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綿延不斷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Fny丶樂兮


最根本的原因是:天時、地利、人和皆佔。

1. 天時:四大文明古國在鼎盛時期,都沒有孕育出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使得相互之間的衝突大大降低。中國沒有發生類似於中世紀以後歐洲人幾乎滅絕美洲原住民一樣的事件。

2. 地利:由於喀拉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山脈的天然阻隔,在其他三個文明分別遭受文明衝突而覆滅時,中華文明沒有受到這些文明的衝擊,沒有遭到像印度一樣的覆滅。

另外,由於秦始皇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上統一了中國,種下了共同文化的基因,再加上地廣人多,即便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宋、明覆滅這樣的大災難,人口也未被滅絕,文化才能得以傳承。如果國家地域小、人口少,諸如樓蘭、西夏、大理等,那麼即便不是覆滅也要被同化。

3. 人和:中國由於地形複雜,自然災害、外敵入侵頻繁,因而形成了團結抗戰、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意志,使得在歷次災難後都能夠復興崛起。


WILLSON39


既然說最重要,那我認為是:文化早熟。

中國的文化是早熟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一整套關於政治、倫理、道德、人與人之間關係等一系列完整的定義和規範。

比如,戰國時期就有一套完整的政治官僚制度,而西方直到近代才有這些。

文化早熟帶來的一個巨大優勢:中國始終對周邊地區處於一種文化溢出狀態。

這讓周邊地區只有仰望的份,沒有超越的可能。因此,無論是誰進入的中國,他們都只能繼續按照中國文化繼續向前運行,而不可能拿出一套新東西替代他。

中國文化最危險的五胡亂華時期,北方全部被少數民族佔領。他們雖然在暴力方面贏了,但是他們卻沒有能拿的出手的文化資源。因此,中華文化就佔據了他們的大腦,最終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延續者。

同時,因為政治能力強,這一整套政治體制就遷移到江南,繼續能組織力量與北方少數民族抗衡。但是,大家都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是同一個文化下的不同政權而已。

等到元和清全面入主中國時,依然因為文化早熟帶來的先進性,讓蒙古人和滿族人繼續繼承中國文化的傳統。

直到面對西歐來的力量時,中華文化的領先性才受到了挑戰。好在中國政治能力強,挺了過來,沒有像美洲原生文明那樣被滅絕。

文化早熟帶來的領先,讓中華文化維持了3000年不斷,很不容易了。古人的努力,讓後人吃了3000年紅利。

我們今天有什麼創新留給後人嗎?

(完)


集賢殿大學士


疆域遼闊,山巒起伏,農耕文化比海洋文化的優越性。

文字的出現,前秦時期的百家爭鳴給文化奠定養分,孔子的杏壇講學,秦漢大一統思想的根深蒂固,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與確定,紙的發明.....



阿里的風馬生活


中華文化綿延不斷的原因是,中華文化是優秀的正確的,它具有恆古常新的生命力。中華文化的重點是《易經》,是變化的,適者生存的。而這種變化是在人事物的關係中變化的,強調的是以人為本,以事物為依託,具有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的容量。這是這個民族的個性特徵,因其特性符合天地自然的生存法則,所以綿延不斷。

文化屬性也即民族特性,中國人在自己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即陰陽變化之道。出現了《易經》這樣玄幻無解的圖騰,即沒有文字的時候,中國人就領悟出天地人道的真相。後世《道德經》、諸子百家,國與家,人與人,詩詞書畫,朝代更迭,綿延至今,都脫不了這種血脈屬性。誰能顛覆《易經》的思想,誰才能改變這個民族的文化,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對世界的解讀是正確的優秀的,所以中華民族必將矗立世界之巔,引領世界潮流。

近代雖然中國人受到西方文化的打擊,但是走過災難深重的民族必將更加強大。西方文化畢竟以科技為依託,以人性自由為精神,是競爭的文化,缺乏包容性和凝聚力,勢頭來得猛烈,去的必將悄無聲息。中華文化氣象博大,吸收西方文化的人性精神後,科技必將趕超西方。

本質上人類都是在尋求進步中不斷髮展強大,就像每個人的成長髮展強大一樣。東西方文化在不斷融合中兼收幷蓄,取長補短,最終人類會走向大同世界,即一個國家,建立共同的地球命運共同體。


