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實話實說!記住了有個好身體,有個好老伴,還得自己有存款,有房產,不要去兒女家,不是不可以去,孝順父母的有也不是很多,大千世界,什麼兒女都有,靠誰不如靠自己,的確老了就去養老院,那樣省事!關鍵是你我都是身體健康才行,沒有好身體成天有病!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千年古訓!





青城論箭


有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認為這句話,不同的家庭不一樣的年紀,有不一樣的體會。而且,你這個“人老了”,怎麼個定義法?照題目意思,是退休後算老嗎?

我的表弟結婚以後,因為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前女方要求出嫁不離家,雙方父母都同意,所以一直和岳父母住在一起。直到5年前一家三口搬離了岳父母那邊,和我姨媽姨夫一起住了。到目前為止,一家子住著感覺還蠻好的,婆媳關係也很融洽,沒有別人家那種緊張不和諧的問題。

有次我和表弟聊天的時候,問起為什麼搬離岳父母家的事。他說, 原本岳父母都在上班,平時大家都工作忙。也就晚上碰碰面,週末麼忙著照顧孩子。一家子熱熱鬧鬧,關係很好。但他們一退休,孩子也大了,就空下來了,然後家庭之中各種不和諧情況出現了。

他們夫妻上班晚,起的也晚,都是扣著時間點急急忙忙吃飯上班的。以前等他們起來,老兩口早就上班了。現在,他們調的鬧鐘還沒到,岳母就在那叫了,誰誰,還睡啊?一次兩次這樣,就不開心了,甚至有次母女倆吵嘴了。週末想睡個懶覺也是這樣。

岳父母的生活習慣,飯菜的口味等都和退休前有了很大改變。包括孩子的學習也要插手,而且有點愛管頭管腳了,甚至為了節約用電,平時燒水洗漱洗衣都在要求在閒時(2200——0600)使用。我的天,叫夫妻倆受不了了。得,跟我姨媽姨夫一商量,搬家了。

我姨媽後來也說起這事。她說,我和你姨夫只管給他們做飯做菜,儘量和他們的口味,其他的一概不管。包括他們的衣服,房間,都自己收拾。早上只要你們不怕上班遲到,愛睡到幾點就幾點。水費電費這用不了多少錢,自己喜歡就好。至於孩子的學習,我們也不懂,也幫不上。都隔代了,不操那個心。這樣,就皆大歡喜。

由此可見,人老了以後,和子女住在一起,許多方面會和年輕人產生矛盾,相處起來比較難,容易產生矛盾

。但是,如果雙方或某一方謙讓一下,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照理應該是小輩讓讓,但現在看來長輩讓的居多。若要好,老做小。

人到中年的子女其實也有很大的負擔,只是不想說而已。有時候只是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能夠力所能及的提供幫助,或者不添亂就行。像我姨媽姨夫就很聰明,雖然住在一起,但不插手小輩的事,最多搭把手。

當然,

如果老人一開始就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那就趁著身體好有條件就別和孩子們住一起了。該幹嘛就幹嘛,最多平時去看看子女小輩,週末聚聚,忙時幫幫忙,暇時自得其樂,相看兩不厭。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就由子女安排或早早找家養老院養老吧。

謝謝你的閱覽!我是 ,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有什麼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正,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


海中的浪子


有人說“人老了,千萬不要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這句話有一定道理,說說我親外婆吧,她一生為大兒子一家,如今都七十歲了,她小兒子每個月都給她很多錢,還有兩個女,可以說她餘生不愁吃喝,但是她不過閒日子,非常勤勞,家裡沒種田地,她就住鄉下,暑假挖半夏,春天冬天賣酸辣椒,夏天和秋天賣野生黃鱔,而且村裡比較偏她挑扁擔挑到鎮上,然後才能轉車去縣裡,一路上真的很辛苦,對於一個七十歲老人,她很能吃苦,女兒和小兒子叫她不要做這些,她不聽,我媽也氣的沒辦法,每次她來城裡我媽還有小姨一起幫她賣,就在過年這段時間她發燒,還擔心給我媽賣的酸辣椒,天天電話問要麼自己拖著病來我家看,擔心辣椒沒賣出去,我媽那兩個星期每天早上五點多起來幫著賣,中午十一點回來,冬天賣菜又冷的那種,手都凍了,沒辦法,我媽說不賣出去我外婆生病都要惦記,老人家念心也重,自己的媽自己得寵著。

