十隻左右,在一個月以後再次減少飼養的密度,改為十隻左右。





鄉村魏小二


不可行。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貫徹落實的通知》,“對取得人工繁育許可證,以食用為目的從事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的,須撤回並註銷所核發的人工繁育許可證件或文書,並一律停止為食用目的出售、運輸野生動物等活動;對從業機構人工繁育種類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已核發人工繁育許可證件或文書的,須一律撤回並註銷所核發的許可證件或文書,其人工繁育種群管理適用《畜牧法》的規定;對從業機構人工繁育種類列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或《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已核發人工繁育許可證件或文書的,也一律撤回並註銷所核發的許可證件或文書,今後按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對以食用為目的從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的機構,已取得以食用為目的的經營利用許可證件和文書一律予以撤回並註銷或申明作廢,停止一切以食用為目的的經營利用陸生野生動物活動。”


趙小賤賤


黑斑蛙是一種常見的兩棲類動物,在我國的分佈是比較的廣。由於黑斑蛙是以捕食害蟲為食的,因此對於農作物是無害的。另外它本身也可以作為藥材,身上很多部位都可以入藥。對於愛好飲食的人來說,黑斑蛙還是非常美味的食材,它的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因此目前我國對於黑斑蛙的需求很大。野生黑斑蛙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是不能夠直接捕殺野生的,因此人工養殖就逐漸的形成市場。

據相關的統計分析,黑斑蛙養殖有“三大”,一是投入大,養一隻蛙不算人工,成本要投2元,主要是種苗、飼料、蛙藥等,一般一畝可養殖1-1.5萬隻,一畝就要投入2-3萬元;二是風險大,土壤、水質達不到高標準要求的地方,養殖肯定要失敗,蛙比較懶惰,噪音大的環境肯定也不行,黑斑蛙養殖前景管理上做不到防好四病、勤換水、除草、消毒也不行;三是收益大,就以價格最低的時候5元一斤算,一斤人工就算1.5元,每斤也有1.5元的利潤。

因此保守估計一畝的收益都在萬元以上,這樣的項目在農村很難找到。可以看得出不論是從經濟價值還是社會價值,黑斑蛙養殖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需要科學的養殖方法。

黑斑蛙的養殖管理方法:

一、生長習性

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幾隻或幾十只一起棲息在池塘、水溝小河的岸邊草叢及稻田中,捕食 蟲豸,水陸兩棲生活,在繁殖季節,成群聚集在稻田、池塘的靜水中抱對、產卵。白天常躲在草叢、池塘或水稻田內,黃昏後、夜間出來活動、捕食。黑斑蛙在氣溫降落到10℃以下時鑽入水邊或泥土中進行冬眠,第二年春季 (長江流域3月上旬)出蟄,一般4~7 月份進行繁殖。雌蛙一次可產卵34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期為雜食性,植物性、動物性食物都能攝食。蝌蚪生長到了一定程度開始變態。黑斑蛙蝌蚪變態成幼蛙後食物以節肢動物昆蟲綱最多,如鞘翅目、雙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鱗翅目等,還吞食少量螺類、蝦類及鯉科、鰍科小魚等。

二、養殖池建造

養殖場地要選在無汙染、水質好、水源充足,地勢相對高一些,進水方便,排水順暢,遠離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地方。

黑斑蛙養殖池分產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以每畝地田地為例,每畝地建5-6個成蛙池。按長20米、寬4.5米為規格開溝建池,池間距為0.8米,內池長20米、寬1.5米、深0.4米,內池兩邊分別留有寬1.5米的陸地面積,供黑斑蛙陸上棲息地,池的四周埋設高1.5米的水泥柱子,圍上高1.2的聚乙烯細目圍網,以防黑斑蛙逃跑。在所有池子上方架設距離地面2米的天網,以防止白鷺、魚鷹、麻雀等天敵人侵。此外,池內前後要設計進水、排水管道,以保證養殖期間進水排水暢通便捷。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陸地面積,供變態後的幼蛙登陸。蝌蚪池以水泥池為好,池壁坡度宜緩,以供蝌蚪棲息。

精養池內兩邊陸地上每隔6米設置1個簡易料臺,料臺上方接通電源安燈,晚上可誘集飛蛾等昆蟲,為黑斑蛙補充食源。料臺左右兩邊可稀稀疏疏種植幾棵黃豆,長大後供其遮陽納涼,池內蓄滿水後可間隔種上水葫蘆,淨化水質。黑斑蛙變態期結束後,在池中投放6-10條鯽魚苗或鯉魚苗,以吃掉水中浮游生物幫助活水。

