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嗎,為什麼?

Dawn-遠


在醫院出生的娃第一個抱的不都是產房裡的助產士嗎?



科學科學,尊重科學!

我所遇見的,除了我同學老公產科醫生,她孩子可能是自己第一個抱的(因為生孩子時她老公不能幫她手術,但是還是進去看了)其它人似乎都是按照醫院規定,家屬在外面等,助產士會抱孩子出來!

所以說,孩子誰第一個人抱了就像誰,這樣的說法是毫無跟據的。

年輕人如何面對老謠言

家裡老人總是會說這樣那樣的“老規矩”

比如我婆婆還會說讓我懷孕的時候不要吃牛羊肉,以後孩子不會說話!

但是我什麼都吃了,吃得還多,寶寶現在說話早而且清楚,至少現在看是超過了許多同齡人的!

面對老人家的“老規矩”,如果能用科學觀點講清楚,儘量講講,如果不願聽,只要不影響孩子健康,就讓他去吧!誰沒一些信仰呢!

所以,我認為,孩子出生後的培養才是關鍵,和最開始誰抱沒有關係,只是有的時候碰巧抱的這個人帶孩子比較多,孩子會和他親,學他樣,並不代表一種普遍性結果!


安靜媽媽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立即趴在媽媽身上

很多回答都說了,嬰兒出生講究第一個誰抱是一種習俗,有的說誰第一個抱寶寶就像誰,或者就和誰親,這種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如果說寶寶生出來之後非常健康,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最重要的是立馬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身上和媽媽親密接觸。

我家寶寶是順產,生出來之後護士只是輕微擦了一下就立馬放到了我的身上,再去擦拭剩餘的血跡和羊水。


所以我生胎盤的時候,是抱著寶寶生的。

出生後立即趴在媽媽身上好處多多

以往都是寶寶出生以後給媽媽看一眼就拿走清洗,再送回產房。其實媽媽都是若然所失,累的同時卻不知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現在是一個強調母乳餵養的時刻,所以出生後立即趴在媽媽身上好處多多:

1. 寶寶會立即有安全感

寶寶從溫暖黑暗的子宮裡面出來,會有一種驚恐感,陌生的環境立馬不適應。但是趴在媽媽身上,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心跳聲,熟悉的溫度,會讓寶寶很快平靜下來,有著充足的安全感,也會更快適應外界環境。

曾經有過一篇報道闡述過,以前寶寶生出來都是直接推到新生兒監護室,在有一個城市兩家醫院,相比而言,其中一家新生兒死亡率總是非常低,結果調查了才知道,原來那家醫院的護士特別愛孩子,時常會抱著新生兒安撫,他們在一定的安全感下狀態竟然也奇蹟般的平穩。所以後來醫院也開始提倡媽媽和寶寶在同一個房間,生下來就趴在媽媽身上,更有安全感。

2. 儘早開乳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達成母乳餵養的情況有“三早”: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

即建議在寶寶出生後30分鐘以內就和媽媽進行皮膚接觸,趴在媽媽身上,不僅能夠讓媽媽情緒得到緩解,同時也讓寶寶平靜下來,促進母嬰情感上的緊密聯繫。

很神奇的就是,寶寶會自己移動身體去找媽媽的乳房,自己去吮吸。

早早就讓寶寶吮吸了乳頭,可以讓媽媽體內生產更多的催產素和泌乳素,達到儘早開奶的目標。

綜上所述,誰第一個抱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寶寶能夠儘早和媽媽在一起,才能更快的適應這個冰冷卻又溫暖的世界。

更多關於育兒和眼科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眼科醫生楓姐。如果喜歡我的回答,也請給我贊或轉發,你們的鼓勵,是支持我寫下去的動力,謝謝大家。


眼科醫生楓姐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重要嗎?我認為不重要,但是,據老人說,還是很重要的。