但是我外婆自己不捨得,勤儉大半輩子,她將兒子女兒給的孝敬錢都給了大兒子一家,因為孫子也是她帶大的,感情很重,現在要娶老婆買房買車老人家把自己的錢都給了出來,我們身為子女外孫的沒啥意見,畢竟兒子親,但是我外婆這麼勤勞的一個人可謂付出了自己全部吧,大舅舅是個醫生,外婆最近病了住在她家,連個像樣的床都不給,那種病人的床,住在廳堂,說房間兩個兒子一人一間,病人住了不好,也是因為疫情檢查很嚴,我媽他們沒辦法,只能天天過去看他們,我舅母她開始照顧兩天,然後打電話說老人家好煩人,又髒,吃飯又吃不了,要幾兄妹輪流去照顧,不想照顧她,要麼接回鄉下去,接到我舅母電話說的我小舅舅都哭了聽到自己的娘吃不下飯,然後我媽小舅舅小姨又是買養胃的奶粉,買營養品過去喂她吃,給她洗頭,洗澡換衣服,泡腳,揉身體,我也去看了,真的老人一生病消瘦了很多,只能儘儘自己微薄力量照顧她。

想想我舅母即沒有給老人很好的照顧,連起碼的洗臉都是自己的女兒去負責,我舅舅吧自身也是子女,但是他們只會在老人有錢就接,病了就不想照顧,老人和兒子媳婦住一起惹人嫌棄,不被待見,作為大兒子沒有去調解,對於外婆病了來說可謂嚐盡了冷暖,儘管是自己兒子家但是感覺還不如自己鄉下家裡舒坦。



其實吧現代社會都很少有老人願意和自己子女住一起,但凡自己有勞動力可以照顧自己的都不會和子女住一起,一則容易婆媳矛盾,二則老人作息和年輕人不同,家裡要是還有個小的,不僅子女會覺得小孩教育受到影響還會覺得父母影響孩子的作息,畢竟老人都是早起的。三則生活習慣,思想也不同,日常也會有矛盾,還是分開住好,距離產生美!


ai分享小Jely


這話確實有道理,我跟老的一起住,過了幾年深感同受,確實瞭解到了住在一起的不方便和矛盾,嚴重的時候,老人竟然要同我們斷絕關係。

我的父親是離休老幹部,工作待遇比較高,母親在農村勞動了一輩子。我們兄弟姊妹四個,因為妻子善良,老人決定跟著我們一起住。

我們夫妻兩人收入也比較高,原以為住在一起有話好好說,我們盡孝,老人享天倫之樂,一家和和睦睦多好啊,可是情況根本不是這樣。

1.兩代人觀念不一樣。妻子年輕愛時尚,喜歡穿新衣,但是她並不多花錢,可是老人認為妻子衣服太多了的有點浪費。

2.老人寵愛孩子,嬌慣孩子,女兒身上癢癢,拿著老人的手撓,自己不神手,養成好吃懶做的不良習慣,妻和老人爭辯,老人不樂意。

3.生活飲食習慣不同。老人愛吃大肉大魚,妻子愛吃清淡,有一點腥味,就想嘔吐,天天因為吃飯而產生矛盾,很難協調。

4.各種關係不好協調,我們年輕人喜歡熱鬧,老人喜歡清靜,結果老人不喜歡我們的朋友來。

5.涉及利益分配不均,容易引起矛盾。俗話說養著老人的身養不住他的心,妻回孃家他們都要過問買的什麼東西,埋怨不給他們買。

老人的錢根本花不了,但是他們重男輕女,主要留給他孫子了,我女兒沒份或者很少,這讓妻很不滿意。

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日積月累成了大事,每次吵架都是為了利益,老人委屈的哭,我們也很難受,日子真沒法過。

最後決定分開,等老人實在需要人照顧了的時候,我們再住在一起。分開的時候,儘管老人不太樂意但實際上我們都得到了解脫。

妻跟我說,等我們老的時候,千萬不要和子女一塊住,我深表贊同。距離產生美,遠路親戚香,為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還是分開住吧!


