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公交車“洗臉”的人

給公交車“洗臉”的人


給公交車“洗臉”的人

每晚和次日凌晨,王開榮認真清洗每一輛公交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一對同齡夫婦的“秘密”才被“暴露”出來。在貴陽市觀山湖區的一個大型停車場上,兩間總計不足10平米的簡易房裡,夜晚到次日凌晨,總會亮起微弱的燈光。“這扶手,也要消毒”、“拿帕子來,抹椅子上的水”、“把凳子下衝乾淨……”3月2日晚8點到3日凌晨4點,都市新聞記者見證了這對夫婦的“秘密”。跨日“兩天”的8小時,兩夫婦及兒子兒媳5人,完成了25輛公交車的清洗和消毒。誰會想到,為貴陽公交車“洗臉”,竟是兩夫婦12年堅守藏著的“秘密”。用兩夫婦的話說,就是要讓貴陽公交車,給外地遊客留下一張乾淨的“臉”。


堅守了12年的“秘密”
原是為公交車“臉面”
3月2日,本報24小時新聞熱線接到市民報料後,當日下午,記者在觀山湖區,找到了這對同齡夫婦,他們正在休息,守候在停車場旁的兩間小小簡易房裡,提前兌著消毒液,準備為當晚一輛輛返回的公交車“洗臉”、消毒。


兩人今年都是43歲,家住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發開村。丈夫叫王開榮,妻子叫馬學花。兩夫婦不善言談,交流了許久,記者最終慢慢揭開他們堅守了12年的“秘密”。
給公交車“洗臉”,怎麼會是“秘密”?“車太髒,不順眼,坐上去,會噁心,就怕外地遊客,會給差評……”面對記者的提問,兩夫婦笑得很甜,稱他們12年的堅守——只為公交車“洗臉”,能說不是“秘密”嗎!
“每年365天,我們天天干活,這一次,疫情來了,半步也沒離開,除了洗車,還要消毒殺菌,比起以往,頻次增多了,為的就是每一名乘客的安全。”兩夫婦說,疫情期間,貴陽公交集團及其後勤公司金陽管理站的領導們,近期看望、慰問他們時,對他們洗車、消毒、殺菌、堅守給予好評,艱辛得到肯定、成績得到認可,這是兩夫婦在疫情以來最開心的事。
打消洗私家車的念頭
他們找到受尊重活兒


給公交車“洗臉”的人

沖洗車頂得用梯子爬上去



為什麼只為公交車洗車?洗一輛公交車要花多少時間?洗車給你們帶來哪些樂趣?……當天晚上,記者陪同兩夫婦的洗車過程,順便向兩夫婦提了一堆問題。兩夫婦一邊幹活,一邊回答著記者的提問。
“路邊洗車點太多,競爭太大,一些司機還會刁蠻洗車工。”兩夫婦說,12年前,他們從老家來貴陽進城務工,那時貴陽的車還不算多,公交車也不多。找不到合適的活兒,他們打算靠洗車維持生計,那時兩個兒子也才幾歲,洗一輛小車才三五塊錢,洗一輛公交車才1.5元……本來想找路邊洗車點務工,但他們卻見到私家車司機,無理刁蠻路邊洗車店,於是放棄給私家車洗車的活兒。
為了生活,他們打聽貴陽三橋車管所那裡,可以給公交車洗車,一塊五洗一輛,誰接單這裡的公交車全部給他洗。就這樣,兩夫婦找到了工作,他們認真洗乾淨每一輛車,一個月下來除了生活,還略有結餘。工作中,他們發現公交車師傅們很客氣,尊重洗車工,對來自農村的他們從未有過白眼和辱罵,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工作。“從洗得慢,到洗得快,從洗得不夠乾淨,到洗得一塵不染。”兩夫婦說,這當中有很多技巧。


