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本世纪第三个十年——2020年庚子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不仅搅动了整个中国,其影响已经蔓延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每天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扑面而来,让人们的心情不再平静。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对新冠肺炎复盘时提到“疫情过后,我想人类会对此做深刻反省。这哪里是一只‘黑天鹅’,这是切切实实的‘灰犀牛’!危险一直在那里,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一旦发生就惨烈无比。”张主任为什么说这次疫情是“灰犀牛”?“黑天鹅”和“灰犀牛”究竟代表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一 “黑天鹅”与“灰犀牛”的由来

17世纪之前,欧洲人坚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然而在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第一只黑天鹅,“原来天鹅还有黑色的!”欧洲人上千年对天鹅的经验彻底被推翻了。

后来,美国著名投资人纳西姆•塔勒布“黑天鹅”特指出乎意料发生、一旦发生足以颠覆以往任何经验、且影响巨大的危机,也就是不可预测性的小概率高风险事件。著名的黑天鹅事件有包括泰坦尼克号、9•11事件、中国雪灾、日本核泄漏、东南亚海啸等等。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灰犀牛”一词则来源于纽约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米歇尔·渥克所著的《灰犀牛》一书,它是与“黑天鹅”相对的一个概念,比喻可预测的、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它的发生与“黑天鹅”不同,初期便可察觉,不过人们却经常视而不见。

这个含义来源于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灰犀牛,它们体型笨重,反应迟钝,经常被草原上的人们忽略。然而就是这样笨重的灰犀牛,一旦向你狂奔过来时,杀伤力却乎是无敌的。像金融风暴、经济危机、流行疾病等都属于“灰犀牛”事件。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纵观历史,人类的多数悲剧,都和这两个动物有关。但是比较起来,“黑天鹅”虽可怕,但实属无奈,因为难以预测。而“灰犀牛”通常具有可预见性,会在早期显现出征兆,却因为前期不重视,最终带来大危机,比如2020年初的这次疫情。

二 人们面对“灰犀牛”的反应

为什么人们总是忽视危险信号呢?这要从遇到“灰犀牛”时的一系列反应说起。

第一阶段:排斥否认,轻慢对待

在刚刚发现潜在风险时,人们总是本能地排斥,或者干脆否认,总之都以轻慢的态度对待。这些前期的自然反应,主要来源于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否认”,它的好处是能帮我们在面对危机时不至于马上崩溃,为接受现实创造缓冲时间。

刘慈欣在其代表作《三体》

中曾写到:“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因为轻慢,有的人不懂得敬畏自然,将野生动物当成食物;因为轻慢,将早就发出预警的医生们,当成“散布谣言者”受到训诫;因为轻慢,有关部门反应迟缓,延误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因为轻慢,在刚听到消息的那几天里,人们还在欢欢喜喜的准备年货。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年货大集

第二阶段:拖延犹豫,侥幸心理

直到当危险临近,人们才渐渐开始接受,却还是习惯性地对未来抱有过于乐观的态度,先找理由拖延,甚至幻想危机自行消失。当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新冠病毒“人传人”,到1月23日武汉封城,很多人仍然无动于衷。正如那句“你让家长戴口罩,就像当年家长让你穿秋裤一样难!”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存在“侥幸心理”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人们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当危机已经到来,仍然对危机的影响性评估不足。其次是人们缺乏采取有效行动的判断力,无法分辨当下事件的紧迫程度。总是在眼前损失和未来利益面前犹豫不决,不能快速做出决策。平时有这种习惯也许是好的,而在重大事件面前,过度的考虑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

第三阶段:过度恐慌,稀缺心态

当“灰犀牛”冲到面前,人们这才意识到大祸临头,顿时陷入恐慌。在强大的情绪压力下,有的人失去理性,轻信谣言;有的人失去同理心,歧视武汉人甚至湖北人……

人们的恐慌情绪也加剧了对“买不到物资”的高估,进而产生“稀缺心态”—— 缺乏理智判断,自控能力降低,甚至产生冲动购买行为。2003年非典期间,人们抢购板蓝根;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人们又抢购双黄连口服液。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药店门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过度恐慌会导致一系列身心影响甚至社会后果。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过度恐慌之中,不仅会有心理崩溃的危险,甚至可能做出可怕的决定,比如放弃自救,实施反社会行为等等。

