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上的勤奮,彌補不了戰略思想上的平庸

八大系統,基於系統避免落入行業同質競爭

這是《企業頂層設計》主題的分享的第五節,基於系統來設計,企業的頂層設計。

企業頂層設計的八大系統:

一、企業戰略的頂層設計

二、企業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

三、企業業務模式的頂層設計

四、企業盈利模式的頂層設計

五、企業股權架構的頂層設計

六、企業互聯網化的頂層設計

七、企業價值化的頂層設計

八、企業資本化的頂層設計

那麼,如何理解這八大系統?

我們前面講過頂層設計的三個層面,思考層面、呈現層面、邏輯層面,那我們就從這三個層面分別來理解這八大系統。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企業戰略的頂層設計。第一,從思考層面,我們要跳出企業,站到行業和產業更高的高度全面思考企業戰略;第二,從呈現層面,我們科學規劃設計當前和未來的企業戰略,我們當前能採用的戰略有哪些,我們未來適合採用什麼戰略;第三,從邏輯層面,我們為什麼要採用這樣的企業戰略。

同理,企業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第一,從思考層面,我們要跳出商業模式站到資本層面思考頂層設計;第二,從呈現層面,科學規劃設計當前和未來的商業模式,我們當前能採用的商業模式有哪些,我們未來適合採用什麼商業模式;第三,從邏輯層面,我們為什麼採用這樣的商業模式。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頂層思維來理解頂層設計的其他六個系統。

企業戰略的頂層設計

企業戰略規劃三個層次的側重點

公司層級側重:遠景目標、長期/財務目標、業務群及業務單元組合、投資分配、大型發展機遇。

業務群層級側重:業務單元組合、投資分配、相關增長機遇、創造和利用協同效應。

業務單元層級側重:發展何種產品、在哪個市場、哪個地域競爭;如何競爭、價值定位、競爭優勢來源;相關增長機遇。

公司戰略三層面:

第一個層面,拓展並確保核心業務的運作,以利潤和投資資本回報為衡量標準。

第二個層面,發展新業務,以銷售收入和淨現值為衡量標準。

第三個層面,開創未來業務的機會,以選擇方案的價值為衡量標準。

企業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

我們用可以直觀描述企業的商業模式全貌的九宮格來理解。

企業商業模式頂層設計的九個板塊:

價值共識和定位:

與客戶及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價值描述。描述對客戶的價值定位以及對產品服務概述;

客戶定位及細分:目標客戶的定位,公司想要且能為其提供價值的客戶。細分是避免落入直接同質競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自我定位及夥伴:公司的定位,為客戶提供怎樣或哪些價值,以及與合作伙伴協同能為客戶創造和提供怎樣的價值;

客戶的關鍵需求及關係:公司不能滿足細分客戶的所有需求,關注客戶的核心和關鍵需求,以及公司與客戶群體建立怎樣的聯繫;

核心能力及資源:公司有怎樣的核心能力和重要資源能滿足客戶的關鍵需求;

業務結構及活動:公司提供給客戶的價值以怎樣的業務結構為承載和載體,產品、服務等業務的實施落地最關鍵的事件或活動;

通路結構及渠道:公司通過怎樣的通路結構、渠道網絡等將產品服務的價值傳遞並讓渡給目標客戶人群;

投入及成本結構:實現價值讓渡,在產品服務研究、產品生產、服務提供、渠道網絡建設、售後服務等各環節的投入及成本;

收益及產出結構:公司以盈利為目標,公司創造收益來源和主要途徑。怎樣的投入會對應怎樣的產出,收入減成本才能創造利潤和價值。

企業業務模式的頂層設計

設計業務模式的三個層級:

直接提供產品和服務。即某某產品、服務的供應商。產品是一對多,優勢是容易複製,那關鍵指標是市場份額;而服務是一對一,優勢穩固但難以複製,關鍵指標是存量客戶多元價值的挖掘,以及效率提升。

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即某某行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解決方案也同樣分為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解決方案,以解決問題和客戶需求為檢驗標準。對客戶支付的成本負責,不對收益負責。

項目及運營。即某某項目承包商、運營商。運營商以商業成功為檢驗標準,需要主動迭代,不僅對成本負責,更對收益負責。

企業盈利模式的頂層設計

盈利模式是指按照利益相關者劃分的企業的收入結構、成本結構以及相應的目標利潤。簡單理解就是目標利潤的設計,收入減去成本的差額設計。

盈利模式通常有以下幾種:

產品服務盈利:賺取客戶價值與產品價值的差價。大多數企業採用

品牌盈利:

賺取客戶認知價值與品牌價值的差價。奢侈品等企業採用

租賃盈利:產品、設備、專利等租賃的形式盈利。酒店、設備租賃業採用。

流量盈利:按流經的數量,用戶=流量=盈利。按用戶的量變現盈利 。互聯網平臺等採用

資本及金融盈利:通過金融槓桿獲取盈利。投資公司、投行採用。

資格及公權盈利:通過專有權、資質、資格攻取盈利。銀行、保險、證券等採用

價值鏈盈利:通過產業鏈的分拆、整合等佔據或控制盈利。行業巨頭等採用。

企業股權架構的頂層設計

公司股權架構是用來明確公司股東權利、現任、利益動態平衡。

以及公司治理結構與股權結構的關係、控制權與經營權之間的關係、所有權與經營權之間的關係。

科學的股權架構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創始人團隊的持股平臺。保障創始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掌控公司的發展和戰略方向;

合夥人團隊的持股平臺。保證合夥人的經營管理參與權和話語權,凝聚合夥人團隊;

核心管理團隊及員工的持股平臺。保證核心團隊和員工的分利權,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戰略投資人持股平臺。保證戰略投資人的相關利益,促進產業鏈的深入合作;

資金投資人持股平臺。保證投資人的優先清算權和優先認購權,促進資金投資者的進入;

企業互聯網化的頂層設計

企業互聯網化可以是對企業傳統商業流程中,某些環節的直接替換,也可以是再造商業流程本身,包括簡化、優化或重構,當然也可以是創造新的商業流程。

企業互聯網化也會有如下的幾個途徑:

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化:所有有形產品的硬件部分朝著零利潤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硬件的利潤趨過於零。轉而通過內置或融合各種增值服務提升賺取利潤的能力。

產品的互聯網化:消費者參與產品的研發、設計、策劃環節。產品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化、批量定製化。

產品體驗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化企業能夠更好地把握用戶對於產品體驗的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服務體驗。

市場推廣的互聯網化:產品的推廣要依賴於好的產品體驗,依靠口碑進行推廣傳播,互聯網的SNS特點促進了社群經濟和造就了更低成本的推廣方式。

產品銷售的互聯網化:互聯網既是媒體傳播平臺又是電商平臺,電商扁平化的銷售模式大大壓縮了中間渠道的沉澱成本。

渠道和運營互聯網化:電子商務、在線與客戶交互、服務客戶、支付方式手段網絡化、用互聯網承載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運營。

企業價值化的頂層設計

企業價值最基礎的理論依據有這麼四個,分別是產權理論、委託代理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等。

下面這三個價值最大化是我們通常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追求的目標:

股東價值最大化。

指的是企業的經營應該以股東權益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以保護股東的權益。

公司價值最大化。就是公司市場價值最大化。就是公司全部資產的市場價值最大化。

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沒有利益相關者群體的支持,企業就難以生存。所以也有觀點說是企業經營的目標要做到股東、僱員、顧客、債權人、供應商及社會責任等這些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

我們認為企業價值的頂層設計,就是在股東價值、公司價值、利益相關者價值這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以實現企業價值化的最優。

企業資本化的頂層設計

企業資本是指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廣義的企業資本化是指以企業資本增值最大化為根本目的,以價值管理為特徵,通過企業全部資本、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產業結構的動態調整,對企業的全部資本進行有效運營,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

狹義的企業資本化是指公司資本中所包含的股本、債券等的分佈情況,它反映的是公司中各種債權人權益與業主權益的比例。我們日常講的上市、掛牌、股票、股權等都是在資本的狹義範圍內。

好了,頂層設計的八大系統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在這八大系統中做到兩到三個系統的提升,我們就能有效從競爭中脫引而出,擺脫直接的競爭紅海,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下一節是頂層設計的最後一節,動態設計企業的頂層設計,我們會分享到頂層設計的五個動態階段,如何動態突破企業發展的天花板。我們下一節見!

分享來源於——藍海科技創始人、資深企業顧問歐陽伶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