道成肉身


我認為,中華文化綿延不斷的最重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包容,二是傳承,三是發展。

一、包容是關鍵。縱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無論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還是歷朝封建王朝的"儒釋道"並存,亦或是新中國以後提倡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化指導方針,都講究一個包容性。就是歷史上非漢族統一的華夏,也幾乎被大中華文化所融合。如佛教原本是一個外來的文化宗教,卻可以在中國被改造成中國式佛教,並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上千年。古住今來,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因為宗教和文化的差異而不包容,導致戰爭和種族衝突,這種文化上的水火不容是導致地區動盪的關鍵因素。也正因中華文化中的多民族文化、多區域文化、多種節日文化、多語言文字文化等特性的互相包容且共存相生,這種文化上的海納百川和"大染缸"精神,才有幾千年連續不絕的輝煌。

二、傳承是根本。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如今早已成為歷史,它的文化也就中斷而不復存在。而只有中國五千年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至今,末曾中斷。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華夏子孫,不管是和平年代還是戰爭時期,始終不忘文化的教育和教化功能;始終不忘文化基因血脈的相連相傳;始終不忘以祖宗文化為根基的家風家規和家國情懷。把中華文化融入到國家治理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並代代相傳,這才是文化"不斷線"之根本。

三、發展是主因。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良方"。同樣,一個文明一種文化,如果保守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就會被歷史和時代所淘汰。從孔孟的儒家思想到朱程的理學,再到當今的法治社會,這就是一箇中華文化發展的過程。只有適應並引領時代需要的文化才是先進的文化,否則就會制約社會的進步,阻礙時代的發展並受到懲罰。如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封建文化,由於王朝統治集團的閉關鎖國,在資本主義西方文化面前,那是何等的不堪一擊,被打擊的一敗塗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還好有識之士探索到了救國救亡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先進思想文化,才有了今天的中國和中華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綜上所述,中華文化延綿不絕的密碼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包容中發展,在傳承中進步,在引領中弘揚!

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和生命力就在於吸收了人類社會的一切先進文化成果!



石潤居


安平樂道,無所用心,認定了靠天吃飯,成就了一個大國,於是有了一個聽話服從的教育,於是不但有著廣袤的土地,眾多的人口,還堅定的淵源留長的傳承著。就像一頭厚道的驢,拉著一盤不被磨損的石磨,一代一代的循環著自己文明的軌跡,它最深沉的道理就是眼不見心不煩,才能始終如一。


少衛真


最重要的是有塊好地,會種糧食,還特聰明。

說什麼其他的都是假的,你都吃不飽,做什麼學問。

就是因為你有糧食,土匪才會來搶你,你才會反抗,才會有軍隊,有思想,形成軟實力。最後土匪也變你親人了,打累啦,都想過好日子,偶爾鬧鬧分家而已。


月亮林地的鵪鶉


看看院線影視劇就能發現歐美髮達國家都在努力構建未來展望未來,而我們一直都在回溯歷史,翻來倒去的回溯歷史


xing趣聯盟


是傳承!中心價值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國家也好,民族也罷,無論個人或群體,若是這八個方面有所缺失,人若不算,必受天遣!如不信,請讀中華五千年!


吳勇2516


在人類文明史上,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先後都衰落了,只有中華文化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不中斷地延續到今天的文化奇蹟。原因何在呢?

首先,中華文化的體量巨大。包括地域體量和人口體量,其他文明加在一起,也沒有中華文化的體量大。

其次,中華文化自守自安。沒有侵略和遠征的基因是中華文化不被毀滅的保證。

第三,中華文化追求大一統。統一的偉大力量是歷史的主調。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道路,統一民風民俗,實行九州一統的郡縣制,把統一當做無法改變的政治生態。“力求統一”,成為每個人心底的深層次文化。

第四,中華文化慣於有序。儒家文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長幼有序,中國民眾在幾千年間養成了“慣於有序”的心理沉澱,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

第五,中華文化簡易思維。中華文化簡易、輕快、朦朧、優美,便於接受,便於傳誦,便於延續。造紙術和印刷術都極大的促進了中華文化的保存和發展。

第六,中華文化崇尚道德。長期實行以德治國。

第七,中華文化中庸為軸。整體上拒絕極端主義,信奉中庸之道,這是中華文化的基本準則。

第八,科舉制度,使中華文化長壽有了最實在的操作性保障,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