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鋪富路 鄉親冷暖掛心間“信息書記”送來“金點子”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陳海 陳凱陽

“徐書記,我想到外地打工,你看行不?”近日,魯山縣觀音寺鄉竹園村村民小戚來到村部,讓駐村書記徐來運幫忙給個“金點子”。徐書記把一條福建一家公司招工的信息推薦給了他,他感激的連聲道謝。今年50多歲的徐來運是農行魯山縣支行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疫情期間也沒閒著,他在與村委班子一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及時利用微信朋友圈、親朋好友和網絡收集企業招工和務工信息300餘條。目前,已為該村的近百家農戶推薦了務工信息,大家親切稱他為“信息書記”。

徐來運平日裡話不多,他不是走訪貧困戶,就是跑項目,忙得不見人影。總是一兩個月,沒有回家一趟,家裡的重活,累活都由愛人去幹。鄰居問起來,樸實能幹的愛人總是說,村裡事多,能把那邊幹好就成。

四年前,他從剛入村的一抹黑,到現在的“一口清”,靠的全是工夫。到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村入戶摸貧困戶的底子。摸清情況後,他把上級實施的到戶增收、雨露計劃、教育扶貧、外出務工、六改一增、危房改造、金融扶貧、企業帶貧、易地搬遷和社會扶貧等10餘項扶貧措施逐項梳理,與貧困戶一一對接。做到用足用活,精準對照、精準落實、使精準扶貧工作穩步快速推進。

老徐是“大忙人”白天入戶走訪,晚上撰寫調研報告,成了工作常態。有時忙起來,他連飯都顧不上吃。一次,他在工作時,感覺右眼一片模糊。到縣醫院檢查後,被醫生“命令”住院治療。做了手術,他僅僅住了兩天,就偷偷溜回工作崗位上忙乎上了。別人不解,他說,做個小手術不算啥,當了逃兵不光彩。

與此同時,老徐多次到“孃家”農行魯山縣支行尋求幫助,縣支行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先後到各局委尋求支持。經過一番努力,他因地制宜,按戶施策,不斷獻上“金點子”,為村裡送上了一份分量足足的“幸福賬單”,如今也一舉甩掉了貧困帽子,舊貌換新顏。

69歲的楊光有身體有病,全家5口人。2016年通過幫扶發展養羊項目,購買15只羊享受到戶增收補貼4000元,2018年秋季發展到27只,又獲得產業獎補1200元。近年來,每年賣羊收入兩萬餘元。如今,他依靠放羊既增加了收入,又鍛鍊了身體,日子也越來越好。

55歲的趙國太,全家3口人,兒子上高中,妻子患病多年後去世,家裡塌了個大窟窿,是村裡有名的低保貧困戶。2016年發展養豬收入3000元,獲得到戶增收補貼4000元,2017年加工粉條收入8000元,2018年投入2萬元種植紅薯43畝,加工粉條及出售澱粉獲利8萬元,純收入6萬元,獲得產業獎補助3000元,一舉擺脫了貧困。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

38歲的董紅亮,全家5口人,父母有病,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老徐動員董紅亮夫妻開展家庭養殖業。小夫妻很能幹,2016年養豬收入3000元,享受到戶增收補貼4000元。他的務工純收入1萬多元,妻子邢巧獲得駕駛技能證書又補貼2000元,當年脫貧。2017年務工收入2萬元。近兩年來,每年養羊、種植、務工獎補1600元,務工收入3萬元,雨露計劃補貼2000元,獲得了觀音寺鄉“脫貧明星獎”稱號。

經過協調,每年春節,該行都要為貧困戶、老黨員送上面粉、食油、2000元現金、500副春聯等慰問品和員工捐贈的衣物。併為竹園村小學生們送上了價值4000餘元的155套書包和文具盒學習用品。為村部籌資近10萬餘元為他們配備了電腦、打複印機和沙發等辦公用品,並製作了宣傳標語,使之煥然一新。

此外,還為該村協調投資35萬元的文化廣場項目,投資300餘萬元的千畝小流域治理項目,投資110萬元的戶戶通項目、斷橋修復項目和飲水工程項目。並通過與一家企業協商,實施了企業帶貧項目,已為60家貧困戶每年增加經濟收入3000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