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龍舟隊奪“穗莞杯”國際龍舟冠軍,擦亮“中國龍舟之鄉”名片

厲害了!冠軍得主來自中堂鎮龍舟隊。11月23日下午,“穗莞杯”2019年東莞水鄉國際龍舟嘉年華3000米賽事決出名次,中堂龍舟獨佔鰲頭,奪得第一名。

中堂龙舟队夺“穗莞杯”国际龙舟冠军,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名片

50多支參賽隊伍進行激烈角逐

“穗莞杯”2019年東莞水鄉國際龍舟嘉年華在11月22-24日在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舉行。本次參賽隊伍共50多支,分別來自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等市的代表隊,以及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法國、西班牙、俄羅斯、英國、南非、烏克蘭等國家代表隊。

中堂龙舟队夺“穗莞杯”国际龙舟冠军,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名片

據悉,粵港澳大灣區混合組主要以香港、澳門及廣東省廣州、東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等九市的龍舟協會、龍舟俱樂部、行業體協為單位組隊,共24支隊伍。

賽事設有國際混合組、粵港澳大灣區混合組、兩區合作男子組3個組別隊伍,所有隊伍將角逐200米直道賽、500米直道賽、3000米環繞賽。

中堂龍舟隊參加角逐兩區合作男子組200米、500米直道競速和3000米環繞賽。兩區合作男子組以東莞水鄉功能區轄區內五鎮、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內鎮、街為單位組隊,共12支隊伍。

中堂鎮是中國龍舟之鄉,龍舟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對此次比賽中堂鎮龍舟隊員參與熱情很高,認真準備訓練,力爭以最好的狀態參賽。

中堂龍舟隊分別參加三組賽事,高密度、高強度的比賽,對於每一個隊員來說,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中堂龙舟队夺“穗莞杯”国际龙舟冠军,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名片

“中堂龍舟”品牌響亮,遠近馳名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千百年來,龍舟競渡成為民間一項規模宏大的民俗遊藝活動。作為中國龍舟之鄉,中堂龍舟競渡有500餘年歷史。中國龍舟之鄉、中國龍舟文化之鄉、廣東省龍舟文化之鄉、“龍舟製作技藝”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堂龍舟景”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堂龍舟”品牌響亮,遠近馳名。中堂龍舟以“多”引領東莞潮流,包括:龍舟景點、龍舟數量、競渡代表隊、製售龍舟數量、活動內容、參與人數,以及獲得國內外榮譽等,亮點紛呈。

水滋養著中堂大地,依水而居,依水而生,依水而樂成了這裡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內容之一。作為其水文化傳承的重要標誌——賽龍舟就自然與中堂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這天,中堂都要舉辦龍舟景,萬人空巷,齊聚江邊觀看龍舟競渡,吶喊助威,尉為壯觀。

明末清初廣東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載:東莞“鄉人為龍舟之會,觀者畫船雲合,首尾相銜,士女如山……廣中龍船惟東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鄉鄉有之……”。咸豐元年(1851年)中堂出大標,鶴田村奪冠,有人成詩並流傳至今:“中堂出標是元年,果真扒出是真賢。到處龍舟來趁景,第一飛龍是鶴田”。

中堂龙舟队夺“穗莞杯”国际龙舟冠军,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名片

擦亮“中國龍舟之鄉”名片

2008年,中堂的龍舟製作工藝也被文化部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前,《中堂鎮開展龍舟文化活動發展規劃(2019—2021)實施方案》正在積極實施中,不斷擦亮“中國龍舟之鄉”名片。

目前,中堂現有龍舟製作廠5間,龍舟製作技藝非遺傳承基地2間,分別為“中堂鎮鬥朗村霍氏造船廠”“中堂鎮東向村大東向造船廠”,共計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非遺傳承基地除有效傳承了傳統龍舟製作技藝,又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了實質性推進,同時培養了一批穩定的傳承骨幹和懂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的業務人員。

今年8月,中堂鎮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舟製作技藝”推出了暖心的舉措。該鎮舉行龍舟製作技藝傳承人補助資金頒發儀式,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鼓勵和支持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促進中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弘揚。

在中堂鎮舉行龍舟製作技藝傳承人補助資金頒發儀式上,中堂鎮為馮懷女、馮沛朝、霍沃培三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了補助資金的頒發。

中堂龙舟队夺“穗莞杯”国际龙舟冠军,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名片

據悉,2008年,中堂“龍舟製作技藝”被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馮懷女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時馮懷女和另一傳承人霍灼興還是廣東省第一批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中堂鎮申報的“中堂龍舟景”被廣東省批准列為第三批廣東省非遺名錄。2017年,馮沛朝與霍沃培被評為東莞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記者】何建文

【作者】 何建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