一、嬰兒脾性會隨了第一個抱他的人

比如,在我老家就有種說法,寶寶的脾氣、性格會隨出生時第一個抱他的人。

所以,當我小侄子出生時,護士將孩子遞過來時,我嫂子的媽媽沒有接,非要讓我媽去接。當時我還疑惑,後來我才知道,小侄子的姥姥是怕自己的壞脾氣影響了寶寶,在寶寶成長過程中,人們會說,“你看,你看,都是被他姥姥給影響的”。

就因為這件事,我媽笑了她親家很久,覺得老太太太迷信了。

可是,當我女兒出生,護士抱出去給她們看時,我婆婆說我媽也沒有第一個抱,哈哈,現在想想,這些小老太太可真好玩呀。

二、嬰兒的行動力決定於第一個抱他的人

我和我丈夫是典型的性格互補,我急他不急,我快他慢。婆婆沒來家裡幫著帶孩子時,我一直覺得丈夫的性格是隨了婆婆或者公公。

可當婆婆真來跟我們一起住時,我發現老公誰也不像。

好奇之下我就問婆婆了,婆婆先是無奈一笑,然後告訴我,老公的慢,完全跟他奶奶一模一樣。然後,還很憂傷地跟我吐槽,說她當時生孩子,第一個掀開門簾進去的人是老婆婆,還抱了下小孫子,所以兒子才成了這麼個磨嘰的性子。

雖然我對此保持懷疑態度,但我從不戳破,有人背鍋總好過硬剛,只是苦了奶奶。

三、嚴格來講,第一個抱嬰兒的是醫生,難道醫生接生的孩子都像他?

以前,產婦生孩子,接生的都是鄉村產婆,那麼,第一個抱孩子的就是產婆。

現在,孕婦都在醫院生孩子,接生的都是醫生,第一個抱嬰兒的也是醫生。

如果真的像我老家和我婆婆的說法,豈不是產婆或者醫生接生的孩子,全部都像他?那人類的多樣性怎麼保證?顯然,這是不合理的。

但你要說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不重要,也不對,其實也很重要。比如,如果抱孩子的是個新手護士,莽莽撞撞,有時沒抱緊孩子給摔了,有時又抱得太緊捂著孩子。所以說,第一個抱孩子的是個經驗豐富的護士或者醫生,最好。

歡迎關注@南貝葉,80後職場女性,家有萌寶,致力於分享育兒心得~

南貝葉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嗎,為什麼?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意味著以後家庭的幸福。

嬰兒出生時是醫生首先給清理好、包好,然後交給家屬,交給的這一個人就是第一個抱的人。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嗎,為什麼?

在我們老家有習俗,也就是老話說的比較講究陰陽。嬰兒出生一定是奶奶第一個抱,奶奶抱新生兒象徵著這個家庭和和美美,奶奶倍有面子,奶奶也會更加疼愛這個嬰兒,讓他更幸福地成長。

一般新生兒出生後就跟著爸爸姓了,也就是給奶奶家添丁了,所以奶奶第一個抱被認為天經地義。

我侄子出生的時候,醫生把他抱出來,他的好幾個姨圍上去都想抱,醫生說“讓奶奶吧!”這就是按照老規矩來的。侄子出院的時候,嫂子特地給我打電話說“把咱媽接過來,讓他抱孫子回家!”我把媽媽接到醫院,媽媽樂開了花。

閨蜜的孩子出生後,是姥姥第一個抱起來,結果惹得婆婆很不高興,一直耿耿於懷,說當姥姥的不懂事,哎,也真是難為人了!

