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藝範十足的捐贈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這次抗疫之戰,日本向中國捐贈了不少醫療物資,可以說,風雅古詩詞成了日本支援物資的標配。相比“武漢加油”,“有困難,我們一起扛”這類句子,古詩詞背後的故事和唯美的用詞使表達的意蘊更加豐富了。可是,你知道這些古詩詞的出處和意思嗎?

一起來看看吧。

1日本捐武漢: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藝範十足的捐贈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

短短几個字,意境深遠,讓人回味無窮。這或許,就是古詩詞的韻味吧。

它的背後是一段中日友好交往的佳話。唐代鑑真大師自幼家貧。14歲時,他隨父在揚州大明寺出家,師從智滿禪師,當了沙彌。鑑真十分勤學好問,屢從名師,且不囿於門派之見,博覽群書,在佛經義理、戒壇講律、梵聲音樂、廟堂建築、雕塑繪畫、行醫採藥、書法鏤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藝範十足的捐贈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742年,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因當時日本的佛教戒律比較混亂,他們懇請鑑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當時的鑑真已是55歲高齡了,這個年紀放到現在,相當於70多歲了。當時的情況並不允許他去日本,一來,當時的唐朝不允許鑑真去國外;二來,鑑真年歲已高,東去日本,路途遙遠,舟車勞頓,恐其身體扛不住。

當時,日本長屋親王在贈送大唐的1000件袈裟上都繡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偈。鑑真大師被日本的誠意所打動,決心東渡弘法。

鑑真去日本並不順利,要麼是有人告秘,阻撓行程,要麼是船隻損壞或天氣因素。先後6次東渡,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754年到達日本。

鑑真東渡日本,不僅弘揚了佛法,更把當時中國的文化、技術帶到了日本。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也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徵。

2日本捐湖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藝範十足的捐贈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意思就是:“怎麼能沒有軍裝呢,來!穿我的”!

“豈曰無衣”,是先秦詩歌,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由於年代久遠,當時的文字記錄不全,這首詩歌的背景現在還有爭議。支持率比較高的是這個版本: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發生內訌,戎族見狀,想趁亂分一杯羹,來勢洶洶攻進鎬京,周王朝土地也大部淪陷。

所謂唇亡齒寒,秦國靠近王畿,與周王室休慼相關,若周王朝潰敗,秦國也吃不了兜著走,於是秦國奮起反抗。“抗美援朝”也是同一個道理。

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敘說著當大敵當前,秦國以大局為重,立志與周王室保持一致,舞戈揮戟,同仇敵愾,共同抵禦外敵的決心。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用來形容戰士之間親密無間。理解這兩句詩的背景和意義之後,是不是更能感受到日本民眾對中國人民的友好與善意呢?答案是肯定的。

3日本富山捐遼寧: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藝範十足的捐贈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這幾句是原創的,對仗工整,意境悠遠。日本富山和遼寧地理位置相隔不遠,是友好省縣。這幾句詩的意思是,儘管現在是冰冷的冬天,遼河結冰,但當春天到來之時,遼寧冰雪會融化,富山的百花將盛開。讓我們同氣連枝,共同展望春天的到來,共渡難關!

將兩省縣的友誼融入詩詞之中,多了一份感慨、觸動和信心,更是中日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4 日本舞鶴捐大連: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藝範十足的捐贈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意思是,彼此同在一片藍天之下,共賞一輪明月,即使分別也無需太傷心。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藝範十足的捐贈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這句詩出自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送柴侍御》,這是一首送別詩,當然王昌齡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這位柴侍御是他的朋友,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希望減輕柴侍御的離愁,於是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卻正表明了詩人心中對摯友濃濃的不捨之情。

這兩句出現在日本捐贈大連的物資箱上,體現了鄰邦對我們的友好和善意。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藝範十足的捐贈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泱泱大地,歷史綿延幾千年,文化底蘊深厚,這些經典需要傳承下來,用創新的思維引領、融入現代生活。

正如丘吉爾說:“我寧可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

傳承是一份敬重,也是一份景仰。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不應當讓最優秀東西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淡化,也不應當讓最珍貴的東西隨著社會發展而衰落。

傳承,讓我們共賞中國文化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