日得人生


一個發小,剛結婚的時候,和父母同住,就是農村的那種平房,老人住三間,自己住兩間。後來自己又蓋了一座房子,類似於別墅吧,功能當然也就很全了。出於孝心,非讓父母一塊搬過去,父母不同意,老婆心裡也不舒服。可他就是覺得不在一塊就顯得自己不孝順,讓外人笑話。經不住勸,父母就跟著搬過去了,可堅持了不到半年,母親一再央求,他也妥協了,父母又搬回去了!

關鍵不自由啊!尤其父親,夏天穿的少,大家都在一個空間活動,實在尷尬的很。以至於到最後父親跟個客人差不多了,只有吃飯的時候能見著他,平時就在外面瞎逛、串門。

所以說,年輕人認為的孝順,未必就是父母想要的,到了一定年齡,物質是其次的,主要是舒心。

有條件的,和兒女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彼此自由空間,相信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一孟之言


我和爸媽一起,家裡六口人,我,媳婦,爸媽,兩孩子。我覺得我爸媽真是世上難得的好父母,我們工作忙,家裡的家務活從來都是我們願意去做,他們就讓我們做,我們要是不去做,爸媽從來都不要求我們做,也從來沒有任何抱怨。平常也幫著我們帶孩子。爸媽退休工資不高,加起來差不多四千塊,我每年拿兩萬塊給爸媽。但我媽用這點錢把家裡安排的井井有條的,伙食簡直不要太好,基本上都要想吃啥都買。

前幾年每年都帶爸媽出去旅行,最近兩年有二寶,二寶太小,沒機會去旅行咯。計劃等後年大寶初中畢業,假期裡帶全家,自駕去新疆。

希望父母慢點老去,我還有很多地方想帶他們去。


舒舒服服


我還是比較認同這句話的。為什麼認同呢?下面,我們就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年輕人與老年人的認知不同

我的小女兒十八歲,我很少與女兒交流。但我發現我老婆在與女兒的交流過程中經常出現互相爭吵的現象。譬如,對某個社會問題的看法,女兒有女兒的觀點,老婆有老婆的觀點,誰也說服不了誰;再譬如,對未來擇業的看法,女兒總認為我老婆的觀念落後,不合時宜等等。其實,這就是年輕人與老年人在認知上的差別。我與老婆還不是太老,我們兩代人在認知上已經出現了這麼多的偏差,等我們老的時候,偏差會更大。倘若住在一起的話,是不是會有諸多爭執的現象出現?是不是雙方都不開心?因此,老年人最好別與子女住在一起。

二、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節儉程度不同

年輕人都出生在新時代,沒有吃過苦,受過委屈,因此,不太懂得節儉。而老年人都是經過苦難生活磨礪過的人,吃過苦,也受過罪,因此,懂得節儉。這就會在長期的生活中造成摩擦,進而使雙方都難受。因此,老年人最好別與子女住在一起。

三、生活習慣不同

許多小吃,我與老婆都不知道名字,但女兒都知道,而且,都吃過。女兒愛吃的東西,我與老婆都不喜歡吃;而我們愛吃的東西,女兒卻不一定喜歡吃。有時候我們出去吃飯,就各點各的菜。試想,在女兒還小的時候尚且如此,當她漸漸長大、我們漸漸老去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果在我們年老的時候仍然與女兒住在一起的話,會不會因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發生爭執啊?倘若發生了爭執,我和老婆會不會很生氣?恐怕沒有人願意去生這份氣吧?因此,我們不打算將來與女兒住在一起。

當然,老年人不宜與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遠不止這些,還會有其他諸多原因。所以,我們夫妻將來是沒有打算與子女住在一起的。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老年人與年輕人是存在“代溝”的,並且,這個“代溝”還無法逾越。倘若老年人與年輕人住在一起的話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從而影響了親情。因此,做為我們夫妻來說,在我們年老的時候,是不會與子女住在一起的。