怎麼保證嬰兒的安全

嬰兒身體非常軟,一般新手媽媽、新生爸爸都不太會抱,需要有經驗的人指導一下。我記得第一次抱大寶的時候,感覺手足無措,橫豎都不是。後來還是婆婆教我怎麼做。

抱新生兒的時候一定用手和胳膊把寶寶的頭頸部、背部、臀部保護好,防止造成脊椎損傷。除了拍嗝的幾分鐘外,其餘時間不要豎著抱新生兒。

有的媽媽說寶寶就喜歡豎著抱,不豎著抱就哭鬧,我也看到過月嫂把新生兒扛在肩上的情況。其實,這是因為開始豎著抱多了,讓新生兒養成了習慣而已,這種情況還是要避免的,最好是橫著抱,等他三四個月後,脖頸力量強大時再豎抱也不遲。

總之,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根據當地的習俗,還要考慮安全性,決定由誰第一個抱。

新晉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本文原創!

凝媽悟語


你好,我是可可媽媽,我認為,應該關係不大。

我家寶寶剛出生就是我第一個抱的,當時順產側切,我生完兩小時在生產室觀察,寶寶就在我的旁邊,我一直盯著她看,跟她說話,她一直仔細盯著看我。

後來兩個小時觀察完了,護士就把我推到輪椅上,讓我抱著寶寶出來了。

我個人覺得第一抱沒有那麼重要,孩子的脾氣和性格自己未來成就,一部分是天生的遺傳因素決定的,另一部分是靠後天不斷教育鍛煉出來的。如果剛出生第一個人抱一下就能判斷和決定她的未來和性格,那後來教育就不重要了。

當然這種第一個人抱一下的說法流傳了很久,也不能完全說是沒有道理,應該是前人對一種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許,希望寶寶可以像第一個抱他的人那樣有美好的品德或者是素質。





可可媽媽日記


有些地方特別在乎寶寶出生後,誰第一個抱,有種說法是,誰第一個抱新生寶寶,將來寶寶就像誰。所以都會找比較有福氣的人來抱寶寶,說這樣才能把福氣傳給寶寶。


其實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是大人對小寶寶的美好祝願而已,不必太較真。

我記得我兩個孩子出生時,醫護人員清理好,包好之後,就把寶寶抱在我胸口趴著,然後兩個小時後就回普通病房,孩子爸抱著娃。那我們夫妻兩應該算是除了醫護人員以外,第一個抱寶寶的人吧。

現在很多醫院都可以陪產,大部分寶寶出生後都是爸爸或者媽媽第一個抱的(除了醫護人員)。有些醫院不能陪產,家屬只能在外面等候的,那麼就應該找個有經驗的人來抱,比如奶奶或者外婆,因為他們有經驗,知道應該怎麼抱新生寶寶,才比較舒服,比較安全。不過,如果長輩身體欠佳,就不建議抱寶寶了。

當然了,除了奶奶和外婆,孩子爸爸也是個抱寶寶的人選,爸爸第一個抱寶寶,更有利於促進親子感情。

你們家寶寶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呢?


柚子媽媽說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嗎,為什麼?

我是二胎寶媽,我認為誰第一個抱孩子並不是那麼講究,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媽媽,要科學育兒。

現在基本上98%的人都會選擇在醫院生孩子,所以第一個抱孩子的人肯定不是醫生就是助產護士。我記得生大寶時,寶寶從母體娩出,就是醫生抱著,助產護士在旁邊協助處理。

聽到寶寶"啊,啊!"大哭後,醫生和助產護士在處理完寶寶的臍帶之後,大約二十分鐘就把寶寶抱到我的身上,讓寶寶和我“親密接觸”。

因為這時候新生兒的覓食反射最強,不但能幫助新媽咪分泌乳汁,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後出血等,對於新生兒來說,在出生後與媽媽的肌膚親密接觸還有助於給予寶寶安全感,穩定新生兒的體溫和呼吸,減少寶寶的哭鬧,讓寶寶熟悉媽媽的氣味、聲音以及心跳,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在產室休息兩個小時後,是寶寶的姑姑抱著他回病房。出院的時候是我抱著他坐車回家的。

