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為戈 “醫”線記錄者以“藝”戰“疫”

本報訊(陳施妤 陳靜)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抗“疫”一線湧現出了一大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英雄模範人物,“”上陣父子兵”“姐弟齊上陣”的優秀黨員,有伉儷情深,最美軍嫂的鄉村幹部,更有主動請戰一線的白衣天使。在這些正能量人物事蹟的熱情感召下,為這場戰役注入了無盡的動力與不竭源泉。而這些優秀人物的大量湧現,離不開家國情懷的熱情號召,更離不開默默奮戰的宣傳工作者。


執筆為戈 “醫”線記錄者以“藝”戰“疫”


在九寨溝這片堅強而又美麗的土地上,有一位為執筆為戈的“疫”線記錄者,他善於發現,善於挖掘,將醫療戰線中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匯成文字,讓人感動,讓人充滿力量。他就是九寨溝衛生健康局辦公室工作人員——楊旭江。

勇於擔當

家人的理解是他堅強的後方“堡壘”

“爸,今年過年就只能拜託媽媽幫忙照顧你了,我可能來不了成都陪你們過年了。”臘月29日,楊旭江在電話裡對父親說到。“沒事,兒子,爸媽知道這個時候你們肯定很忙,我們永遠支持你,你一定要好好工作,不用擔心我們,照顧好婷婷和孩子。”聽到父親理解的話語,楊旭江內心深處更多了一分愧疚。​

他的父親,因做頸椎手術導致脊髓空洞,全身上下基本處於癱瘓狀態,長期需要人24小時不間斷照顧。楊旭江原打算過年時替換下母親,承擔照顧父親的責任。但是,在接到可能不放假的通知後,他放棄外出的計劃,給家人打了一通簡短的電話後便立即奔赴單位。

“小楊,這要下個通知”、“小楊,幫忙安下電腦”、“小楊,今天做幾篇公眾號...”單位樓道中,他的名字總是被呼喚著。

“每天看見他,都被他飽滿的工作激情感染著。”同事郭建弨說到,“從他坐在辦公室那一刻開始,一直到夜晚2點關閉電腦,他從未抱怨,而是用耐心和細心去面對疫情防控。辦公室各項工作、尋找素材、收集簡報信息、製作公眾號、對接宣傳部門加強醫務人員先進事蹟報導,楊旭江總是忙得不可開交。

“早晨出門時,孩子還在睡覺,晚上2點,回到家後,孩子還在睡覺。”楊旭江告訴記者,“他有時會躺在床上流淚,感覺對不起家人。”在他心裡,妻子龔婷婷是他戰“疫”路上,最溫暖的心靈港灣,“真的很感謝自己的另一半,湖北遠嫁過來的她一個人在家裡帶著1歲多的孩子過了個特殊的年,有了家人的支持,我也更能全身心投入這場戰鬥。”

披星戴月

疫情防控崗位上的“螺絲釘”

“文字”源於生活,只有身在疫情防控中,才能體會到一線工作人員的艱辛,繁忙。哪裡有故事,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深夜,作為負責宣傳工作外行人的他,將白天蒐集的素材整理出來,挖掘系統內的先進事蹟,將醫務工作者的堅守和付出用圖片記錄,訴諸筆端、形成文字,發表周知。《越是艱險越向前、不破疫情終不還》、《七旬老黨員用行動詮釋堅守與初心》、《抗疫一線,老黨員詮釋新擔當》、《甘海子最美女哨兵》.....一個個典型事蹟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這場人民戰“役”。疫情期間,製作發佈微信公眾號24期,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信息21期。

白天工作,夜晚寫稿,披星戴月是他抗疫路上的鮮明註腳。他敲擊鍵盤記錄的全過程,讓奮戰一線的醫務人員背後的點點滴滴流入心田,溫暖世人。

積極入黨

用行動踐行錚錚誓言

總有同事在告訴楊旭江,“你天天熬夜加班,應該也報道一下自己。”他卻靦腆地說道,“跟起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和局裡面每天只休息三、四小時的領導比起來,自己做的這點事完全算不了什麼,再說,在宣傳報道別人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對自己靈魂的一種洗禮,他們身上的發光點以及榜樣作用,給我工作帶來了更大動力。”

3月2日,楊旭江因積極投入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被縣委組織部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用嘹亮的誓詞彰顯向疫情宣戰的決心。他說,“父母作為黨員幹部,從小就給自己樹立了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榜樣。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父親在開展退耕還林工作的路上,被村民認錯人,毆打住進醫院,當村民來道歉時,他反而給別人說沒事,那時候我不明白,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理解到他身上作為黨員的那份責任與擔當,更激發了我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信念”。

疫情當前,輿論先行。他毅然扛起宣傳這杆槍,讓抗疫征程上的醫務工作者聲影鮮活生動,讓執著和堅守常駐心間,讓不破疫情終不還化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內心的吶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