老胡說三農


這話要看擱在什麼人,什麼家庭來說,當然,大多數人是贊同這個觀點的,但本人有不同的看法,這跟自己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傳統教育有關。

老母親一直與我及我家人在一起生活,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直到今年2月27日老人家安祥離世。

我七歲時,父親因病去逝,母親沒有改嫁堅持撫育我姐弟倆長大成人,一輩子,母親含辛茹苦,當我成家立業時,從來就沒有想過讓老母親單獨過日子,我們婚後與老媽一起相處三十多年,婆媳關係相處融洽,祖孫關係十分和諧,老母特別溺愛曾孫,看著老媽幸福的模樣,心裡特別快活,尤其在母親病重期間,兒媳對婆婆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母親倍感欣慰,老母親臨走之前曾對我說:你娶了一位好妻子,我有一位好媳婦,這輩子,我值了。但願你們餘生幸福美滿。

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做法,但老母親曾叮囑我,你們老了,最好你兩口子單過,不與下一代一起生活,當時,我問母親,為什麼呢?母親說,時代不一樣了,觀念不一樣了,你們要有準備。我很贊同母親的觀點,當我與老婆老了之後,會單獨生活,我的生活我作主。


利全882


世事無常啊,人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所以,理想狀態下,我支持老人和子女分開生活。我根據人生的不同階段,從自身感受出發,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人什麼時候開始老年生活呢?一般來說,當子女成家立業的時候,父母基本就開始了老年生活。我二十多歲的時候開始工作,開始有自己的收入,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這時,我完全能夠獨立生活,並且剛剛擺脫父母的束縛,終於獲得自由,不要太興奮啊,所以當時,我肯定不希望父母與我同住。而與此同時,這個時期,老年人年齡還不大,當時我父母也就五十多歲,身體健碩,也剛剛擺脫了撫養子女的責任,終於重獲自由,不要太爽啊,所以人家也是很想過上自己的自由生活的。

幾年之後,我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生了寶寶,這時候,我在經濟和生活方面都過得相當尷尬和疲憊,我們倆忙得不可開交,真心需要父母幫一把手。當時,也曾經短暫地與父母同住,但事實上摩擦無處不在,我和父母都已深切得感覺到,我們兩代人、兩個家庭無法再度同住,即使沒有什麼矛盾,但也都不太開心。

現在,我步入四十不惑之年,寶寶已經拉扯大了,即將升入初中,這時候,我在經濟和生活方面都比較遊刃有餘,對父母不再依賴,可是,父母真的老了,他們已經沒有十年前身體健碩,他們很喜歡跟我拉家常(可是我不太喜歡)。我們住在一起不太可能,但住得太遠,我又時常擔心他們,總怕他們有什麼事兒,我趕過去已經來不及。再說,我們雙方各有父母,你跟誰同住,不跟誰同住呀,住在一起又會遭遇各種不習慣,所以同住這條路根本行不通。

父母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弱,需要我們照顧。那麼,將來到底怎麼辦呢?我目前想到的辦法就是同住一個小區(俗稱一碗湯距離),每天都去看一看、坐一坐,我們夫妻各自管自己的父母。但這是在父母能夠獨立生活的前提下。如果父母中有誰遇到了什麼疾病,無法獨立生活,那肯定要生活在一起啦,這是我們的義務。

所以,回到問題上來,“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我認同這句話嗎?在雙方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前提下,我十分贊同,否則誰也不開心;但如果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那麼只能順應現實,該同住就同住。


妃妃老師


不絕對,今年33了,結婚6年,婚房是公婆在村裡另買地基間的,婚後他們也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幫我們帶孩子做飯,我們算是啃老了,後來我們也在縣城買了房出租了,因為和老人住慣了,公婆也開心喜歡孩子,一家子在一起熱鬧,這些年了我們沒鬧過矛盾,不過身邊也見過不少婆媳關係差的,也不能只看一面,處的好的也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