所以說,嬰兒出生的時候第一個抱孩子都是醫生或護士,其次到媽媽。只要寶寶健康,誰抱都一樣。


小書蟲媽媽


我生下寶寶後醫生叫家屬進來產房抱孩子,哈哈,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操作,我媽媽進來抱的,也就是我媽媽第一個抱的我寶寶,現在和我媽媽最親,也是我媽媽在幫我帶寶寶我出來上班,帶孩子很辛苦,謝謝媽媽[玫瑰][玫瑰]


瀟灑人玍


我不懂科學道理和風俗哈,我從情感上感覺,應該是孩子爸爸抱,我們當時就是爸爸抱的。我這麼一回想吧,就想起來我當時剛生完那會兒了,三年了,現在想起來那個情景還是挺感動的。

我當時是剖腹產,雖然不是全麻,但是畢竟挺多麻藥,意識也不清楚。後來我老公告訴我,是孩子先出去的,後來等了一會兒我才出去。我就記得我被推出來的時候,醒著但是懵,被人推著看著天花板出的手術室,到了手術室門口就聽見人聲了啊,然後我就本能地轉頭找我老公啊。然後就看見人群中我老公手裡託著孩子,不是抱哈,就是像端個盤子一樣端著孩子,一動不動,直勾勾盯著我出來。我當時好像對他笑了,但也可能有麻藥沒笑出來。但是那個他抱著孩子盯著我的情景到現在還一直印在我腦子裡,那是我們一家三口第一次團聚。那麼多人,婆婆媽媽爸爸公公親戚醫生護士,在那一刻都變成了背景板,一眼萬年,那一刻只有我們三個。現在想起來還是挺感動的。

後來我問我老公,他當時第一次抱孩子什麼感覺,他說忘了,就看孩子出來我沒出來,以為我死裡面了,特別害怕。哈哈哈哈,好傻。其實剖腹產就是孩子先出來,大人後出來的,他不懂,就覺得我死了,特別害怕,根本沒顧上看孩子,都忘了抱孩子什麼感覺。哈哈哈哈。

然後是後話,我剛才問我老公的,為啥他抱的孩子,他說當時也不知道醫生還是護士就喊“誰抱孩子”,我們姥姥和奶奶當時特別一致,就把他往前推,他就一臉懵逼從醫護人員手裡接過了孩子。想想也是,這孩子是爸爸和媽媽倆人的,媽媽還沒法抱的話,肯定是爸爸抱唄。

發我們一家三口第一張合影助助興,嘿嘿嘿。



五月耳語


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是把第一個抱孩子的人叫“採生人”,“採生人”一般會選一個在家人看來很優秀的人,這意味著寶寶以後可能會像他一樣優秀。

但是每個地方的說法也會有不同,有的是說誰第一個抱,孩子就長的像誰。有的說誰第一個抱,孩子性格就像誰。總之,這是對寶寶的一種美好祝願。

我閨蜜生寶寶的時候,就我和她老公還有她媽媽一直在外面等著,生完出來的時候,她老公第一個就去接她了,然後孩子還得有一個人推,她媽媽就跟我說讓我去孩子,說你要當孩子的“採生人”,其實當時都挺忙亂的,我完全不懂哈,後來她媽媽說:因為覺得我性格特別好,想讓孩子以後開朗一點,快樂一點。“

其實這都是家人對孩子的期待和祝福,一般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因為閨蜜兒子現在上小學了,性格完全不像我,長的也隨爸媽哈哈哈。所以不用太迷信。

而且現在生孩子都是在醫院生,也不像以前都是在家裡生,生完基本上都是醫生護士來抱,所以沒有那麼多講究,但通常可能會由老人來抱,因為新手父母大多不太敢抱孩子,那麼小那麼柔軟,根本不知道怎麼下手,肯定是家裡有經驗的人來操作更好。


最後想說,誰抱都一樣,因為孩子後期的養成最終還是要靠父母的教育嗎,父母教育好了,比什麼都重要。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哦哈,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