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腸鏡能發現早期腫瘤,勸告:3類人每年做1次,別省這份錢

山東省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消化中心內鏡診療科曾在一個月內發現4例

胃腸道早期癌症患者

病例一

患者任某,女,80歲,主訴:近期未感明顯不適,偶有腹脹,本次檢查目的是複查萎縮情況。

既往史:既往直腸癌病史,直腸癌術後10年。

病理結果:粘膜內癌。

病例二

患者朱某,男,51歲。主訴:上腹不適1月餘。

既往史:當地醫院胃鏡結果示食管炎、胃潰瘍病史。

病理結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病例三

患者李某,男,76歲,主訴:近期感上腹不適,伴反酸、燒心、腹脹

既往史:既往未行過內鏡檢查。"高血壓、冠心病史"10餘年。

病理結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病例四

患者石某,男,63歲,主訴:近期感咽部不適

既往史:否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病理結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伴局灶微浸潤。

胃鏡腸鏡能發現早期腫瘤,勸告:3類人每年做1次,別省這份錢

這四例早期癌變病例經治療後,預後良好。由此可見消化道癌症在早期檢查出來有利於治療,並不像大家所知那麼可怕。

消化道癌症令很多人聞風喪膽,因為普遍的高發率及死亡率,使消化道癌症成為了死亡癌症“佼佼者”。

我國消化道癌症發病率高

根據2015年相關報告顯示,我國消化道癌症每年的新發病例為67.9萬例,死亡病例在49.8萬例,約佔全球42.6%和45%,可見我國消化道癌症病發率和死亡率頗高。《“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此做出了明確目標表示,至2030年,將癌症的總體生存率提高15%。作為癌症的高發性疾病——消化道腫瘤,勢必成為該項目標的重點防治對象。

胃鏡腸鏡能發現早期腫瘤,勸告:3類人每年做1次,別省這份錢

在我國,消化道癌症早期診斷率低的原因有兩點:

一,早期發病症狀不明顯。從臨床經驗來看,消化道腫瘤早期一般症狀不明顯,一旦警覺到做內鏡檢查時,往往是中晚期,因此定期做檢查,對消化道癌症早期發現較為重要。

二,防癌篩查有限。雖然現在每年有硬性體檢項目,但防癌篩查的項目還是有限,一般達不到全身器官均做到有效檢查,因此容易被忽視。消化道癌症檢查存在遺漏現象。

消化道早癌篩查有效手段——內鏡檢查

對於消化道癌症而言,胃腸鏡檢查是有效排查的重要手段。早期消化道癌症一經發現,治癒率高達90%,因此消化道早癌篩選很有必要

一般來說消化道內鏡檢查包含上消化道內鏡、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小腸鏡、結腸鏡、膽道鏡、腹腔鏡,對於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有很好的診斷效果。即便內鏡檢查是診斷消化道癌症的有效手段,但還是有很多人因為對胃腸鏡有深深的恐懼,不願意做,不願承受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

如何緩解腸胃鏡檢查帶來的不適

腸胃鏡對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探測作用,但腸胃鏡的插入式檢查方法容易導致病人出現噁心、腹痛等現象,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身體反應,但很多人會在心理上產生畏懼,導致檢查時精神過度緊張從而加大不適感。

胃鏡腸鏡能發現早期腫瘤,勸告:3類人每年做1次,別省這份錢

其實現在做腸胃鏡檢查一般會進行局部麻醉,且在檢查前需要空腹,以減少不適症狀。另外在做檢查時保持深呼吸頻率,檢查後少量喝一點葡萄糖水來緩解嘔吐現象。千萬不要因為檢查的不舒適就極度排斥,很容易為消化道癌症埋下隱患。

消化道癌症高發性群體

其實大家放平常心對待,日常稍加註意,就能有效避免晚發現疾病的問題,但對於以下人群就需要每年檢查一次,以免疾病惡化。

·有家族癌症史人群;

·40歲以上人群;

·含由相關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①食管癌高危人群,有消化系統疾病,食道癌家族史,胃癌家族史,食管炎患者,胃內隱血試驗陽性者,慢性食管炎伴不典型增生者等;

②胃癌高危人群,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慢性胃病、胃癌家族史等;

③結直腸癌高危人群,有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大便習慣改變、結直腸癌家族史等。

胃鏡腸鏡能發現早期腫瘤,勸告:3類人每年做1次,別省這份錢

消化道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於發現時間較晚,不能及時得到醫治。因此,把住源頭才是治療消化道癌症的關鍵,定期檢查則是早發現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消化道高危人群!


馮馮.我國消化道腫瘤 多數診斷時已是晚期.廣州日報,2018,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