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17-2018)

第一章 再生塑料产业概况

1.1再生塑料定义及分类

再生塑料是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是对塑料的再次利用。

广义的废塑料按照是否能再回收利用分为:可回收再利用塑料、不可回收再利用塑料。再生塑料按照存在形态分为毛料、破碎料、再生颗粒,毛料与破碎料划分较为复杂,缺乏统一标准,再生颗粒根据原料的不同及加工出来的颗粒质量特性分一级、二级、三级料。

按照原料名称,目前再生塑料市场常见得有再生PE(聚乙烯)、再生PP(聚丙烯)、再生PVC(聚氯乙烯)、再生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再生PS(聚苯乙烯)、再生EPS(聚苯乙烯泡沫)、再生PC(聚碳酸树酯)、再生PA(聚酰胺)、再生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再生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参考原料分类特点及再生塑料产品自身特性,再生塑料又分为再生通用塑料(包含再生PP、再生PE等)与再生工程塑料(再生PA、再生PC等)。

1.2再生塑料相关名词解释

废塑料:在民用、工业等用途中,使用过且最终淘汰或替换下来的塑料的统称。《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GB 16487.12—2017)》新标准中将可进口废塑料定义为在塑料生产及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塑性下脚料、边角料和残次品。

塑料废碎料及下脚料:明显不能再作为原用途使用的破损塑料物品,以及制造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刨花、粉屑、边角料等)。

再生塑料颗粒:属于塑料颗粒这一范畴内,再生塑料颗粒是指回收已经使用过的原生料或废弃的塑料通过镙杆机再次生产出来的塑料,再通过切粒机切成颗粒状的一种塑料颗粒。市场中部分称为“再生粒子”。

1.3 再生塑料的行业地位

资源循环利用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把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以每年约12%的速度增长,2015年末产值超过1.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主要再生资源2015年回收利用量约2.4亿吨,回收利用率70%,产值达6500亿元。“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年规划的任务目标,明确提出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绿色发展。

塑料是城市固体废弃物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由包装废弃物、丢弃的工具和用品组成。家庭废弃物中,废塑料约占总重量11%。近年来,中国塑料行业发展迅速,2016年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达到7717万吨,年均持续增长。废塑料回收行业同样发展迅速,2016年废塑料回收1878万吨,约占非金属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19%。中国进口废塑料规模居世界首位,塑料原料的进口依存度高达44%,2017年国家出台《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依靠洋垃圾(塑料)为原料的企业面临材料短缺问题,这将促使国内废塑料回收和再生塑料加工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技术的不断开发,回收料及改性再生塑料应用领域得到不断扩展,含废旧塑料的再生制品由于其绿色低碳而获得相关环保认证并得到推广使用,成为塑料原料重要补充。

全球性的资源、能源紧缺形势正在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其回收成本远比开发原生资源或能源低,在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再生塑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远低于原生塑料,如在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时,使用85%的再生塑料可减少45%的碳排放。

再生塑料的回收和利用是低污染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过程,绝大部分塑料废弃后能够被回收再利用。废弃后的塑料最理想的处置方式是回收再利用。再生塑料行业是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节约型循环经济之一,负担着将各种有价废弃资源输送回社会生产活动的“静脉输血”职能,其重要作用无可替代。

同时再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数量大、分布广,再生塑料产业链在解决中国废塑料污染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中国大量剩余劳动力问题。根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联合公布的《2016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回收再生塑料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量中占比7.32%,回收价值占中国再生资源回收总价值的16.23%,进口量占再生资源进口总量的18.41%,再生塑料在再生资源整体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经历四十多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经验的再生塑料分类人员及建立了密集的回收站点,有助于后期中国回收体系建设及废塑料回收初步分拣的完成,提高后期规模化发展效率。

第二章2017年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概况

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经历国内环保风暴与“禁废”双重因素影响,诸多废塑料散、乱、污企业被关闭,加工利用企业市场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部分过去以进口废塑料为主的企业已经计划在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国家建厂,中国再生塑料加工企业平均开工在不足30%,部分废塑料回收站点暂停营业。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回收再利用量较2016年有所下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废塑料回收利用量1693万吨,较2016年1878万吨下降185万吨,降幅9.8%。但得益于中国再生塑料市场供不应求现状令再生塑料价格持续走高,中国国内废塑料回收总值在1081亿元,较2016年仍有12.89%增福,同时再生塑料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2016年有所提高,部分产品盈利提高50%-60%(2016年盈利基数小)。

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分批分类调整进口管理目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大幅减少进口种类和数量。要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发展循环经济。2017年7月18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文件,要求紧急调整进口固体废物清单,于2017年底前,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高污染固体废物。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7月1日起,环保部开展为期1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这一系列针对于进口废料的政策密集出台对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2017年下半年废塑料进口急剧下降,海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中国2017年废塑料进口总量582.9万吨,较2016年734.73万吨下降20.7%。

中国塑料行业2017年整体运行走势表现较以往略有差异:受环保及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中国塑料产品订单向中大型企业转移,小规模尤其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数量明显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塑料产品产量为7515.5万吨,同比增长3.4%;塑料产品出口量1168万吨,同比增长12.2%,出口金额为2627.9亿元,同比增长11.6%,较2016年出口增速明显提高。中国塑料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全国经济平稳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再生塑料是国家政策鼓励倡导的绿色发展行业,承担着为全社会解决大量废塑料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的任务。从发展路线来看,再生塑料行业未来路线将是以回收站点为基础,以规模化的分拣中心及加工中心为节点,最终形成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网络体系和产业链条。从加工利用企业来看,品牌化、专业化、环保、技术创新以及应用现代化管理是企业生存之道,规模化、集约化、渠道建设、技术创新是行业主要特征,而再生塑料工业园区、产业化、规模化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