三、飼養管理

1、蝌蚪飼養

食用黑斑蛙青蛙人工飼養必須從人工採卵後養育孵化,出膜後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養 600~800尾。蝌蚪孵出後第4天開始人工投餌,蝌蚪需經一週飼養後移入飼養池。大約20~30天后逐步以紅蟲、水蚤、蠅蛆為主食,也可以豆漿、豆渣、豆餅粉、小球藻為主食,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一般每萬尾用15個熟 雞蛋揉碎帶水潑喂1~2次。

黑斑蛙蝌蚪的管理:當發現池水中有氣泡或水質有腐臭味時要立即換新水,一般每3天換一次,天氣乾旱多日,持續高溫時,每2天換一次水。變態期管理:蛙卵孵化後70天左右變成為幼蛙。蝌蚪從出現前肢到完全變態的一階段時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給,靠肺呼吸空氣,並開始躍出水面登陸棲息,當有90%以上蝌蚪變為幼蛙時,即可移入幼蛙池飼養。

2、幼蛙飼養

幼蛙高密度集中養殖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飼養在內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釐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餌料臺,池內不設陸地,迫使幼蛙上臺集中採食和棲息。誘餌馴食: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天開始在誘餌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養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最後過度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同時要求投料定時、定量、定位。春、秋季在午時前後,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體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6~8%;體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餌料要求新鮮、乾淨和富有營養。篩選分級與分養:幼蛙馴養20~30天時,應放乾池水,並將大規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轉入成蛙池飼養;小規格幼蛙仍留原池馴養。

3、成蛙飼養

黑斑蛙幼蛙轉入成蛙池後是形成商品產量的重要時期,此時生長速度加快,除餌料充足外還需加喂活餌。黑斑蛙眼睛只能看見併吞食眼前的活物,因此活性餌料的選擇尤為重要,活性餌料中蠅蛆養殖最為簡便易行。蠅蛆即蒼繩幼蟲,無頭、無足、色白,生長繁殖速度快,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易被黑斑蛙發現並攝食。

四、病害防治

1、紅腿病

病蛙精神不佳,無食慾,彈跳無力,兩後腿和趾部充血並有浮腫,體表腹面及頜下皮膚有出血點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內有腹水,肝、腎腫脹。防治:定期對水質進行消毒,拌多維投餵提升免疫力,可用阿莫西林+恩諾沙星內服。

2、腹水病

病蛙行動遲緩,厭食,腹部充水膨大,病灶明顯。防治:拌多維投餵提升免疫力,阿莫西林+氟哌酸內服有一定效果,定期對水質進行消毒,另外降低養殖密度。

3、歪頭病

病蛙行動異常,病灶明顯,頭歪向一側,在水中打轉,失去平衡感。防治:尚無有效藥物,主要以預防為主,定期加多維和三黃散等提升蛙免疫力,同時定期對水質消毒。


鄉村古月


近期,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出現了一則關於投放飼養黑斑蛙的求助信息,反映遭遇銷售困境、投放種蛙被禁,涉事的四川江油市大康鎮人民政府確認網友反映的問題屬實,建議待“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再解決銷售問題。

3月4日,大康鎮人民政府回應稱,經查,您反映的問題屬實。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結合市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工作職責,對流通中環節的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的嚴格管理甚至關閉,在養殖環節,也對特種動物養殖場進行了特別的關注。

所以暫時先不要養殖




棉白小白


黑斑蛙為“三有”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開展黑斑蛙的養殖和銷售均需到當地縣級林業主管部門辦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

目前青蛙養殖戶很多,現在養殖青蛙還有發展前景嗎?

青蛙集食品、保健品、藥用於一身,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一直是我國城鄉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品,開展青蛙養殖,既可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也能促進天然野生資源的恢復,因此青蛙養殖具備一定的市場和產業前景

養青蛙有什麼優勢?

