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生活需要滿足。

1.起源:

千禧年以來似乎人們對於怎麼樣生活有了一個新的開發,重上世紀二戰後美國社會所呈現的那種被戰爭所撕裂,各種搖滾樂.嬉皮士.性開放等個人主義盛行。到了後面,70年代世界石油危機.1991年蘇維埃的解體.再後面的亞洲金融危機。人們從繁華的經濟發展中取得紅利,再從經濟的衰退中飽受折磨。從而社會歷史等因素導致人們重新審視對生活的一些看法———極簡主義由此孕育而生。

極簡主義———生活需要滿足。

60年代美國嬉皮士

2.主義:

極簡主義(Minimalism)並不侷限於藝術或設計,它是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奉行的是一種哲學思想,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極簡主義”生活方式。其中以簡約.簡單的方式呈現個大眾。極簡也並不是一無所有,而是另一種“明智”的擁有。極簡生活,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極簡,是讓我們學會加減法。極簡,是人生的加法。適當地減去無用信息,給生活做減法。是極簡生活的開始。極簡生活,便是擦亮眼睛,減掉不必要的需求,看清自己所需,一步步抵達嚮往的生活。

極簡主義———生活需要滿足。

極簡裝修

3.生活: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最好知道1到3件事情[不超過承受範圍]是自己最想去做的,要是還是其他事,那就大膽刪減一些相對不那麼重要事,專心致志做好它們,不要在意被人不理解的嘲笑,不要被現實打敗,更不要把有限的時間與精力浪費在與夢想無關的事情上,在全身心的投入自己最想做的事。在知道自己的需要的前提下,購買生活中必須和實用的產品。在工作中:做好時間段安排的工作,事情可以說多樣性的,但那一刻的時間是唯一的。物質中在瞭解自己的需求為前提,購買自己必要且實用的物品,且儘量購買較好的產品,充分利用它們。不購買用於裝飾外表的物品,杜絕與他人攀比的心態。最重要的就是滿足,降低個人慾望從而滿足生活。在社交方面,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最大的益處就是在朋友身上找到閃光點,虛心學習重而提高個人修養。

極簡主義———生活需要滿足。

日本作家:佐佐木典士


極簡主義者所能抵達的境界,很多都是無法用言語能夠描述的美好,只有自己去踐行,你才能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質,才能更加知道自己生活存活的意義所在,才能更加熱愛自己所熱衷的事物。

極簡主義———生活需要滿足。

結語:

對我們生活中這種思想的影響相對在消費觀方面表現的比較明顯。不要盲目消費,要消費但不要推崇消費。追尋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方式,不要被隨波逐流。滿足於生活現狀,控制慾望從而滿足。極簡主義理想狀態:寂靜 中庸 自律 簡單以及滿足。十分推薦Netflix拍的一部紀錄片《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重要的事》。

最後用《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生命中有過的所以燦爛——最終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極簡主義———生活需要滿足。

日本作家:佐佐木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