兩夫婦說到的一句話,讓記者領悟了他們的“秘密”,他們說給公交車“洗臉”,不僅能得到師傅和車輛單位的尊重,沒有“低人”的感覺。採訪中記者體會兩夫婦覺悟挺高,他們說,隨著不斷有外地遊客到貴陽,公交車就是塊“活動招牌”,洗不乾淨就對不起自己的職業。兩夫婦說,洗公交車,不僅解決了就業,最重要的是,公交公司和師傅們給他們留下了好感。在三橋車管所做了3年洗車工,之後他們被安排到貴陽公交集團後勤公司金陽管理站停車場洗車,一干就是9年。


給公交車“洗臉”的人

兒子說疫情期間他們幫助爸媽一起抗“疫”。


因為每一輛公交車,天天都要“洗臉”,因此他們作為專業洗車人,一年365天,就只能天天干活。愛上了這份職業,愛上了一群“公交人”,就不捨離開。儘管現在洗一輛公交車10元左右(行情),他們依然無怨無悔,因為這是兩夫婦最熱愛的職業。一個月下來,兩夫婦能掙到七八千元,他們說比在超市或者餐館打工高多了。兩夫婦說,領導們的關心,就是他們最大的動力。
兩夫婦貴陽紮根12年
為公交車洗車12萬次
通過記者與兩夫婦大略計算,在他們紮根貴陽的12年間,兩夫婦總計為貴陽清洗的公交車大於12萬次(因為在每個洗車點,幾乎都是固定的車輛數,有時還會有其他公交車開來他們的洗車場清洗)。記者採訪時,向兩夫婦所在的停車場求證到相關領導,他們評價兩夫婦洗車很專業,最關鍵的是他們有責任心,因為洗車窗玻璃最講究,不專業是洗不乾淨玻璃的。


給公交車“洗臉”的人

一家人在停車場的一輛公交車上接受記者採訪。

“每晚七八點後,管理站開出去的公交車,就會陸續返回停車場,兩夫婦就開始上班洗車,洗完25輛公交車,往往都是次日凌晨三四點了,看到他們一絲不苟的洗車,看到他們一塊一塊將玻璃以及每一個坐凳、拉手擦乾淨,就能看到他們對這個職業的負責。”貴陽公交集團後勤公司金陽管理站一名負責人說,兩夫婦把每一輛公交車看成是他們的“親人”,從不馬虎對待,特別是這次疫情到來,他們對公交車的消毒殺菌頻次增加,嚴格按照公交部門的要求,確保每一名乘客的安全。


給公交車“洗臉”的人

疫情以來,兒子成了爸媽的好幫手

“特別是寒冬之夜,洗車就更加艱難,甚至出現那邊的玻璃還沒衝乾淨,這邊玻璃已結冰的現象。”這無疑給兩夫婦的洗車工作增加難度,但他們總會想辦法一輛一輛洗完達標、一輛一輛消毒後才會去休息,最艱難的時候,有的公交車師傅來發車了,他們的工作也才結束。因為疫情防控、對車輛的消毒頻次高、要求高,兩夫婦只得每天減少兩小時休息來完成。因此公交部門領導看望、慰問他們時,給予兩夫婦最高的評價和鼓勵,感謝他們參與一線的防疫工作,共同為所有乘客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給公交車“洗臉”的人

婆媳在工作之餘用手機閱讀有關疫情防控的新聞


在採訪中,記者看到兩夫婦的大兒子和大兒媳以及已20歲的二兒子,由於疫情原因困在父母身邊,得知公交公司對車輛消毒殺菌要求高,在今年春節以來,尤其是疫情期間公交車准許載客以來,他們都成了父母的好幫手,為乘客的安全健康增加“保險係數”。接受採訪時,兩兒一媳的回答也讓人感動:他們說,“疫情當下,我們還未出門,幫助父母完成好工作的同時,也參與公交公司做好疫情防控,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希望疫情能早些結束,只要疫情還未結束,我們就一起打好這次疫情阻擊戰。”


都市新聞記者 張斌

校對 高琴

編審 羅瑋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