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蛙因為其較高的食用價值,市場需求迅速上升。有人做過粗略調查,在青蛙活動旺季,僅重慶地區每天青蛙“地下消費”量約5噸(約10萬隻左右)以上,四川成都約6噸(約12萬隻)以上,武漢每天的交易大約15萬斤左右。諸多種類的食用蛙中,黑斑蛙由於肉質甜美、質地緊實,受歡迎程度遠高於其它品種。加上數量稀少和法律保護,價格長期居高不下,市場零售價最高達到過40-50元/公斤。





果多味


現在是非常時期,這種東西,還是不養為妙。



十八山中草藥


 可行,但要注意以下條件。

1.溫度:黑斑蛙生長適溫為20-30℃,溫度降至10℃以下時攝食與活動逐步減弱,降到5℃以下時開始冬眠,水溫超過32℃以上時活動明顯減弱,溫度超過35℃時會導致黑斑蛙陸續死亡。

  2.溼度:黑斑蛙皮膚沒有保護體內水分蒸發的組織結構,只靠皮膚腺體分泌的黏液來保持體表的溼度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棲息環境既要有水的池塘,還要有雜草叢生、溫暖潮溼的環境。

  3.光照:黑斑蛙晝伏夜出,怕陽光直射,但趨弱光,光照對蛙體新陳代謝、生長、生殖均有促進作用,如長期在黑暗處生活其生殖腺難以發育成熟,甚至停止產卵和排精。

  4.水質:黑斑蛙蝌蚪要求蛙池水域有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達到漁業水質標準,成蛙、幼蛙雖然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對其仍有良好的作用,PH在7-8為宜,一般鹽度不高於2。


螢火蟲帶你看世界


1、場地選擇

黑斑蛙的養殖場地要保證有一定高度,不可在低窪處養殖,避免產生洪水。然後周圍要保證有充足乾淨的水源。場地一般選擇在地勢高、平坦且遠離城區等嘈雜地區的稻田為宜。在選好場地之後要對其進行消毒,清除稻田內的天敵,例如螞蟥、龍蝦等。防止在蝌蚪期間受到危害,提高種苗的孵化率。然後做好管道的預埋工作,防止漏水,鋪設地網,防止黑斑蛙逃跑,再做好防鳥工作,為黑斑蛙營造一個安全的生長環境。

2、人工育苗

首先我們要將雌雄比例一比一的黑斑蛙放入育苗池內。池內的水位保持在40釐米左右,放幾個泡沫板作為飼料投餵及黑斑蛙的休息場所。在進入10月後,因為溫度下降,所以要做好保溫棚的搭建工作。並且因為晝夜溫差是比較大的,所以晚上還要注意做好提高水溫的工作。通過這些方法來縮小黑斑蛙的冬眠時間,延長髮育期,促進黑斑蛙的性腺發育,提早繁殖時間。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好繁殖方法,以自然繁殖及人工催產為主。每年4-6月份為黑斑蛙主要的繁殖時間。

3、培育蝌蚪

在成功交配後,大約3天左右便可孵化出蝌蚪。剛出生的蝌蚪要適當投餵輪蟲、蛋黃等作為飼料,將其撒入水中。然後在一週左右後,投餵蝌蚪專用的飼料,或者用魚粉、豆粕等自行配製。控制好培育密度,前期每平放養800尾左右,兩週後減少400尾左右,最後的大蝌蚪保持每平在200尾左右。然後每天至少有投餵飼料兩次,根據蝌蚪體重控制好投餵量,保持在8%左右。在一個月左右後蝌蚪進入變態期,這時要在水中放入一些水葫蘆等植物,便於蝌蚪上岸。最後要注意定期換水,保證水質,水位控制在30釐米左右。

4、成蛙養殖

現在養殖成蛙的主要方法以稻田養殖為主。因為成蛙能夠以危害水稻生長的害蟲為食物,而黑斑蛙產出的排洩物又能夠作為肥料為水稻提供營養。因此可以降低化肥農藥的施入量,減少環境汙染。水稻與黑斑蛙都屬於天然綠色的食物。不過要注意做好防逃措施,然後要挖好蛙溝,便於黑斑蛙生長。水稻則要選擇耐肥能力強、不宜倒伏的品種。成蛙投放的時間應控制在水稻秧苗返青後的半個月左右,每畝投放15克左右的成蛙3500尾左右。

以上就是黑斑蛙養殖技術的相關介紹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戀愛傻豬豬


養殖這個還是可以,價格也高,養殖也輕鬆,肉質細嫩,口感細膩,建議擴大養殖規模,市場需求量大,有很大的養殖空間




江西餘干男孩


在這檔口養蛙,不說你膽大,雞鴨都要有條件才能養了,何況是特種品種。就是養成商品蛙了,恐怕出售也是個問題。幾個人敢買?幾個人敢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