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畫如看病,俗畫最難醫


文|夏紹毅

【摘要】:醫學是為了治病救人,增強人類的體質。而畫的品評是為了畫創作的健康發展,對作品進行實事求是評價,根據一定的品評標準肯定優秀作品,指出一些作品的弊病和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其最終本質與醫學是一致的。

【關鍵詞】:畫品評;




二、好的畫評,往往能夠能抓住關鍵,一下點到穴位上。

如眾所周知的“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八字,就將五代時的黃筌父子和徐熙的化鳥畫風格點了出來。黃筌父子長期服務於宮延,所見多是繁華富貴,所畫多是皇家花園裡的奇花異卉、珍禽瑞獸,在畫法上注重華貴明亮的色彩,因而具有富貴之氣;徐熙雖系仕族出身,但高尚不仕,屬在野文人,善畫山間田野中的花竹林木。蟬蝶草蟲之類,畫法上重墨骨,追求野逸之韻。“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字數雖少,卻一下把兩者的風格區別開來。

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中有一段文字:

蘇州畫論理,松江畫論筆。理之所在,如高下大小適宜,向背安放不失,此法家準繩也;筆之所在,如風神透逸,韻致清婉,此士大夫氣味也。任理之過,易板痴,易疊架,易涉套,易拘攣無生意,其弊也流而為傳寫圖障;任筆之過,易放縱,易失款,易寂寞,易樹石偏薄無三面,也弊也流而為兒童之描塗。嗟夫!門戶一分,點刷各異,自爾標榜,各不相入矣。豈知理與筆兼長,則六理兼備,謂之神品。理與筆各盡所長,亦各謂之妙品。若夫理不成其理,筆不成其筆,品斯下矣,安得互相譏刺耶?

文字不長,不僅言簡意賅,而且相當深刻。將蘇州畫派和松江畫派的特點、優點、流弊指了出來,並對故意分宗立派者提出了品評,把二者相兼的觀點鮮明地亮了出來。



三、觀畫如同中醫針灸一樣,其觀象把脈的方法不僅起到了品評的作用,而且保證了品評對象的完整性。

中國畫的品評是先觀氣象,後辨去就,次審其意,終究其理的四個步驟。即從直覺人手觀察其整體的氣態神韻和風格,審定整體的取捨關係,瞭解其來龍去脈,透徹地品味其意蘊,把握作者的意圖,尋找出繪畫的原理和畫規律。這一切都是以不破壞作品的完整性為前提的。氣象是總體的氣象,須左右觀看,上下打量,來回品味。去就是作品整體的去就,師承來源,作者何處為取,何處為舍,把握大體的來龍去脈。意蘊更是整體的意蘊,作者有著怎樣的整體意蘊。氣韻、位置、筆墨之間都不是孤立的,需要整體把握,通盤考慮。就像中醫整體地綜合地把握對象一樣,傾向於對感性經驗作高度的整體把握而不是對經驗事實作具體概念分析。雖然超越了感性經驗,卻又同感性經驗保持著直接聯繫。品味,當然不如儀器測量準確,但應該看到,畫畢竟不是科學,畫品評也不是化學實驗和數學競賽。

從根本上講,畫品評是一種審美性的活動,審美享受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呷一口美酒,在微醺中可以更深刻地體會人生的意義。會感到個體生命之渺小,生命歷程之短暫,而古往今來的時間之永恆、瀚海之無窮。通過畫的寄託而達到與天地精神同在,更明瞭畫的真諦,更能忘掉世間的煩惱,更懂得生命的可貴,更覺得生活的來之不易。




五、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畫的品評是為了繪畫的健康發展,對作品進行實事求是評價,根據一定的品評標準肯定優秀作品,指出一些作品的弊病和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當然品評者的修養必須深厚,否則點評的繪畫不足以服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