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難民"九死一生"逃往歐洲,為何不去就近的沙特?

目前,圍繞敘利亞局勢,土耳其在難民問題上大做文章,埃爾多安不顧歐盟的反對,下令打開邊境大門,讓數百萬的難民湧入歐洲腹地,給歐洲各國的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的衝擊。

敘難民

不得不過,目前滯留在土耳其境內90%以上的難民都來自敘利亞,由於敘利亞近年來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毀滅性破壞,廣大民眾無法生計,為了生存,他們只有逃離自己世代生存的家園,一路顛沛流離,飢腸轆轆逃往社會安定的國家。

那麼問題就來了,敘利亞難民為何要“捨近求遠”、“九死一生”地逃往歐洲,為何不去就近的海灣富裕之國呢?

也許我們會犯一個習慣性的錯誤,總是會認為距離近更容易到達,距離遠就難以實現。實則不然,這句話要求我們看問題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敘難民

一句話,敘利亞難民要想到達就近的海灣國家比達到遙遠的歐洲來說簡直就是難上加難!從地理位置上看,難民絕大部分都是長途跋涉走陸路、有不少走海路,敘利亞距離波斯灣沿岸富裕國家距離不遠,但因大沙漠惡劣環境阻擋,難以逾越。

據不完全統計,敘利亞自2011年爆發內戰以來,導致大量難民向周邊國家外逃,逃往土耳其有350多萬、黎巴嫩100萬、約旦60多萬、伊拉克30多萬。而逃往相對較近的海灣富豪國家的人數卻寥寥無幾。

敘難民

從地圖看,穿越伊拉克、約旦就是海灣產油的富裕國家,比如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等,但由於沙漠的阻擋讓人望而卻步,難民沒有能力跨越地理阻礙。但與地理阻隔相比,敘利亞人與海灣王國的心理距離更遠。

雖然敘利亞人同為阿拉伯世界,從教義上從來都是“兄弟”,但實際不然。放眼海灣所有的王室國家外來人口結構可以看出,來自南亞、東南亞的穆斯林與域內阿拉伯國家在人數方面反而是非阿拉伯裔居多。其中道理不言而喻,同屬於穆斯林,非阿拉伯裔聽話、好駕馭、又省錢,而阿拉伯裔則牽涉母國關係,一有事端,深受其害。

敘難民

敘利亞在思想觀念上異於海灣王國,他們一直在世俗化的威權社會中,社會意識形態與海灣王室國家距離巨大,宗教信仰色彩不是很濃厚,因此以宗教信仰立國的海灣王室不喜歡敘利亞人,儘管他們同屬於穆斯林。但生活在那些君主專制的海灣國家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遭受排斥。

因此,敘利亞難民除了在地理上受到阻擋而在,關鍵還受到社會文化,宗教信仰等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從敘利亞難民逃往的路徑來看。向西、向北遷移距離更近、更方便,只要經黎巴嫩、土耳其就能達到歐洲。加上世俗的敘利亞人易於融入歐洲社會,他們不屬宗教虔誠者,更能接受現代事務,受到宗教極端和偏執較少。歐洲也更願意接受他們。

敘難民

這些難民不管是逃往歐洲還是其他地區,對於一無所有的他們而言,其艱辛困苦唯有自知,甚至有些難民,還沒到達到他們夢想的歐洲,自己卻殞命途中,可悲可嘆啊。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