三 如何面对“灰犀牛”事件

美国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在一段祷告词中写道:“请赐给我宁静,去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赐给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赐给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不同。”从心理层面来看,“宁静、勇气、智慧”这三种心智正是应对“灰犀牛”的最好方法。

1 宁静——认清现状,适度重视

群体思维会加剧负面情绪,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过:“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在这次疫情中,人们的恐慌情绪加剧了我们对很多事情的高估。比如物资抢购,实际上我们国家粮食储备充分;还有被感染的风险,全国人“禁足”在家,隔离的效果显著,只要坚持少出门,被感染的风险还是很低。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超市货架

我们知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领导者,都存在人性的弱点。不同的是,领导者的影响力要比普通人大得多。所以说“领导者应该是目光短浅者的敌人”,国家需要那些有预见性的领导者,理性地确定事件的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地解决当下问题。李文亮医生的示警已经让我们意识到,我国某些领域早期预警体系的不足。期盼国家未来能够建立更完善的体系,让一切危机都扼杀在萌芽中。

对于普通民众,在当前风险社会下每个人都需要具备问题意识,同时保持心境平和。不应像鸵鸟,将头埋在沙子里,自欺欺人;更不应心存侥幸,幻想以拖应变;或是为了眼前利益,做出欺瞒行为。在遇到危机时只有承认它的真实存在,做到“不否认、不轻慢、不拖延、不恐慌”,才能最快地认清现状,才能在做决策时保持开放性的态度对待异己。

2 勇气——敢于逆行,敏捷合作

面对危机有了高效的应急预案,也要有灵活的敏捷团队去执行。所谓“敏捷团队”来源于项目管理,就是指能快速反应、高效协作、一专多能的团队组织。  

中国借助举国体制的优势,表现出了最快速的自我修正能力,在短短数天内将不完善的防疫体系重新建立,在宝贵的窗口期内初步控制了疫情。同时,我们有无数的平凡英雄积极参加到这次战“疫”中,心怀勇气履行职责,绽放自身职业的光芒。他们是坚守武汉的本地医护人员,是驰援前线的“逆行者”,是穿梭在城市的快递小哥,是赶去加班的口罩厂员工……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致敬最美逆行者

当然,身为普通民众理应积极响应,趁早开始行动。从小事做起,宅在家,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为了自己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贡献一份力量。每天花1小时了解相关新闻即可,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相信科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全身心地去阅读喜欢的书籍、看几部电影、做几顿美食、陪孩子游戏等等,多做些一直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情。

3 智慧——当成机遇,从中获益

灾难面前,人们容易对对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这需要我们拥有一种 “智慧”——一种能够深刻透彻看待问题的能力,看到危险和机遇总是相伴而行,危机的另一面往往潜藏着机遇。这也就是纳西姆•塔勒布在他的《反脆弱》一书中提到的:“站在脆弱的反面,从风险和不确定性中获益。”尝试认识到危机问题的独特之处,并且把它们作为机遇来对待,尽可能做到既躲避灾难的袭击,又能从中获得收益。

“灰犀牛”的来临总是会让原有结构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往往也是进行改革的最好时机。这次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窘境,比如影响最严重的餐饮业。但也有很多行业因此受益,迎来了业务增长,比如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游戏、视频、生鲜电商等等。有没有想过,你的组织能如何抓住这次机会,涅槃重生呢?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生鲜电商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在线教育

其实,任何行业都暗藏着各种危机,我们要做的就是承认危机的存在,保持敏锐,独立思考,行动起来,不断寻找新机会,帮所在的企业、行业或家庭躲开这头凶猛的“灰犀牛”。

危机突袭怎么办?应对疫情这头“灰犀牛”一定要有这三种心智

对于“灰犀牛”这种高概率且影响巨大的事件,我们越及早地预知并理性处理,损失也就越小。躲避它的最好办法就是越过否认、拖延和恐慌,把这些情绪转化为勇气,积极制定行动,尽快行动起来,并尽可能从中获益。《鼠疫》的作者阿尔贝·加缪说过“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课,让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与世界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思考未来,懂得向死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