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今天青衫君和大家享的書——《共和國脊樑》,裡面有8位科學家,其中之一就是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先生。

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1929年錢學森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了上海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上每交通大學是中國當時最好的理工科大學。

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國立交能大學

錢學森讀書期間,學習刻苦,成績優異,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裡還保存錢學森讀書時一份試卷。這份試卷卷面分96分。

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錢學森1934年大學數學試卷

當時教授這門學科的老師是宗愨先生。

宗愨教授出試卷有一個特點:試卷上6道題目,其中有一道特別難。這道題目沒有打算讓學生做出來,就是提醒學生不要自滿,要永遠勤學,但是錢學森每道題目都做出來了。

讀大學期間,錢學森除了認真完成規定學業,一有時間他就鑽進圖書館博覽群書。

國立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早晨8:45開門,晚上9:45閉館,只要沒有課程,錢學森都會“泡在圖書館裡”。如果有人要找錢學森,別的地方不用去,去圖書館一找就找到。


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上海國立大學圖書館

錢學森先生在他的回憶錄裡說:

那時上海交大圖書館在學校右側紅樓,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讀報,二是看書。當時學校訂了許多報紙,有國民黨辦的,也有進步人士辦的。國民黨的報紙“太臭”,我是不讀的。對圖書,特別是科技書,那是如飢似渴,什麼科目的書都看。

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日本轟炸上海

1918年日本出兵東三省,當然許多中國人對日本這一行為並沒有認識到他們此舉深刻的原因。

當時有一本雜誌叫《社會科教材例》刊登了一篇文章:《日本出兵侵佔東三省的原因》。

文章裡對日本出兵侵佔東三省原因概括為:

日本侵佔東三省是垂涎東三省的物質資源,尤其是糧食資源,想向東省遷移日本本土日益增加的人口,從而達到“開拓新大陸”的目的。

然後文章針對日本糧食和人口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日本人口迅速增加,急需向外移民,同時日本國內山嶽居多,又常常受火山侵襲,全國耕地面積不及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

最後得出結論:當“他們看見我們東三省的豆類、麥類等農產物很多,所以他們便樂於侵略了。”

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1932年日本侵略中國驗證了錢學森推斷的正確

錢學森看到這篇文章,立即就覺得這篇文章邏輯存在嚴重問題,於是他從圖書包裡找來了《日本年鑑》仔細核對數據,並分析1897年至1922年日本每人每年稻穀、甘薯、麥、豆等糧食的平均產量,最後得出結論:

日本之糧食生產,遠超過其人口增加,故日本人無糧食問題,即日本人無人口問題,而謂人口問題、糧食問題,完全是為日本預備侵略之國際宣傳耳。

由此可見錢學森敏銳的洞察力,一針見血地揭穿了日本侵略者的本質。


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年輕時的錢學森

錢學森把信件寄給了雜誌主編孫茀侯。

孫茀侯看到錢學森論據翔實,觀點明確,不由得不信服,在回信中盛讚錢學森,他說:

”深佩錢君讀書之精細。“

錢學森先生的這個故事就出自《共和國脊樑》。

錢學森上大學讀書時質疑日本出兵東三省原因,主編回覆:佩服

《共和國脊樑》是國內首套成體系的原創中國科學家繪本,帶孩子全面瞭解竺可楨、錢學森、何澤慧、吳徵鎰、劉東生、梁思禮、袁隆平、屠呦呦8位科學家。

這套叢書從秘書、家屬那裡掌握第一手資料,權威性無可比擬,搭配導讀、音頻、科學家小傳,鏈接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展現出了科學家們求真務實、勇於創新、不屈不撓、堅持奮鬥的精神,為孩子們樹立優秀的榜樣。

《共和國脊樑》這套書致力於用繪本這種新穎且吸引兒童的閱讀形式,來展示中國科學家的成長成就和精神風貌。讓孩子們站在巨人肩上,向最前沿的科學知識邁進,聆聽當今時代的中國最強音。

點擊下方商品條“去看看”即可完成購買:


(參考資料:《共和國脊樑》(錢學森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