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預判:2020年,馬鈴薯價格能否再創新高?

風雨雪霧晴,天氣大不同,一年收穫一年窮,最苦還是種地翁!

要說現在我國的種植業,雖說已不必完全看天吃飯,但這行情卻更讓人提心吊膽。豐收不豐產,說的就是這行情對種植者最終收益的影響。

2017年,一場馬鈴薯行業的寒冬,令無數種植戶心灰意冷。但好在,春天總會來臨!2019年馬鈴薯價格一路走高,2020年初更是漲勢不減。在此情況下,相信不少種植戶朋友都不禁在心裡犯嘀咕:這往後,價格還能再漲麼?

還能不能漲?那你得先看看之前是為啥漲!

國際層面

國際市場對內形成支撐。2019年,俄羅斯、北美等地受寒潮天氣影響,馬鈴薯欠收;烏克蘭則因戰亂受影響更為嚴重;印度的低端種植技術決定了與需求端的不匹配。受以上多重因素影響,國際馬鈴薯供需形勢變化,從而促使國際馬鈴薯價格走高,為國內市場提供了價格支撐。

價格預判:2020年,馬鈴薯價格能否再創新高?

國內層面

1.政策調控。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退耕還牧和土地輪作;北方一作區地方政府也鼓勵發展節水農業,限制高耗能、高耗水作物的種植與發展。這些因素使得馬鈴薯的種植面積有所縮減,從而影響了供需形勢,抬升市場價格。

2.投機者離去。2017年的谷底行情,對馬鈴薯行業來說可謂是一場浩劫。慘淡的行情迫使跟風投機者大批量離開,不少大型公司也因為虧損的原因減少了種植面積,行業整體種植面積顯著縮減,供大於求的供求形勢得以大幅度緩解。

3.週期性反彈。各行各業都有其內在的運行邏輯和週期。在2017年行業跌入谷底之後,未來的市場行情勢必會呈上行趨勢。2019年正好就處於上行區間內,只不過在眾多利好因素的推動下,上行之勢更為迅猛。

4.庫存不足。在諸多利好之中,庫存不足是最為直接的因素。自2019年3月起,馬鈴薯的價格便一路高歌。較高的價格使得種植戶和收儲商信心滿滿,基本沒有惜售心理,也導致很多商販不敢大量收購入庫,從而形成了“賣多存少”的局面。加之種植面積縮減,以及部分地區受災減產,行業本身的整體供應量也在減少,這無疑為後期因庫存不足,而推動市場價格上漲埋下了伏筆。

5.產品附加值提升。近兩年,隨著市場需求的反向推動,馬鈴薯產業品種功能差異化進程不斷加快,鮮食品種、加工品種、渠道分類較往年更加細化。比如鮮食品種中的V7、希森6、尤金885等品種市場認可度較高,其價格也一直高於其他品種。同樣的,餐飲企業對馬鈴薯的需求細分化要求也會更高。深加工企業也在逐步細化加工品種,並根據其品種特性開發針對性產品來迎合市場需求。所以,優質馬鈴薯的附加值在不斷提升,這也抬升了市場價格。

6.疫情影響。如果說2019年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上述的這些因素,那麼2020年初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就是黑天鵝疫情的來襲。受疫情管控影響,全國的運輸受到嚴格管控,蔬菜的供應也受到了挑戰。在此背景下,市場上可選擇的蔬菜品類在減少,且因為人員出行管控的原因,馬鈴薯耐儲存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購買優先級大幅提升。而此時市場上供應的馬鈴薯基本都來自於前期庫存,而結合上文所說的庫存低位的因素,需求增加而庫存低位,價格的上漲自成必然。

總而言之,供需形勢的變化是影響價格的直接因素,而種植面積縮減、受災減產、庫存不足、需求上升等因素結合起來影響的便是供需。可以看出來,自2017年以後,行業整體供大於求的形勢得以緩解,甚至在疫情期間有所偏緊,這是造成價格上漲最核心的原因所在。分析未來的行情,其實也便是分析未來的供需形勢,那麼有哪些因素能夠影響呢?

價格預判:2020年,馬鈴薯價格能否再創新高?


01

利好因素

1.主糧優勢。受疫情影響,南方水稻的種植面積減少,周邊國家因蝗蟲肆虐也受災嚴重。2020年,國家主糧價格或將因此上揚,主糧勢必將成為今年的緊俏物資,而作為農業農村部指定的第四大主糧,馬鈴薯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2.種植面積或將繼續減少。刨除掉政策調控因素外,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無法正常開工,貸款業務無法正常開展,一些公司和種植戶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或將自發縮減種植面積。

3.整體需求增加。

疫情之下,我國經濟受創嚴重。在此背景下,國民的消費水平或將有所降低,而馬鈴薯作為低檔蔬菜中的強勢品類,整體需求有望增加。

4.爆發期臨近。雖然疫情影響了馬鈴薯的集體採購量(如飯店、學校和工廠食堂等),但就目前來看,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馬鈴薯的集中採購量幾乎降至零點,但市場價格並未下滑。而隨著疫情管控降級,工廠陸續開工,食堂也有部分開始營業,且開工率會越來越高。尤其是餐飲業,在幾乎“禁足”幾個月之後,餐飲業勢必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屆時馬鈴薯或將迎來一波需求爆發期。

02

利空因素

1.供應緩衝。正如前文所述,2020年初的馬鈴薯大多是來自於前期庫存的釋放,而庫存低位而需求增長的情況下,市場價格水漲船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新薯即將上市,且各品類蔬菜運輸境況得以改善,這都從供應端對馬鈴薯的消費量造成了衝擊。

2.下游產業受創。受疫情影響,二三產業受創嚴重,不少企業甚至宣告破產。正所謂唇亡齒寒,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馬鈴薯的整體消費量造成了影響。

3.地位遭受衝擊。在疫情期,因為耐儲存的優勢,馬鈴薯一躍成為消費者購買列表中的“大紅人”。但隨著疫情管控降級,蔬菜供給充足,消費者選擇性增加。尤其是連續一段時間食用馬鈴薯,或令消費者產生逆反心理,迫切想要換換口味,從而影響需求。

綜上所述,未來馬鈴薯行情利好、利空因素俱在。在就筆者看來,短期內,至少在疫情結束前,馬鈴薯價格不會出現較大波動。長期來看,筆者也報以樂觀的態度,在行業平穩運行的情況下,預計2020年整體行情穩中向好。

當然,希望廣大種植戶朋友不要賭行情,跟風盲目擴種,要根據自身管理水平、資金實力等方面情況,科學規劃種植面積,做好品控。畢竟行情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但無論什麼行情,我們都能夠保證自家馬鈴薯的品質。而無論行情好壞,只有品質好,才可能賣出好價錢,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